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0031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主要包括总温测头组件、L形悬臂杆、支护杆、装夹杆,从装夹杆进入受感部内的冷却空气被L形悬臂杆与支护杆组成的双管嵌套式结构分流,达到一部分冷气专供L形悬臂杆末端及总温测头冷却的目的,其余冷气对支护杆冷却,保证了受感部各部分在高温流场环境下都充分冷却,结构安全可靠。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航空发动机零部件高温专项试验领域,与以往技术发明专利技术相比,其优点在于双管嵌套式结构保证了多孔渗透冷却方式使下受感部整体与局部的冷却效果,结构设计加工难度小,测量不受自身干扰,可实现试验件各截面温度场测量,解决了测试管段不便开孔和测试与安装位置不共面等类似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
本专利技术涉及加力燃烧室高温专项试验领域,尤其为航空发动机加力二元稳定器等零部件高温试验,试验段出口前截面温度场测量设计了一种从出口内探式的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内部是一个高温高压高流速的恶劣环境,为了凸显新一代飞机发动机推力大、效率高的性能优势,必须摸清某些高温区域的气动特点,因此突破高温测量技术瓶颈,得到关键区域的特性参数,这在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改进加力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性能再提升的一个可操作环节,二元稳定器作为加力燃烧室的关键零部件,在其专项试验过程中,只有成功测量其后产生的1700℃以上的高温燃气气流温度场,才能进而拓宽加力燃烧室的点火边界。目前,现行的电偶冷却测量技术方案只能插入试验段内,对某个段内截面的定点温度测量或者对试验段出口截面进行温度场测量,而对试验段某个内部截面移动扫描测量温度场尚没有先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个上述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温测头组件、L形悬臂杆、支护杆、装夹杆、接座。所述装夹杆内部中空,顶端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侧壁一侧设有支管,支管内部中空,支管顶端设有冷却空气接入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底端为朝向底端开口的径向截面大小渐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所述接座设有容纳腔和突出部,突出部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分,第一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所述装夹杆的连接部。所述支护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所述支护杆顶端与接座连接并被接座的第二容纳部分容纳,所述支护杆外壁的一侧为圆弧面,与圆弧面相对的外壁另一侧为平面,所述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及将外壁的圆弧面与平面连接的侧面上开设多个毛细孔与支护杆内部连通。所述L形悬臂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包括水平段、竖直段和弯曲段,所述竖直段部分内置于连接部、接座及支护杆中,所述弯曲段从支护杆的底端伸出,所述水平段和弯曲端的外壁周向开设多个毛细孔与L形悬臂杆内部连通。所述总温测头组件部分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总温测头组件伸出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陶瓷管及位于陶瓷管内部的热电偶丝,所述陶瓷管的预设径向截面的周侧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管内设有热电偶接点,所述热电偶丝部分位于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所述热电偶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L形悬臂杆及装夹杆并从装夹杆的顶端的开口伸出。优选地,所述受感部进一步包括护托,所述护托部分套设在L形悬臂杆的弯曲段伸出支护杆的部分,并且所述护托分别与支护杆、L形悬臂杆的弯曲段焊接,所述护托外壁设有多个毛细孔。优选地,所述受感部进一步包括尾附,所述尾附用于密封从装夹杆的顶端的开口伸出的热电偶丝与装夹杆的顶端的开口之间的缝隙。优选地,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靠近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的一端设有弧形缺口。优选地,支护杆为U形薄壁杆和条形薄片焊接而成,所述支护杆顶端开口为U形口,所述支护杆的U形口与L形悬臂杆的竖直段在接座中焊接,所述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的弧形缺口与L形悬臂杆的弯曲段焊接。优选地,所述陶瓷管为双孔陶瓷管,所述热电偶丝的两极穿过双孔陶瓷管,所述总温测头组件包括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套设在所述双孔陶瓷管的外部。优选地,装夹杆的连接部与接座焊接,支护杆顶端与接座焊接。优选地,L形悬臂杆轴线与支护杆圆弧面中线共面,水平段轴线与圆弧面中线垂直,所述L形悬臂杆的竖直段的轴线与支护杆外壁的平面的距离小于所述L形悬臂杆的竖直段的轴线与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的中线距离。优选地,位于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上的毛细孔的密度小于位于支护杆外壁的平面上的毛细孔的密度。优选地,位于L形悬臂杆外壁的毛细孔的直径大于支护杆外壁的毛细孔的直径。