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8062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码头防撞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号蓄能器配合可换向单向阀组作用,液压缸收缩时,液压油由无杆腔至一号蓄能器,液压缸伸展时,液压油由一号蓄能器进入无杆腔;上述结构可临时储存液压缸中的能量,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蓄能,还能起到缓冲作用,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蓄能释放能量,作为辅助动力,降低了装置的整体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码头防撞装置
本技术涉及港口码头设备
,具体涉及到一种码头防撞装置。
技术介绍
为了防止船舶与码头相撞,通常在码头停靠岸侧壁上固定报废的轮胎或其它橡胶物件作为防撞减震装置,这种防撞装置对船舶有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但该防撞减压装置存在着很多缺陷:在船舶靠岸时,由于船舶还处于运动中,而防撞减震装置是固定的,船舶只有靠近岸边时,才起到保护作用,缓冲距离短、作用时间短,船舶的冲击力很大,在防撞减震装置与船舶之间会产生较大的摩擦,依然会对船舶表面造成损伤;固定的防撞减震装置对快速停靠码头的船舶起到的保护作用有限,特别是较强横向风作用下,船舶停靠速度过快时往往无法有效保护船身和前方桩台;废旧轮胎外观难看,影响水域景观,并且容易落入水中造成水质污染。此外,现有防撞减震装置功能单一,仅仅用于船舶的靠岸缓冲,大中型船舶或笨重船舶在离靠泊时还需要依靠拖船拖离码头一定距离后,然后依靠自主动力驶离码头。为改良上述情况,申请公布号CN106759122A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其包括固定在码头上的底座、与船舷接触的接触层,底座与接触层之间设多个具有自主动力的液压缸。此防撞减震装置在船舶靠岸时能使船舶缓慢、平稳靠向码头,在船舶离岸时又起到辅助推力作用,保证船舶安全、快速离岸。对于大吨位船舶来说,需要多组装置才能实现防撞减震的功能,而每一组装置中包含多个液压缸,因此在船舶离靠岸、特别是离岸时,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因此,上述防撞减震装置的运营成本很高,难以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降低现有船舶靠泊防撞减震装置的运营成本,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蓄能功能的码头防撞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码头上的底座、用于与船体接触的接触层,所述底座与所述接触层之间设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配有液压回路;所述液压回路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调速阀、油泵及回油箱,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包括一号进油口、一号回油口、一号出油口与三号出油口,所述一号进油口与油泵连通,所述一号回油口连接调速阀至所述回油箱,所述一号出油口与液压缸的有杆腔连通,所述三号出油口与液压缸的无杆腔连通;所述无杆腔连通有一号蓄能器,所述无杆腔与一号蓄能器之间设有可换向单向阀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号蓄能器配合可换向单向阀组作用,液压缸收缩时,液压油由无杆腔至一号蓄能器,液压缸伸展时,液压油由一号蓄能器进入无杆腔;上述结构可临时储存液压缸中的能量,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蓄能,还能起到缓冲作用,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蓄能释放能量,作为辅助动力,降低装置的整体能耗。优选的:所述可换向单向阀组包括一个两位三通换向阀与两个单向阀,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包括二号进油口、二号回油口与二号出油口,所述二号进油口与无杆腔连通,所述二号回油口与二号出油口各自连接一个所述单向阀后、连通至所述一号蓄能器,两个所述单向阀中液压油的流向分别为进、出所述一号蓄能器。优选的:所述油泵的出口处连通有二号蓄能器,所述油泵与二号蓄能器之间设有可换向的单向阀组。优选的:所述油泵的出口处连通有一号溢流阀。优选的:所述无杆腔连通有二号溢流阀。优选的:所述底座与所述接触层之间设有导向机构。优选的:所述接触层与船体接触一侧的平面设有若干万向球。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安装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外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Ⅰ(液压缸保持伸展的状态)。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Ⅱ(液压缸逐渐收缩的状态)。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Ⅲ(液压缸保持收缩的状态)。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液压回路的示意图Ⅳ(液压缸逐渐伸展的状态)。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可换向单向阀组的示意图。