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425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7 00:48
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首先将裸皮的pH调节至皮的等电点附近,再进行挤水;将挤水皮加入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2‑4倍的无水乙醇进行脱水,转动5‑240min后回收浴液;再重复2‑4次脱水操作;然后配制极性高于乙醇的混合溶液,并脱水1~3次,每次用量为皮重的100‑400%,转动30‑600min后回收浴液;最后加入皮重100‑400%的丙酮溶液,转动5‑240min后取出,皮中含水量低于10%,得到白湿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逐级脱水方式,实现不受裸皮原始状态和厚度的影响,裸皮表面和内部的水均能被缓慢均匀的取代出,从而获得具有多孔性的纤维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白湿皮。

A Method for Preparing White and Wet Skin

A method for preparing white wet skin is to adjust the pH of the bare skin to the isoelectric point of the skin and then squeeze the water; to add the water squeezing skin to the sealing device, add anhydrous ethanol with a skin weight of 2 4 times to dehydrate, rotate for 5 240 minutes and recover the bath solution; to repeat 2 4 dehydration operations; and then to prepare a mixed solution with polarity higher than ethanol, and dehydrate for 1-3 times, each time using 1 240 minutes of the skin weight. 00 By adopting the step-by-step dehydration method with increasing solvent polarity,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at the water on the surface and inside of the bare skin can be slowly and uniformly replaced without the influence of the original state and thickness of the bare skin, thereby obtaining a white and wet skin with porous fiber structure and good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皮革鞣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裸皮,是指动物原料皮已除去毛、表皮及皮下组织,只留下真皮层,准备进一步加工的生皮。裸皮一般包括浸灰工序后至鞣制工序以前的生皮,如脱灰皮、软化皮、浸酸皮等。鞣制是用鞣剂处理裸皮使其变成革的质变过程,且这种鞣制作用需是不可逆的。鞣制后的革具有一定的耐湿热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成形性、良好的透气性、耐弯折性,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使用不同鞣剂鞣革就产生了不同的鞣法,就获得该种鞣革。如用铬鞣剂鞣制成的革就称为铬鞣革;用植物鞣剂鞣制成的革就称为植鞣革;以及锆鞣革、铝鞣革、钛鞣革、醛鞣革、油鞣革等。鞣制过的革,既保留了裸皮的纤维结构,又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能,尽管各种鞣剂与胶原的作用不同,作用程度不一,但鞣制后所产生的效应是一致的,这些鞣制效应为:①增加纤维结构的多孔性;②减少胶原纤维束、纤维、原纤维之间的黏结性;③减少真皮在水中的膨胀性;④提高胶原的耐湿热稳定性;⑤提高胶原的耐化学作用及耐酶作用等。铬鞣革自身为湖蓝色,又被称为“蓝湿皮”,它是现阶段应用最普遍、性能最优的一种鞣革。如不妥善处置,制革行业铬对环境存在污染问题,其来源为三个方面:第一,含铬材料生产加工过程中污染;第二,制革生产过程中污水、污泥、含铬固体废弃物的污染;第三,含铬制品消费后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这些污染相当分散,不利于治理或回收。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铬资源的匮乏,铬的污染、穿用铬鞣皮革制品的安全问题和废弃铬鞣皮革制品的处理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白湿皮”这一术语是与“蓝湿皮”相对应产生的。严格来说,白湿皮是指完全不用铬鞣剂鞣制的革。现阶段,白湿皮更多的认为是采用非铬鞣剂鞣制,且皮革呈白色的一类无铬鞣革,它包含锆鞣革、铝鞣革、合成鞣剂鞣革等。为了减轻环境的污染,早在20世纪初,制革工作者就从工程的角度提出了对皮进行脱水处理用于原皮的保存和运输,并用密封性好的设备进行脱水处理及溶剂的回收。Kremen、Ushakoff和Buechler等均用丙酮对皮进行脱水处理,Kremen等从节约劳动成本和时间的角度说明了用丙酮脱水的经济效益,Ushakoff等用丙酮脱水后在丙酮体系中进行鞣制,实现鞣剂的快速渗透。