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产品技术

技术编号:2046292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产品。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上需要结合结构件处机械加工容纳槽;将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放入注塑模具中;注塑热塑性材料成型结构件。所述产品为所述的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产生的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能够增强结构件与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融合,使结合强度优异。

Combination Method and Products of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nd Structural Part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materials, in particular to a combination method and product of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nd structural parts. The method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providing a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machining a holding groove at the joint of structural parts on the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placing the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fter machining the holding groove into an injection mould; and forming structural parts by injection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The product is a product produced by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the 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nd the structural member. The combination method of the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nd the structural member of the invention can enhance the fusion of the structural member and the thermoplastic carbon fiber sheet, and make the bonding strength excell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产品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塑性复合材料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及其产品。
技术介绍
随着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相机、便携式信息终端设备等电子电气设备、信息设备的发展,市场上强烈要求开发出薄型且轻质的产品。轻薄的产品会构成产品的外壳或内部部件薄壁,在产品要求轻薄的同时还要求具有高强度及高刚性。热塑性复合材料,例如由碳纤维浸泡热塑性树脂固化成型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具有质量轻、比强度和比模量高、抗化学腐蚀、耐疲劳、易于整体成型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制作军工、飞机、风电等产品上。由于热塑性复合材料的优良的力学性能,所以也可以广泛用于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便携式电话、便携式终端或相机等电子电气设备、信息设备的外壳中,发挥了使外壳薄壁化、减轻设备重量等作用。目前,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上制作卡扣、螺丝柱、加强筋及定位柱等结构件时,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上直接注塑结构件,或者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上添加一介质层(如黏胶层)后注塑结构件。然而,该方法的结合强度差,不能使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很好地与结构件结合。于现有技术中,申请号为201610975545.3的中国专利申请中,虽然揭露了一种带有结构件的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的制备方法,但该方法中是将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铣穿后,注塑热塑性塑料,且进胶点位置是被铣穿的成型缝包围,由此不仅不好加工,且热塑性塑料与热塑性复合材料板材不能完全融合。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结合强度差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该结合方法能够增强结构件与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融合,使结合强度优异。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2)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上需要结合结构件处机械加工容纳槽;(3)将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放入注塑模具中,并使模具的进胶口对应容纳槽中间位置;(4)注塑热塑性材料成型结构件,热塑性材料利用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冲破容纳槽,同时进胶口附近位置碳纤维丝与注塑的热塑性材料充分融合。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保留厚度为0.3-0.6mm。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容纳槽的长度及宽度比结构件连接位元投影面积单边大0.5-1.0mm。可选地,所述步骤(2)中,所述容纳槽两端分别设有直径为0.95-1.05mm的穿孔,该穿孔贯穿所述热塑性碳纤维板材。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注塑的热塑性材料温度为230-320℃,注塑压强为90-150MPa,注塑速度为40-65mm/s。可选地,所述结构件为卡扣、螺丝柱、加强筋或定位柱。可选地,所述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为含浸PET、PVC、PMMA、PP、PA、PC、ABS、PPS、PEEK、TPU及PE中至少一种的板材。可选地,所述步骤(4)中,注塑的热塑性材料为PET、PVC、PMMA、PP、PA、PC、ABS、PPS、PEEK、TPU及PE中的至少一种。可选地,所述热塑性碳纤维板材含浸树脂与注塑的热塑性材料相同。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产品,其为所述的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产生的产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通过在热塑性板材上机械加工出容纳槽,然后利用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使注塑的热塑性材料冲破容纳槽注塑出结构件。由此,上述结合方法能够增强结构件与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融合,使结合强度优异。【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俯视图。图2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剖视图。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过程中的剖视图。图4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后的剖视图。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俯视图。图6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剖视图。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过程中的剖视图。图8绘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后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手段及技术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现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如下。实施例1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中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俯视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剖视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过程中的剖视图,图4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后的剖视图。于实施例1中,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所述结构件为卡扣20,所述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该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可为含浸PC的板材,该板材的厚度小于1mm;(2)如图1及图2所示,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上需要结合卡扣20处机械加工(即CNC加工)容纳槽101,该卡扣的长度小于10mm,机械加工容纳槽101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的保留厚度为0.3-0.6mm,容纳槽101的长度及宽度比卡扣20连接位元投影面积单边大0.5-1.0mm;(3)将机械加工容纳槽101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放入注塑模具中,并使模具的进胶口30对应容纳槽101中间位置;(4)如图3及图4所示,高温高压注塑热塑性材料成型卡扣20,注塑的热塑性材料为PC,注塑的热塑性材料温度为230-320℃,注塑压强为90-150MPa,注塑速度为40-65mm/s,热塑性材料利用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冲破容纳槽101,从而冲破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阻隔,注塑出卡扣20,且在注塑时,进胶口30附近位置被冲破的碳纤维丝40与注塑的热塑性材料充分融合,达到增强卡扣20与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结合强度的效果,另外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含浸的树脂与热塑性材料均为PC,在高温高压下可以融合,进一步达到增强结合强度的效果。实施例2请参阅图5至图8所示,其中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俯视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剖视图,图7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过程中的剖视图,图8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注塑结构件后的剖视图。于实施例2中,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所述结构件为加强筋50,所述结合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该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可为含浸ABS的板材,该板材的厚度小于1mm;(2)如图5及图6所示,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上需要结合加强筋50处机械加工容纳槽101,该加强筋50的长度大于10mm,机械加工容纳槽101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的保留厚度为0.3-0.6mm,容纳槽101的长度及宽度比加强筋50连接位元投影面积单边大0.5-1.0mm,为了增强结合强度,在容纳槽101两端分别设有直径为1.0mm的穿孔102,该穿孔102贯穿所述热塑性碳纤维板材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2)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上需要结合结构件处机械加工容纳槽;(3)将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放入注塑模具中,并使模具的进胶口对应容纳槽中间位置;(4)注塑热塑性材料成型结构件,热塑性材料利用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冲破容纳槽,同时进胶口附近位置碳纤维丝与注塑的热塑性材料充分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提供一热塑性碳纤维板材;(2)在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上需要结合结构件处机械加工容纳槽;(3)将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放入注塑模具中,并使模具的进胶口对应容纳槽中间位置;(4)注塑热塑性材料成型结构件,热塑性材料利用注塑压力和注塑速度冲破容纳槽,同时进胶口附近位置碳纤维丝与注塑的热塑性材料充分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机械加工容纳槽后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的保留厚度为0.3-0.6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容纳槽的长度及宽度比结构件连接位元投影面积单边大0.5-1.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碳纤维板材与结构件的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所述容纳槽两端分别设有直径为0.95-1.05mm的穿孔,该穿孔贯穿所述热塑性碳纤维板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碳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