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
本技术涉及车辆悬架技术
,具体涉及一种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
技术介绍
一般在改善路噪、制动抖动、轰鸣振动等情况下,需要选择衬套输入某频率下的高阻尼,由于橡胶本身特性,一般橡胶衬套很难提供低频控制时所需的大阻尼,即便通过调整橡胶配方可以略提高阻尼,但衬套疲劳性及蠕变性都很差,无法在汽车上运用。而液压衬套在外界激励作用下,橡胶变形导致两液腔体积不同,同时液压衬套中液体具有不可压缩性,从而引起液体经过流道产生阻尼达到振动衰减目的。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径向液压衬套无法实现轴向阻尼方向,影响减振隔振性和耐久性,以及整车舒适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其解决了传统径向液压衬套无法实现轴向阻尼方向,影响减振隔振性和耐久性,以及整车舒适性的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包括胶合件、节流盘、膜片、铆压板和限位块;所述胶合件由内金属骨架、外金属骨架、橡胶体和旋铆板组成,所述内金属骨架位于外金属骨架的内部,所述旋铆板位于外金属骨架的轴端,所述内金属骨架和外金属骨架之间以及旋铆板和外金属骨架之间经天然橡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件(1)、节流盘(2)、膜片(3)、铆压板(4)和限位块(5);所述胶合件(1)由内金属骨架(11)、外金属骨架(12)、橡胶体(13)和旋铆板(14)组成,所述内金属骨架(11)位于外金属骨架(12)的内部,所述旋铆板(14)位于外金属骨架(12)的轴端,所述内金属骨架(11)和外金属骨架(12)之间以及旋铆板(14)和外金属骨架(12)之间经天然橡胶硫化后形成橡胶体(13),内金属骨架(11)、外金属骨架(12)和旋铆板(14)通过橡胶体(13)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节流盘(2)、膜片(3)和铆压板(4)依次设置在胶合件(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包括胶合件(1)、节流盘(2)、膜片(3)、铆压板(4)和限位块(5);所述胶合件(1)由内金属骨架(11)、外金属骨架(12)、橡胶体(13)和旋铆板(14)组成,所述内金属骨架(11)位于外金属骨架(12)的内部,所述旋铆板(14)位于外金属骨架(12)的轴端,所述内金属骨架(11)和外金属骨架(12)之间以及旋铆板(14)和外金属骨架(12)之间经天然橡胶硫化后形成橡胶体(13),内金属骨架(11)、外金属骨架(12)和旋铆板(14)通过橡胶体(13)连接成一个整体;所述节流盘(2)、膜片(3)和铆压板(4)依次设置在胶合件(1)中旋铆板(14)的一轴端面上,且所述膜片(3)与内陷的橡胶体(13)构成密闭的液腔(6),所述节流盘(2)将液腔(6)分隔成上液室(61)和下液室(62),且在节流盘(2)上开有若干个轴向的节流孔(21),用于连通上液室(61)和下液室(62);所述限位块(5)设置在胶合件(1)的另一轴端面上,且限位块(5)与内金属骨架(11)端部橡胶体(13)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副车架轴向液压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膜片(3)和节流盘(2)的内侧边相互过盈连接,所述铆压板(4)的外侧边与旋铆板(14)相互过盈连接,同时节流盘(2)、膜片(3)端部胶体,铆压板(4)与旋铆板(14)端部胶体通过旋铆在轴向方向上压缩胶体,实现上液室(61)封液;所述节流盘(2)的内侧边与内金属骨架(11)相互过盈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青云,张世培,王卫恒,李祥,龚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亚新科噪声与振动技术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