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引线键合和烧结区域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5039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3:49
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半导体基体(24);前部金属化区域(33b);顶部缓冲区域(31b),其被设置在前部金属化区域(33b)和半导体基体(24)之间;以及导电引线(40),其电连接到前部金属化区域(33b)。顶部缓冲区域(31b)至少部分地被烧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引线键合和烧结区域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工艺本申请是2015年7月23日提交的201510437713.9号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名称为“具有引线键合和烧结区域的半导体器件及其制造工艺”)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引线键合和烧结区域的半导体器件。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当前许多电子功率器件是可用的,诸如例如所谓的“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功率MOSFET)或“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在电子功率器件领域,特别感觉到需要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保证高电流供应,同时也能够保证高可靠性的封装。一般地,如图1所示,电子功率器件1包括裸片2,其由半导体基体4和前部金属化区域6形成,其中前部金属化区域6在半导体基体4之上延伸。半导体基体4由,例如,硅或碳化硅制成,并被设置在支承元件8之上,半导体基体4通过被称为“裸片键合层10”的层10的插入被固定到支承元件8。电子功率器件1进一步包括封装14,其进一步包含,除其它部件以外,至少一个导电材料的引线16,其接触前部金属化区域6以形成对应的引线键合。前部金属化区域6和引线16因此形成所谓的“芯片到引线接口”。上述的芯片到引线接口的可靠性尤为重要且基本上取决于制成前部金属化区域6和引线16的材料。更详细地,如在“功率电子模块的引线键合可靠性–键合温度的影响(WireBondReliabilityforPowerElectronicModules–EffectofBondingTemperature)”,Wei-SunLoh等,8th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hermal,MechanicalandMultiphysicsSimulationandExperimentsinMicro-ElectronicsandMicro-Systems,EuroSimE2007中所描述的,已知器件中前部金属化区域6由铝制成并具有5μm的厚度,并且其中引线16同样由铝制成并具有包括在100μm和500μm之间的直径。在这一点上,应注意图1及后续附图均未按比例示出。铝具有大约25ppm/°K的线性热膨胀系数(线性CTE),而硅具有大约4ppm/°K的线性热膨胀系数。当电子功率器件1承受热周期交替时,热膨胀系数值之间的差异导致在芯片至引线接口处的高机械应力。在实践中,出于可靠性,引线16和前部金属化区域6之间的接口表现电子功率器件1的弱点,其中集中在剪切应力和弹性应力上。这些应力可以导致接口的故障,在该情况下前部金属化区域6和引线16变为电分离的,且不能够通过引线16向电子功率器件1外部传送电流。为了改善前部金属化区域6和引线16之间接口的可靠性,已提出了用铜制造前部金属化区域6和引线16的方案,例如在“功率器件的大的铜引线楔焊键合工艺(LargeCuWireWedgeBondingProcessforPowerDevices)”,J.Ling等,13thElectronicsPackagingTechnologyConference,2011中所描述的。铜比铝更硬并具有大约17ppm/°K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此外,与铝相比,铜展现更强的电流承载能力,并在给定的相同电流下使更小尺寸的互联的形成成为可能。当前部金属化区域6由铜制成时,其可以具有大的厚度,以此方式使得基本上限制前部金属化区域6自身遭受诸如坑裂之类的现象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电子功率器件1的制造过程期间,前部金属化区域6的大的厚度会引起半导体晶圆的翘曲。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导体器件,其将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分别根据权利要求1和9所限定的半导体器件及制造工艺。附图说明为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现以非限制性示例的方式并参考附图描述其优选实施例,其中:图1是已知类型的电子器件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实施例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3a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实施例的部分的透视图;图3b示出图3a中示出的结构的更为详细的透视图;图4至图6和图8至图10是在制造工艺的步骤期间,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实施例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a是在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制造工艺期间使用的结构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7b是具有被移除的部分的图7a所示结构的部分的透视图;图11a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实施例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图11b是图11a中所示的结构的更详细的截面图;图12至图14和图16至图17是在制造工艺的步骤期间,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部分的示意性截面图;以及图15是本专利技术的半导体器件的一个实施例的制造工艺的步骤期间使用的盘的示意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2示出半导体器件20。如上文所述,图2和后续附图未按比例。在这不表示损失任何一般性的前提下,假设本说明书中的半导体器件20是功率MOSFET;然而其同样(再次以示例方式)也可以为IGBT。另一方面,半导体器件20同样可以是用于低功率应用的器件。具体地,半导体器件20包括裸片22,其由半导体基体24和顶部结构25形成,顶部结构25是导电的,其被设置在半导体基体24之上并与其直接接触。在不表示损失任何一般性的前提下,下文中假设半导体基体24由硅制成。更详细地,半导体基体24由顶部表面Sup和底部表面Sdown分别在顶部和底部定界。顶部结构25在顶部表面Sup之上延伸,并与其直接接触。以本身已知的方式,顶部结构25限定所谓的“裸片前布局”。