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00278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6: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包括:车把总成、前叉总成、轴座总成、前轮总成、踏板总成、后轮总成;所述车把总成的中部为竖向设置的插杆,且插杆的外侧套设有与插杆滑动连接的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及滑套的锁定螺栓,且锁定螺栓的一端贯穿滑套与插杆相连接;所述插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铰座,且铰座的两端与连杆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滑套上,且连杆通过销轴与滑套转动连接。通过对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可将车体折叠两用,易于携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代步工具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
技术介绍
滑板车又叫滑滑车,以其轻便和可折叠收起等优点目前已经成为少年儿童所喜爱的代步工具以及娱乐工具,孩子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中增强自身的平衡感和肢体配合能力。在使用现有这类滑板车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人们的携带,滑板车通常为折叠设计,但是这类滑板车用途较为单一,只能通过手扶车把进行脚部滑行,致使娱乐效果有限。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用途较为单一,只能通过手扶车把进行脚部滑行,致使娱乐效果有限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包括:车把总成、前叉总成、轴座总成、前轮总成、踏板总成、后轮总成、插杆、滑套、锁定螺栓、连杆、铰座、把手、前叉、座管夹、第一转轴、轴座、固定板、前轮轴座、前轮轴、前轮、第二转轴、踏板、凹槽、加强板、盖板、后轮轴座、后轮轴、后轮;所述车把总成的中部为竖向设置的插杆,且插杆的外侧套设有与插杆滑动连接的滑套;所述滑套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及滑套的锁定螺栓,且锁定螺栓的一端贯穿滑套与插杆相连接;所述插杆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铰座,且铰座的两端与连杆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滑套上,且连杆通过销轴与滑套转动连接;所述前叉总成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插杆的前叉,且前叉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的座管夹;所述前叉的下端焊接有第一转轴,且前叉总成通过第一转轴与轴座总成的轴座转动连接;所述轴座总成包括有两处轴座及固定板,且两处轴座呈对称式焊接在固定板的两端;所述踏板总成下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板转动连接的前轮总成,且前轮总成上部的第二转轴贯穿踏板与固定板相焊接,第二转轴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前轮轴座上;所述前轮轴座上设置有贯穿前轮轴座的前轮轴,且前轮轴的两端设置有与前轮轴转动连接的前轮;所述踏板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车把总成及前叉总成的凹槽,且凹槽的一侧设置有与踏板相铰接的盖板;所述踏板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板,且加强板位于凹槽的下方;所述后轮总成通过后轮轴座固定设置在踏板的另一端;所述后轮轴座上设置有贯穿后轮轴座的后轮轴,且后轮轴的两端设置有与后轮轴转动连接的后轮。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铰座俯视的外形特征呈H形状,且把手的一端伸入铰座并通过销轴与铰座转动连接,把手收纳及展开的过程中,把手的一端沿铰座转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滑套为圆筒状结构设置,且滑套通过锁定螺栓及连杆为把手的收纳装置,竖向滑动滑套使滑套一侧的连杆带动把手收纳或展开,方便人们的使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前叉的上部为圆管状结构设置,且前叉上端的管壁上开设有竖向条状的缺口,座管夹套设在前叉的缺口处,通过座管夹可对前叉内的插杆进行夹紧,从而便于调节车把总成的高度。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前叉的上部向下弯折后与第一转轴相焊接,且第一转轴的两端开设有两处呈十字分布的贯穿通孔,通过第一转轴转动前叉总成,可将前叉总成及其车把总成折叠放入踏板中。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轴座上设置有限位通孔,且轴座的限位通孔与第一转轴的贯穿通孔对齐后通过限位螺栓相连接,避免轴座上的前叉总成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发生转动。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盖板的外形特征呈矩形状,且盖板的前端设置有两处V形状的卡扣,盖板的后端通过合页与踏板相连接,通过按压卡扣可将盖板打开,便于车把总成的存入与取出。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凹槽包括有用于容纳前叉总成的第一凹槽、用于容纳车把总成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上部设置有与盖板相配合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一侧设置两处用于容纳盖板卡扣的矩形卡槽,盖板闭合时与踏板的上表面对齐,便于人们的踩踏。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本专利技术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所述踏板的前端为水平式圆弧状结构设置,且踏板的后端为上翘式圆弧状结构设置,踏板的前端设置有与第二转轴相配合的贯穿通孔,轴座总成通过第二转轴与前轮轴座相连接,便于车体的转向。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通过滑套为圆筒状结构设置,且滑套通过锁定螺栓及连杆为把手的收纳装置的设置,竖向滑动滑套使滑套一侧的连杆带动把手收纳或展开,方便人们的使用。2、本专利技术通过轴座上设置有限位通孔,且轴座的限位通孔与第一转轴的贯穿通孔对齐后通过限位螺栓相连接的设置,避免轴座上的前叉总成在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发生转动,保证车体使用安全可靠。3、本专利技术通过凹槽包括有用于容纳前叉总成的第一凹槽、用于容纳车把总成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二凹槽的上部设置有与盖板相配合的沉槽,所述沉槽的一侧设置两处用于容纳盖板卡扣的矩形卡槽的设置,可将车把总成及前叉总成折叠放入踏板的凹槽中,实现车体的一车两用,同时盖板闭合时与踏板的上表面对齐,便于人们的踩踏。4、本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的改进,具有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靠,可将车体折叠两用,易于携带的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专利技术在
