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6424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PIN针在组件外壳内的该段至少还形成一处减震折弯部,每排PIN针的内侧均设有一片抗振挡板,抗振挡板的下缘固定在抗振基板上表面,抗振挡板的上缘分布有若干凸起状的凸缘,凸缘分布在该排相邻的PIN针之间,用于限制该排PIN针水平方向振动幅度。通过对于PIN针的重新设计,增加了弧形抗振动结构;通过设计阶梯型三层抗振基板设计限制了接插件PIN针振动幅值;设计接插件的机械固定结构增强安装可靠性。在成本几乎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大提升了接插件的抗振动能力,保证了装配的精确性。方案简单、易实现、便于量产推广使用。

A Low Voltage Connector Structure for Automotive Strong Vibration Environment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low-voltage connector structure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strong vibration environment of automobiles. The PIN needle forms at least one shock absorption bending part in the section of the component shell. There is an anti-vibration baffle on the inner side of each row of PIN needles. The lower edge of the anti-vibration baffle is fix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anti-vibration base plate, and the upper edge of the anti-vibration baffle is distributed with several flanges, and the flanges are distributed adjacent to the row. Between PIN needles, it is used to limit the horizontal vibration amplitude of the row of PIN needles. Through the redesign of PIN needle, the arc anti-vibration structure was added; the vibration amplitude of PIN needle was limited by the design of three-layer anti-vibration base plate; the mechanical fixing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or was designed to enhance the installation reliability. On the premise that the cost is almost unchanged, the anti-vibration ability of the connector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assembly accuracy is guaranteed. The scheme is simple, easy to realize and easy to popularize in mass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电气应用的
,尤其是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通过优化接插件PIN结构、PIN挡板设计,大幅度提升低压接插件抗振动属性,别涉及其机械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是目前社会重要的出行工具,中国市场汽车保有量每年再以惊人的速度增加。在环境污染等压力下,国家政策不断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未来可以预期中国汽车的总保有量仍然会继续增加。无论是传统车的动力系统,还是xEV的电驱动系统都是整车动力的重要动力源,直接影响着车辆的动力性能、舒适度和能源利用率。传统汽车中的发动机、变速器、xEV中电机、电机驱动器通常布置于汽车悬置等机构上,其通常承受整车振动要求最高的区域。目前线对板连接方式的低压线束接插件无法满足此区域布置要求,只能选择线对线连接的低压线束接插件。线对线连接的低压线束插件方案中,实际需要使用两个接插件,其一以穿钢件的形式安装壳体上,其二在零件内部PCB中需要设计转接接插件,两个接插件之间使用转接线的方式连接;通过接插件-线束-接插件的方式,将零件内部PCB上的信号连接到零件外部。这样的设计虽然解决了强振动环境下接插件振动问题,但是存在明显弊端:1、使用两个接插件大幅增加了零件低压信号连接成本;2、两个接插件至少需要跟两段线束连接,增加了连接失效概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为了降低成本和降低连接失效风险的目标,设计一种新型的提升抗振动性能低压线束接插件。新型的抗振线束接插件可以在提升接插件抗振性能与装配精度,降低控制器因振动而失效的风险;同时大幅度降低信号输出连接回路的成本。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本体,所述接插件本体的一端为插件公端口,接插件本体的另一端为PIN针组件,PIN针组件由组件外壳、抗振基板和PIN针构成,组件外壳的前缘处设水平形成一块抗振基板,抗振基板表面处分布有若干排针孔,排针孔呈纵向分布在抗振基板内,组件外壳内腔与插件公端口内腔之间形成PIN针内装配基板,PIN针内装配基板处分布有若干PIN针装配孔,PIN针的一端贯穿PIN针装配孔,并延伸至插件公端口内腔,PIN针的另一端在抗振基板的上方向抗振基板方向形成折弯部,并贯穿抗振基板的排针孔,再向下延伸出,PIN针在组件外壳内的该段至少还形成一处减震折弯部,每排PIN针的内侧均设有一片抗振挡板,抗振挡板的下缘固定在抗振基板上表面,抗振挡板的上缘分布有若干凸起状的凸缘,凸缘分布在该排相邻的PIN针之间,用于限制该排PIN针水平方向振动幅度。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技术效果:通过对于PIN针的重新设计,增加了弧形抗振动结构;通过设计阶梯型三层抗振基板设计限制了接插件PIN针振动幅值;设计接插件的机械固定结构增强安装可靠性。