如图3所示,更具体地,顶部结构25包括第一顶部区域26a、第二顶部区域26b和第三顶部区域26c,其相互物理地分隔并共面。在不表示损失任何一般性的前提下,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区域26a-26c具有相同的范围例如在3.4μm和10.5μm之间的厚度;此外,在俯视平面图中,第一和第三顶部区域26a、26c具有第一近似的“H”形状,而第二顶部区域26b设置在它们之间并具有矩形形状。虽然未示出,但顶部结构25可以由本身已知类型的多层结构形成,该已知类型可以进一步包括,例如:硅化铝(AlSi)层,其设置为与半导体基体24接触并具有范围在例如3μm和10μm之间的厚度;钛层,其覆盖硅化铝层,并与其直接接触,该钛层具有范围在例如0.15μm和0.2μm之间的厚度;以及镍或镍合金层,其覆盖钛层,并与其直接接触,该镍或镍合金层具有范围在例如0.25μm和0.3μm之间的厚度。半导体器件20进一步包含另外的结构30,其在下文将被称为“顶部缓冲结构30”,以及前部金属化32。如下文更详细的描述,顶部缓冲结构30由银制成,其具有范围在例如30μm和50μm之间的厚度,且在顶部结构25之上延伸并与其直接接触。更具体地,如图3a中所示,顶部缓冲结构30包括第一顶部缓冲区域31a、第二顶部缓冲区域31b和第三顶部缓冲区域31c,其彼此物理上分离并共面。更详细地,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缓冲区域31a-31c被设置为分别与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区域26a-26c接触。此外,在不表示损失任何一般性的前提下,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缓冲区域31a-31c在俯视平面图中分别具有与第一、第二和第三顶部区域26a-26c相同的形状,且与其分别垂直对齐。更特别地,虽然未在图2和图3a中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半导体基体;顶部导电区域,与所述半导体基体接触;顶部缓冲区域,被定位在所述顶部导电区域上,并且在所述半导体基体上,其中所述顶部缓冲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烧结;前部金属化区域,被定位在所述顶部缓冲区域上,所述顶部缓冲区域被布置在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和所述半导体基体之间;以及导电引线,其被电连接到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顶部缓冲区域包括:第一层,在所述第二顶部导电区域上;第二层,由烧结浆料制成,在所述第一层上;第三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层和第三层由相同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烧结浆料包括所述相同材料的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1.26 IT TO2014A0009751.一种电子器件,包括:半导体基体;顶部导电区域,与所述半导体基体接触;顶部缓冲区域,被定位在所述顶部导电区域上,并且在所述半导体基体上,其中所述顶部缓冲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烧结;前部金属化区域,被定位在所述顶部缓冲区域上,所述顶部缓冲区域被布置在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和所述半导体基体之间;以及导电引线,其被电连接到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其中所述第二顶部缓冲区域包括:第一层,在所述第二顶部导电区域上;第二层,由烧结浆料制成,在所述第一层上;第三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其中所述第一层和第三层由相同材料制成,并且所述烧结浆料包括所述相同材料的颗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金属化区域具有范围在35μm和65μm之间的厚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第二层具有范围在27μm和42μm之间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和所述导电引线分别由第一材料和第二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材料和所述第二材料分别具有第一线性热膨胀系数CTE32和第二线性热膨胀系数CTE40,并且其中CTE32=CTE40±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进一步包括:底部缓冲区域,所述半导体基体被布置在所述顶部缓冲区域和所述底部缓冲区域之间;以及定位在所述支承元件上的底部金属化区域,所述底部缓冲区域被布置在所述半导体基体和所述底部金属化区域之间;并且其中所述底部缓冲区域至少部分地被烧结。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由铜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还包括导电引线,电连接到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器件,其中所述顶部缓冲区域由银制成。9.一种制造电子器件的工艺,包括:形成半导体基体;形成前部金属化区域;在所述前部金属化区域和所述半导体基体之间形成顶部缓冲区域;形成与所述半导体基体接触的顶部导电区域,其中:形成所述顶部缓冲区域和前部金属化区域包括:在所述半导体基体上形成第一层;在所述第一层上形成第二层;以及在所述第二层上提供导电结构,所述导电结构包括主体和至少一个悬臂部分,所述悬臂部分至少部分地被第三层涂覆,以所述第三层与所述第二层接触的方式执行所述提供所述导电结构;以及执行烧结操作;形成所述顶部缓冲区域包括在所述顶部导电区域上形成所述第一层。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包括形成与所述半导体基体接触的顶部导电区域,并且其中:所述第二层由烧结浆料制成;并且所述第一层和所述第三层由相同材料制成,所述烧结浆料包括所述相同材料的颗粒。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其中执行所述烧结操作包括烧结所述第二层。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其中形成前部金属化区域包括去除所述主体。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工艺,进一步包括:形成底部金属化层;以及在所述半导体基体和所述底部金属化层之间形成底部缓冲区域,其中形成底部缓冲区域包括执行烧结操作。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工艺,包括形成与所述半导体基体接触的底部导电结构,并且其中形成底部缓冲区域包括:形成与所述底部导电结构接触的第四层;形成与所述第四层接触的第五层,所述第五层由烧结浆料制成;以及以第六层将与所述第五层接触的方式提供至少部分由所述第六层涂覆的导电板;并且其中所述第四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A·米诺蒂G·蒙塔尔托
申请(专利权)人:意法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意大利,IT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