码头01、船体02、底座1、接触层2、液压缸3、有杆腔301、无杆腔302、液压回路4、三位四通换向阀401、调速阀402、油泵403、回油箱404、一号蓄能器405、可换向单向阀组406、两位三通换向阀407、单向阀408、二号蓄能器409、一号溢流阀410、二号溢流阀411、导向机构5、万向球6;一号进油口P1、一号回油口T1、一号出油口A1、三号出油口A3、二号进油口P2、二号回油口T2、二号出油口A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如图1~图7所示,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码头01上的底座1、用于与船体02接触的接触层2,所述底座1与所述接触层2之间设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配有液压回路4;所述液压回路4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401、调速阀402、油泵403及回油箱404,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401包括一号进油口P1、一号回油口T1、一号出油口A1与三号出油口A3,所述一号进油口P1与油泵403连通,所述一号回油口T1连接调速阀402至所述回油箱404,所述一号出油口A1与液压缸3的有杆腔301连通,所述三号出油口A3与液压缸3的无杆腔302连通;所述无杆腔302连通有一号蓄能器405,所述无杆腔302与一号蓄能器405之间设有可换向单向阀组406。本实施例的一号蓄能器405配合可换向单向阀组406作用,液压缸3收缩时,液压油由无杆腔302至一号蓄能器405,液压缸3伸展时,液压油由一号蓄能器405进入无杆腔302;上述结构可临时储存液压缸3中的能量,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405蓄能,还能起到缓冲作用,船舶靠岸时,一号蓄能器405蓄能释放能量,作为辅助动力,降低装置的整体能耗。实施例中,如图3~图7所示:所述可换向单向阀组406包括一个两位三通换向阀407与两个单向阀408,所述两位三通换向阀407包括二号进油口P2、二号回油口T2与二号出油口A2,所述二号进油口P2与无杆腔302连通,所述二号回油口T2与二号出油口A2各自连接一个所述单向阀408后、连通至所述一号蓄能器405,两个所述单向阀408中液压油的流向分别为进、出所述一号蓄能器405。本实施例结构的可换向单向阀组406在两位三通换向阀407与两个单向阀408共同作用下,可分别实现不同流向的单向阀功能,便于一号蓄能器405的蓄能和释放能量,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的有点。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所述油泵403的出口处连通有二号蓄能器409,所述油泵403与二号蓄能器409之间设有可换向的单向阀组406。本实施例中的二号蓄能器409主要用于在液压缸3收缩时,储存油泵403所产生的部分能量,并在液压缸3伸展时作为第二级的辅助动力,进一步减少能耗。此处的可换向的单向阀组406选用与一号蓄能器405处相同的结构。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所述油泵403的出口处连通有一号溢流阀410。本实施例的一号溢流阀410其保压作用,以保障系统中压力的稳定可靠。实施例中,如图3~图6所示:所述无杆腔302连通有二号溢流阀411。本实施例的二号溢流阀411起安全阀作用,当船体02撞击产生过高压力时,避免损坏设备。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底座1与所述接触层2之间设有导向机构5。本实施例的导向机构5用于导向并部分承受船体02靠岸时前后滑移所带来的纵向力,以延长液压缸3的使用寿命。而且导向机构5中可设置较大阻尼系数的弹性件,作为一号蓄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码头(01)上的底座(1)、用于与船体(02)接触的接触层(2),所述底座(1)与所述接触层(2)之间设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配有液压回路(4),所述液压回路(4)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401)、调速阀(402)、油泵(403)及回油箱(404),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401)包括一号进油口(P1)、一号回油口(T1)、一号出油口(A1)与三号出油口(A3),所述一号进油口(P1)与油泵(403)连通,所述一号回油口(T1)连接调速阀(402)至所述回油箱(404),所述一号出油口(A1)与液压缸(3)的有杆腔(301)连通,所述三号出油口(A3)与液压缸(3)的无杆腔(30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302)连通有一号蓄能器(405),所述无杆腔(302)与一号蓄能器(405)之间设有可换向单向阀组(40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码头防撞装置,包括固定在码头(01)上的底座(1)、用于与船体(02)接触的接触层(2),所述底座(1)与所述接触层(2)之间设液压缸(3),所述液压缸(3)配有液压回路(4),所述液压回路(4)包括三位四通换向阀(401)、调速阀(402)、油泵(403)及回油箱(404),所述三位四通换向阀(401)包括一号进油口(P1)、一号回油口(T1)、一号出油口(A1)与三号出油口(A3),所述一号进油口(P1)与油泵(403)连通,所述一号回油口(T1)连接调速阀(402)至所述回油箱(404),所述一号出油口(A1)与液压缸(3)的有杆腔(301)连通,所述三号出油口(A3)与液压缸(3)的无杆腔(302)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杆腔(302)连通有一号蓄能器(405),所述无杆腔(302)与一号蓄能器(405)之间设有可换向单向阀组(40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码头防撞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向单向阀组(406)包括一个两位三通换向阀(407)与两个单向阀(408),所述两位三通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超张凯丽李子强杜利娥夏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