在成本几乎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大提升了接插件的抗振动能力,保证了装配的精确性。方案简单、易实现、便于量产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侧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PIN针组件端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插件公端口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本体1,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接插件本体1的一端为插件公端口2,接插件本体1的另一端为PIN针组件3,PIN针组件3由组件外壳4、抗振基板5和PIN针6构成,组件外壳4的前缘处设水平形成一块抗振基板5,抗振基板5表面处分布有若干排针孔8,排针孔8呈纵向分布在抗振基板5内,组件外壳4内腔与插件公端口2内腔之间形成PIN针内装配基板7,PIN针内装配基板7处分布有若干PIN针装配孔,PIN针6的一端贯穿PIN针装配孔,并延伸至插件公端口2内腔,PIN针6的另一端在抗振基板5的上方向抗振基板5方向形成折弯部9,并贯穿抗振基板5的排针孔8,再向下延伸出,PIN针6在组件外壳4内的该段至少还形成一处减震折弯部10,弯曲PIN针,可以有效吸收振动的能量,提升振动等级,每排PIN针6的内侧均设有一片抗振挡板11,抗振挡板11的下缘固定在抗振基板5上表面,抗振挡板11的上缘分布有若干凸起状的凸缘12,凸缘12分布在该排相邻的PIN针6之间,三层阶梯状分布的抗振挡板11用于限制该排PIN针6水平方向振动幅度。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抗振基板5的两侧向下对称分布有两个机械定位柱1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组件外壳4前缘的两侧各设有一个弹性机械卡扣14。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插件公端口2外壁处设有至少一个公端卡扣15。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接插件本体1的外壁形成围合状的装配基板4,装配基板4与组件外壳4之间形成三角形筋板16,装配基板4的四阿哥顶角位各设有一个螺丝孔17。在具体实施时,所述PIN针6在折弯部9的两侧分别形成正向折弯的减震折弯部10和反向折弯的减震折弯部10。在具体实施时,抗振动结构设计弯曲PIN针,可以有效吸收振动的能量,提升振动等级;抗振基板和抗振挡板设计,限制接插件PIN振动幅度,加强PIN针稳定性;设计机械定位柱和弹性机械卡扣,提高整个接插件的稳定性。1)接插件PIN针抗振动结构设计目前低压线束接插件的PIN设计采用冲压+弯折的工艺,这种结构的PIN针在两个方向上均为直线。在汽车振动环境下时,PIN针弯曲处应力较强,若应用于汽车强振动区域可能造成PIN针倾斜、断裂等失效。新型接插件的抗振动设计的PIN针部件在水平与竖直两个方向上分别设计弧形抗振动结构,振动测试过程中可以有效吸收振动能量。通过两个抗振动结构的设计,提升抗振动等级的低压接插件,达到了传统接插件需要在更换镀层条件下喷涂固定胶水才能达到的抗振动水平,大幅度降低了接插件应用成本。接插件PIN针抗振动结构设计如图1。2)阶梯型三层抗振挡板设计传统接插件设计挡板仅用于安装定位使用,没有提升抗振等的功能。提升抗振等级的接插件设计的阶梯型三层抗振挡板,抗振挡板限制了接插件PIN的水平方向振动幅度。在实现安装定位功能的同时,可明显提高接插件的抗振性能。三层抗振挡板保证每一排PIN针都能得到保护,装配工艺上也不复杂。抗振挡板材料与接插件塑壳相同,成本基本没有变化。3)机械固定结构接插件竖直方向上设计两个机械定位柱和两个弹性机械卡扣,增加接插件与电路板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并可以限制在振动条件下接插件和电路板的相对振动位移。在提升整体抗振动等级的同时,对于装配的方便性与精确性有很大的提高。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本体(1)的一端为插件公端口(2),接插件本体(1)的另一端为PIN针组件(3),PIN针组件(3)由组件外壳(4)、抗振基板(5)和PIN针(6)构成,组件外壳(4)的前缘处设水平形成一块抗振基板(5),抗振基板(5)表面处分布有若干排针孔(8),排针孔(8)呈纵向分布在抗振基板(5)内,组件外壳(4)内腔与插件公端口(2)内腔之间形成PIN针内装配基板(7),PIN针内装配基板(7)处分布有若干PIN针装配孔,PIN针(6)的一端贯穿PIN针装配孔,并延伸至插件公端口(2)内腔,PIN针(6)的另一端在抗振基板(5)的上方向抗振基板(5)方向形成折弯部(9),并贯穿抗振基板(5)的排针孔(8),再向下延伸出,PIN针(6)在组件外壳(4)内的该段至少还形成一处减震折弯部(10),每排PIN针(6)的内侧均设有一片抗振挡板(11),抗振挡板(11)的下缘固定在抗振基板(5)上表面,抗振挡板(11)的上缘分布有若干凸起状的凸缘(12),凸缘(12)分布在该排相邻的PIN针(6)之间,用于限制该排PIN针(6)水平方向振动幅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汽车强振动环境应用的低压接插件结构,包括接插件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本体(1)的一端为插件公端口(2),接插件本体(1)的另一端为PIN针组件(3),PIN针组件(3)由组件外壳(4)、抗振基板(5)和PIN针(6)构成,组件外壳(4)的前缘处设水平形成一块抗振基板(5),抗振基板(5)表面处分布有若干排针孔(8),排针孔(8)呈纵向分布在抗振基板(5)内,组件外壳(4)内腔与插件公端口(2)内腔之间形成PIN针内装配基板(7),PIN针内装配基板(7)处分布有若干PIN针装配孔,PIN针(6)的一端贯穿PIN针装配孔,并延伸至插件公端口(2)内腔,PIN针(6)的另一端在抗振基板(5)的上方向抗振基板(5)方向形成折弯部(9),并贯穿抗振基板(5)的排针孔(8),再向下延伸出,PIN针(6)在组件外壳(4)内的该段至少还形成一处减震折弯部(10),每排PIN针(6)的内侧均设有一片抗振挡板(11),抗振挡板(11)的下缘固定在抗振基板(5)上表面,抗振挡板(11)的上缘分布有若干凸起状的凸缘(12),凸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源许博阳张英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伊控动力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