本申请通过内部双管嵌套式冷气分流结构,使多孔渗透冷却方式下的受感部整体与局部都被冷却至安全温度范围内,结构设计加工难度小,测量不受自身干扰,可实现试验件各截面温度场测量,解决了测试管段不便开孔和测试与安装位置不共面等类似技术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总温受感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图1局部I的放大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2的主视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2的剖视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3的主视图;图6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件3的剖视图;图7为图5的C向局部放大图;图8为图1局部II的放大剖视图;图9为图1局部II的D向剖视图;图10为图1中组件7的剖视图;图11为图1中组件7的仰视图;图12为图1中组件7的俯视图;附图标记:1总温测头组件2L形悬臂杆3支护杆4装夹杆5尾附6冷却空气接入口7接座8护托11热电偶接点12陶瓷管13通气孔21水平段22竖直段23弯曲段9毛细孔31圆弧面32平面33侧壁35U形口36弧形缺口37前腔38后腔41椭圆段42渐变段71椭圆孔72类椭圆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见图1~图12,本申请提供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包括:总温测头组件1、L形悬臂杆2、支护杆3、装夹杆4、接座7。装夹杆4内部中空,顶端设有开口与装夹杆4内部连通,装夹杆4侧壁一侧设有支管,支管内部中空,支管顶端设有冷却空气接入口6与装夹杆4内部连通;装夹杆4底端为朝向底端开口的径向截面大小渐增的连接部,连接部设有开口与装夹杆4内部连通。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装夹杆4是一种金属管,管外径大于L形悬臂杆2外径。装夹杆4的连接部包括椭圆段41和渐变段42。接座7设有容纳腔和突出部,突出部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分,第一容纳部分用于容纳装夹杆4的连接部。本申请的第一实施例中,接座7的第一容纳部分为与装夹杆4连接部的椭圆段41适配的椭圆孔71,接座7的第二容纳部分为类椭圆孔72,接座7的第一容纳部分与装夹杆4连接部的椭圆段41过渡配合并焊接。接座7的第二容纳部分与支护杆3顶部过渡配合并焊接。装夹杆4连接部的椭圆段41的最小截面和支护杆3顶部的最小截面需满足容纳L形悬臂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温测头组件、L形悬臂杆、支护杆、装夹杆、接座;所述装夹杆内部中空,顶端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侧壁一侧设有支管,支管内部中空,支管顶端设有冷却空气接入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底端为朝向底端开口的径向截面大小渐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所述接座设有容纳腔和突出部,突出部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分,第一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所述装夹杆的连接部;所述支护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所述支护杆顶端与接座连接并被接座的第二容纳部分容纳,所述支护杆外壁的一侧为圆弧面,与圆弧面相对的外壁另一侧为平面,所述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及将外壁的圆弧面与平面连接的侧面上开设多个毛细孔与支护杆内部连通;所述L形悬臂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包括水平段、竖直段和弯曲段,所述竖直段部分内置于连接部、接座及支护杆中,所述弯曲段从支护杆的底端伸出,所述水平段和弯曲端的外壁周向开设多个毛细孔与L形悬臂杆内部连通;所述总温测头组件部分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总温测头组件伸出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陶瓷管及位于陶瓷管内部的热电偶丝,所述陶瓷管的预设径向截面的周侧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管内设有热电偶接点,所述热电偶丝部分位于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所述热电偶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L形悬臂杆及装夹杆并从装夹杆的顶端的开口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悬臂L形气冷总温受感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总温测头组件、L形悬臂杆、支护杆、装夹杆、接座;所述装夹杆内部中空,顶端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侧壁一侧设有支管,支管内部中空,支管顶端设有冷却空气接入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装夹杆底端为朝向底端开口的径向截面大小渐增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与装夹杆内部连通;所述接座设有容纳腔和突出部,突出部将容纳腔分割成第一容纳部分以及第二容纳部分,第一容纳部分用于容纳所述装夹杆的连接部;所述支护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所述支护杆顶端与接座连接并被接座的第二容纳部分容纳,所述支护杆外壁的一侧为圆弧面,与圆弧面相对的外壁另一侧为平面,所述支护杆外壁的圆弧面及将外壁的圆弧面与平面连接的侧面上开设多个毛细孔与支护杆内部连通;所述L形悬臂杆内部中空两端开口,包括水平段、竖直段和弯曲段,所述竖直段部分内置于连接部、接座及支护杆中,所述弯曲段从支护杆的底端伸出,所述水平段和弯曲端的外壁周向开设多个毛细孔与L形悬臂杆内部连通;所述总温测头组件部分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总温测头组件伸出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的一端设置有陶瓷管及位于陶瓷管内部的热电偶丝,所述陶瓷管的预设径向截面的周侧设有多个通气孔,所述热电偶丝的一端在所述陶瓷管内设有热电偶接点,所述热电偶丝部分位于内置于L形悬臂杆的水平段内,所述热电偶丝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L形悬臂杆及装夹杆并从装夹杆的顶端的开口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受感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受感部进一步包括护托,所述护托部分套设在L...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