技术介绍
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滑车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滑板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车把总成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前叉总成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轴座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前轮总成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踏板总成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后轮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车把总成1、前叉总成2、轴座总成3、前轮总成4、踏板总成5、后轮总成6、插杆101、滑套102、锁定螺栓103、连杆104、铰座105、把手106、前叉201、座管夹202、第一转轴203、轴座301、固定板302、前轮轴座401、前轮轴402、前轮403、第二转轴404、踏板501、凹槽502、加强板503、盖板504、后轮轴座601、后轮轴602、后轮60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同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包括:车把总成(1)、前叉总成(2)、轴座总成(3)、前轮总成(4)、踏板总成(5)、后轮总成(6)、插杆(101)、滑套(102)、锁定螺栓(103)、连杆(104)、铰座(105)、把手(106)、前叉(201)、座管夹(202)、第一转轴(203)、轴座(301)、固定板(302)、前轮轴座(401)、前轮轴(402)、前轮(403)、第二转轴(404)、踏板(501)、凹槽(502)、加强板(503)、盖板(504)、后轮轴座(601)、后轮轴(602)、后轮(60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总成(1)的中部为竖向设置的插杆(101),且插杆(101)的外侧套设有与插杆(101)滑动连接的滑套(102);所述滑套(1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01)及滑套(102)的锁定螺栓(103),且锁定螺栓(103)的一端贯穿滑套(102)与插杆(101)相连接;所述插杆(10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铰座(105),且铰座(105)的两端与连杆(104)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杆(104)的另一端设置在滑套(102)上,且连杆(104)通过销轴与滑套(102)转动连接;所述前叉总成(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插杆(101)的前叉(201),且前叉(20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01)的座管夹(202);所述前叉(201)的下端焊接有第一转轴(203),且前叉总成(2)通过第一转轴(203)与轴座总成(3)的轴座(301)转动连接;所述轴座总成(3)包括有两处轴座(301)及固定板(302),且两处轴座(301)呈对称式焊接在固定板(302)的两端;所述踏板总成(5)下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板(302)转动连接的前轮总成(4),且前轮总成(4)上部的第二转轴(404)贯穿踏板(501)与固定板(302)相焊接,第二转轴(40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前轮轴座(401)上;所述前轮轴座(401)上设置有贯穿前轮轴座(401)的前轮轴(402),且前轮轴(402)的两端设置有与前轮轴(402)转动连接的前轮(403);所述踏板(50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车把总成(1)及前叉总成(2)的凹槽(502),且凹槽(502)的一侧设置有与踏板(501)相铰接的盖板(504);所述踏板(50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加强板(503),且加强板(503)位于凹槽(502)的下方;所述后轮总成(6)通过后轮轴座(601)固定设置在踏板(501)的另一端;所述后轮轴座(601)上设置有贯穿后轮轴座(601)的后轮轴(602),且后轮轴(602)的两端设置有与后轮轴(602)转动连接的后轮(60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两用代步车,包括:车把总成(1)、前叉总成(2)、轴座总成(3)、前轮总成(4)、踏板总成(5)、后轮总成(6)、插杆(101)、滑套(102)、锁定螺栓(103)、连杆(104)、铰座(105)、把手(106)、前叉(201)、座管夹(202)、第一转轴(203)、轴座(301)、固定板(302)、前轮轴座(401)、前轮轴(402)、前轮(403)、第二转轴(404)、踏板(501)、凹槽(502)、加强板(503)、盖板(504)、后轮轴座(601)、后轮轴(602)、后轮(603);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总成(1)的中部为竖向设置的插杆(101),且插杆(101)的外侧套设有与插杆(101)滑动连接的滑套(102);所述滑套(10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01)及滑套(102)的锁定螺栓(103),且锁定螺栓(103)的一端贯穿滑套(102)与插杆(101)相连接;所述插杆(10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铰座(105),且铰座(105)的两端与连杆(104)通过铰接方式相连接;所述连杆(104)的另一端设置在滑套(102)上,且连杆(104)通过销轴与滑套(102)转动连接;所述前叉总成(2)的上部设置有用于容纳插杆(101)的前叉(201),且前叉(201)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固定插杆(101)的座管夹(202);所述前叉(201)的下端焊接有第一转轴(203),且前叉总成(2)通过第一转轴(203)与轴座总成(3)的轴座(301)转动连接;所述轴座总成(3)包括有两处轴座(301)及固定板(302),且两处轴座(301)呈对称式焊接在固定板(302)的两端;所述踏板总成(5)下部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板(302)转动连接的前轮总成(4),且前轮总成(4)上部的第二转轴(404)贯穿踏板(501)与固定板(302)相焊接,第二转轴(404)的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前轮轴座(401)上;所述前轮轴座(401)上设置有贯穿前轮轴座(401)的前轮轴(402),且前轮轴(402)的两端设置有与前轮轴(402)转动连接的前轮(403);所述踏板(501)的中部开设有用于容纳车把总成(1)及前叉总成(2)的凹槽(502),且凹槽(502)的一侧设置有与踏板(501)相铰接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万顺桔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