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70352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上模板、下模板、模脚以及底板,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下模仁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朝向下模仁的一端均设置有斜凹槽,所述下模仁上设置有下镶块、下镶板以及矩形凸起,所述下镶块位于矩形凸起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镶块与矩形凸起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板位于矩形凸起远离第二铲基的一端,所述下镶板与矩形凸起之间留有间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具有按键槽、倒扣以及加强筋等结构的汽车车机面板的注塑成型和无损脱模落料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车机位于汽车内部的中控台中部,汽车车机的周围往往设置有众多的按键或者旋钮,用于实现车辆的各种功能,从而实现控制车辆。汽车车机面板多为塑料材质,通过模具注塑成型。为了保证车机面板的紧固性和功能性,车机面板上设置有按键槽、倒扣以及加强筋等结构,使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使用普通模具无法实现无损开模落料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可实现具有按键槽、倒扣以及加强筋等结构的汽车车机面板的注塑成型和无损脱模落料操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上模板、下模板、模脚以及底板,所述下模板内设置有下模仁;所述下模仁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铲基,所述下模仁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铲基,所述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朝向下模仁的一端均设置有斜凹槽,所述下模仁上设置有下镶块、下镶板以及矩形凸起,所述下镶块位于矩形凸起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镶块与矩形凸起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板位于矩形凸起远离第二铲基的一端,所述下镶板与矩形凸起之间留有间隙。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铲基与矩形凸起宽度方向的侧面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铲基与矩形凸起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铲基和第二铲基均与下模仁上端的滑槽相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下模仁内设置有扁状镶针,所述扁状镶针竖向贯穿下模仁和下模板,所述扁状镶针与第二铲基、下镶块以及下镶板的位置相对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铲基通过第一斜导柱与压紧块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铲基被第二斜导柱倾斜贯穿,所述第一斜导柱和第二斜导柱的顶端均与上模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下镶块上端呈十字形结构,所述下镶板上设置有竖向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通过第一铲基、压紧块、第一斜导柱、第二铲基、第二斜导柱、下镶块、下镶板以及扁状镶针的配合使用,可实现具有按键槽、倒扣以及加强筋等结构的汽车车机面板的注塑成型和无损脱模落料操作,确保汽车车机面板产品的整体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考图1以及图2,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脚4以及底板5,所述下模板3内设置有下模仁6;所述下模仁6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铲基7,所述下模仁6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铲基10,所述第一铲基7和第二铲基10朝向下模仁6的一端均设置有斜凹槽,斜凹槽用于成型汽车车机面板上的倒扣结构,所述下模仁6上设置有下镶块12、下镶板13以及矩形凸起14,所述下镶块12位于矩形凸起14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镶块12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板13位于矩形凸起14远离第二铲基10的一端,所述下镶板13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块12与下镶板13均参与成型。所述第二铲基10与矩形凸起14宽度方向的侧面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铲基7与矩形凸起14长度方向的两端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铲基7和第二铲基10均与下模仁6上端的滑槽相配合。所述下模仁6内设置有扁状镶针,所述扁状镶针竖向贯穿下模仁6和下模板3,所述扁状镶针与第二铲基10、下镶块12以及下镶板13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铲基7通过第一斜导柱9与压紧块8活动连接,所述第二铲基10被第二斜导柱11倾斜贯穿,所述第一斜导柱9和第二斜导柱11的顶端均与上模板2连接。所述下镶块12上端呈十字形结构,所述下镶板13上设置有竖向槽,均用于成型汽车车机面板上的加强筋结构。在开模时,上模板2和下模板3分离,上模板2移动带动压紧块、第一斜导柱9以及第二斜导柱11移动,进而分别带动第一铲基7和第二铲基10朝向远离下模仁6的方向移动,然后扁状镶针向上移动,顶出汽车车机面板工件。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技术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脚(4)以及底板(5),所述下模板(3)内设置有下模仁(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6)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铲基(7),所述下模仁(6)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铲基(10),所述第一铲基(7)和第二铲基(10)朝向下模仁(6)的一端均设置有斜凹槽,所述下模仁(6)上设置有下镶块(12)、下镶板(13)以及矩形凸起(14),所述下镶块(12)位于矩形凸起(14)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镶块(12)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板(13)位于矩形凸起(14)远离第二铲基(10)的一端,所述下镶板(13)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堆叠设置的顶板(1)、上模板(2)、下模板(3)、模脚(4)以及底板(5),所述下模板(3)内设置有下模仁(6);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仁(6)长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铲基(7),所述下模仁(6)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铲基(10),所述第一铲基(7)和第二铲基(10)朝向下模仁(6)的一端均设置有斜凹槽,所述下模仁(6)上设置有下镶块(12)、下镶板(13)以及矩形凸起(14),所述下镶块(12)位于矩形凸起(14)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下镶块(12)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所述下镶板(13)位于矩形凸起(14)远离第二铲基(10)的一端,所述下镶板(13)与矩形凸起(14)之间留有间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车机面板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铲基(10)与矩形凸起(14)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途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