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7335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4: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属于滑板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三轮滑板车容易侧翻和易颠簸的问题。本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包括立杆、连接座、两个前轮组件和两个踏板组件,立杆的上端设有车把手,下端穿过连接座后与前轮座固定连接,两个前轮组件分设在前轮座的两侧并均通过转轴与前轮座转动连接,前轮组件与前轮座之间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限制前轮组件的摆动行程和控制前轮组件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四轮滑板车,两个前轮组件能上下弹性摆动,转弯或遇见不平路面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空间,抵消颠簸,轮子抓地力强,转弯不会离地,稳定性好;同时立杆带动前轮直接转动,也具有三轮滑板车的转向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
本技术属于运动器材
,涉及一种滑板车,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
技术介绍
目前,各种脚踏滑板车结构众多,比较常见的是一种“蛙式滑板车”,它运用左右滑动原理,利用双腿向外推力及向内联合方式产生推力,驱动车体前行。这类滑板车为三轮结构,把手能直接控制前轮转向,因此转向灵活性较高。虽然三轮结构理论上行驶也比较稳定,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车辆在转弯或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容易发生侧翻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现有也有一部分四轮滑板车,具有两个前轮,但是为了适应人体操作,立杆都会向车体后方倾斜,转弯时会造成外前轮离地,也容易发生侧翻,这种四轮滑板车也没办法解决路面不平带来的行驶颠簸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三轮滑板车容易侧翻和易颠簸的问题,而提出了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四轮蛙式滑板车。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包括立杆、连接座、两个前轮组件和两个踏板组件,立杆的上端设有车把手,下端穿过连接座后与前轮座固定连接,所述立杆连同前轮座能相对于连接座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组件分设在前轮座的两侧并均通过转轴与前轮座转动连接,上述前轮组件在外力作用下能绕对应的转轴转动从而上下摆动,前轮组件与前轮座之间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限制前轮组件的摆动行程和控制前轮组件复位。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所述的前轮组件包括前轮和连杆,连杆的一端通过上述转轴与前轮座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前轮转动连接。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上述前轮组件处于复位状态时,两连杆处于同一直线上。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所述的稳定装置包括复位弹簧,前轮座上对应各前轮组件均设有弹簧座,复位弹簧位于对应的连杆和弹簧座之间,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作用在对应连杆与弹簧座之间。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所述的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导向杆,上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上,导向杆的一端与弹簧座固定,连杆上开有调节槽,导向杆的另一端插入至调节槽内并能在调节槽内摆动。连杆摆动时,调节槽具有可供导向杆插入端调节摆动的空间。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所述的稳定装置还包括有导向杆,上述复位弹簧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上,导向杆的一端与连杆固定,弹簧座上开有调节槽,导向杆的另一端插入至调节槽内并能在调节槽内摆动。在上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中,所述的踏板组件包括脚管、踏板和后轮,脚管的一端与连接座铰接,另一端与后轮连接,上述踏板固连在对应脚管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为四轮滑板车,两个前轮组件能上下弹性摆动,转弯或遇见不平路面时,具有一定的弹性缓冲空间,抵消颠簸,轮子抓地力强,转弯不会离地,稳定性好;同时立杆带动前轮直接转动,也具有三轮滑板车的转向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前轮座和前轮组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立杆;2、连接座;3、前轮组件;4、车把手;5、前轮座;6、转轴;7、脚管;8、踏板;9、后轮;10、前轮;11、连杆;12、复位弹簧;13、弹簧座;14、导向杆;15、调节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包括立杆1、连接座2、两个前轮组件3和两个踏板组件,立杆1的上端设有车把手4,下端穿过连接座2后与前轮座5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连同前轮座5能相对于连接座2自由转动,两个前轮组件3分设在前轮座5的两侧并均通过转轴6与前轮座5转动连接,转轴6水平设置,上述前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能绕对应的转轴6转动从而上下摆动,前轮组件3与前轮座5之间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限制前轮组件3的摆动行程和控制前轮组件3复位。踏板组件包括脚管7、踏板8和后轮9,脚管7的一端与连接座2铰接,另一端与后轮9连接,上述踏板8固连在对应脚管7上。如图2所示,前轮组件3包括前轮10和连杆11,连杆11的一端通过上述转轴6与前轮座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前轮10转动连接。稳定装置包括复位弹簧12,前轮座5上对应各前轮组件3均设有弹簧座13,两个弹簧座13从连接座2上向两侧延伸出去形成,弹簧座13与对应连杆11之间设有导向杆14,导向杆14的上端与弹簧座13固连,下端插入至连杆11上的调节槽15内,调节槽15沿连杆11长度方向开设。上述复位弹簧12套设在对应的导向杆14上,复位弹簧12的两端分别顶靠在弹簧座13和连杆11上。无外力作用下时,两连杆11处于同一直线上。正常行驶时,虽然人体有部分作用力通过车把手4作用在立杆1和前轮座5上,但是复位弹簧12的弹力保证了连杆11向上摆动的幅度不会太大,确保前轮10垂直或接近垂直于地面。使用时,转动车把手4,通过立杆1带动前轮座5和两个前轮组件3左右摆动实现转向,转向灵活性好。转弯时,内侧的这一组前轮组件3受力较大,该组前轮组件3能绕转轴6向上摆动一定的幅度,相当于该内侧前轮10升高了,从而平衡了内外两个前轮10的底部位置,使内外两个前轮10始终都能接触地面,外侧的前轮10不会离地。行驶在不平路面上时,其中一个前轮10因路面障碍能向上方摆动,吸收颠簸,以抵消路面对车体造成的抖动,使立杆1、踏板组件和车把手4部分尽可能保持平稳,前轮10驶过路面不平部分后,前轮组件3又能在复位弹簧12的作用下复位。应该理解,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包括立杆(1)、连接座(2)、两个前轮组件(3)和两个踏板组件,立杆(1)的上端设有车把手(4),下端穿过连接座(2)后与前轮座(5)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连同前轮座(5)能相对于连接座(2)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组件(3)分设在前轮座(5)的两侧并均通过转轴(6)与前轮座(5)转动连接,上述前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能绕对应的转轴(6)转动从而上下摆动,前轮组件(3)与前轮座(5)之间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限制前轮组件(3)的摆动行程和控制前轮组件(3)复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包括立杆(1)、连接座(2)、两个前轮组件(3)和两个踏板组件,立杆(1)的上端设有车把手(4),下端穿过连接座(2)后与前轮座(5)固定连接,所述立杆(1)连同前轮座(5)能相对于连接座(2)自由转动,其特征在于,两个前轮组件(3)分设在前轮座(5)的两侧并均通过转轴(6)与前轮座(5)转动连接,上述前轮组件(3)在外力作用下能绕对应的转轴(6)转动从而上下摆动,前轮组件(3)与前轮座(5)之间设有稳定装置,该稳定装置限制前轮组件(3)的摆动行程和控制前轮组件(3)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轮组件(3)包括前轮(10)和连杆(11),连杆(11)的一端通过上述转轴(6)与前轮座(5)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对应前轮(10)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上述前轮组件(3)处于复位状态时,两连杆(11)处于同一直线上。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带有稳定装置的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稳定装置包括复位弹簧(12),前轮座(5)上对应各前轮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康达
申请(专利权)人:永康市大宝健身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