(KremenSS.Soleleathertanninginasolventsystem[J].JournaloftheAmericanLeatherChemistsAssociation,1954:204-209.UshakoffAE.Productionofleatherusingnonaqueoussystem[J].JournaloftheAmericanLeatherChemistsAssociation,1958:314-335.BuechlerPR.Hidepreservationbysolventdehydration[J].JournaloftheAmericanLeatherChemistsAssociation,1975,70:541-555.)。脱水皮不但在有机溶剂体系中能实现鞣剂的快速渗透和均匀分布,当干燥后的丙酮脱水皮再回到水体系中进行后续的鞣制和染整工序时,因为皮呈现较好的多孔性,故也能在几分钟内完成材料的渗透和结合,因此通过先脱水再鞣制、染整可以大幅度的缩短制革周期,同时减少水和化料的用量。(OlléL,SorollaS,CasasC,etal.ADehydrationprocessforovinehidetoobtainanewcollagenousmaterial[J].JournaloftheSocietyofLeatherTechnologists&Chemists,2014,98(2):56-62.BacarditA,BaqueroG,SorollaS,etal.Evaluationofanewsustainablecontinuoussystemforprocessingbovineleather[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15,101:197-204.)。这些研究均是利用裸皮经丙酮脱水产生纤维分散,使裸皮具备革的一些性质,从而有利于保存,并有助于后期鞣剂渗透、提高鞣制效率。根据鞣制理论,鞣制作用会产生鞣制效应,因此,不管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作用,只要能转变为具有革的性质即可视为“鞣制作用”。裸皮采用丙酮脱水后具备革的一些性能,产生了鞣制效应,可以视为白湿皮的一种加工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一些缺陷。第一,众所周知,皮的颈部、背部、腹部和臀部存在部位差。丙酮脱水能力强,腹部的皮较薄,所以直接用丙酮脱水能达较好的脱水效果,呈现较好的多孔性(革的性质)。但对于臀部等较厚的区域,如果直接用丙酮脱水,会使表面脱水过快,而皮内部的水不易脱除,从而使得脱水效果不佳。第二,丙酮脱水过快,容易使纤维束、纤维、原纤维在脱水过程中收缩过快,减少纤维结构的孔隙结构,直接影响革的物理机械性能。第三,裸皮的状态不一样,造成裸皮的含水量和亲水性的差异,直接影响丙酮脱水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丙酮类溶剂脱水技术存在的缺点或不足,提供一种通过采用溶剂极性递增的逐级脱水方式,从而实现不受裸皮原始状态和厚度的影响、裸皮表面和内部的水均能被逐步均匀的取代出,最终获得具有多孔性的纤维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的白湿皮。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裸皮的pH调节至皮的等电点(pI)附近,即调节至6~8,以降低皮中含有的游离水量,之后再通过挤水工序,进一步降低皮中的水量;(2)将步骤(1)的挤水皮加入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200-400%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脱水,转动5-240min后回收浴液,再加入无水乙醇进行第2-4次脱水,每次脱水完成后均回收浴液;(3)配制极性高于乙醇的混合溶液,利用该混合溶液按照步骤(2)的方法逐级脱水1~3次,每次使用混合溶液的量为皮重的100-400%,并转动30-600min后回收浴液;(4)在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100-400%的丙酮溶液,进行最后一道脱水工序,转动5-240min,使皮中含水率低于10%后取出,得到白湿皮。进一步的,步骤(1)中采用碳酸氢钠或甲酸进行pH值调节。进一步的,步骤(1)中所述裸皮包括绵羊裸皮、猪裸皮、牛裸皮中的任意一种。进一步的,步骤(3)中所述混合溶液由乙醇或异丙醇与甲醇、丙酮中的一种混合而成,在混合溶液中,乙醇或异丙醇含量以混合溶液的极性高于乙醇为准;进一步的,步骤(2)~步骤(4)所用溶液的极性依次增强。进一步的,步骤(4)中所获得的白湿皮含水率低于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将裸皮pH调节到其自身pI附近,此时裸皮含水量较低,水最容易脱除。2、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逐级脱水方式,可充分保持纤维结构的多孔性,减少纤维束、纤维、原纤维之间的黏结性,得到的白湿皮具有多孔性的纤维结构,物理机械性能良好,还可有效避免常规方法脱水过快造成的表面收缩而影响里层水有效脱除的问题。3、由于本专利技术在前期用的溶剂是乙醇,相较于丙酮而言,乙醇是一种毒性更低、更环保的溶剂,同时挥发程度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裸皮的pH调节至皮的等电点附近,以降低皮中含有的游离水量,之后再通过挤水工序,进一步降低皮中的水量;(2)将步骤(1)的挤水皮加入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200‑400%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脱水,转动5‑240min后回收浴液,再加入无水乙醇进行第2‑4次脱水,每次脱水完成后均回收浴液;(3)配制极性高于乙醇的混合溶液,利用该混合溶液按照步骤(2)的方法逐级脱水1~3次,每次使用混合溶液的量为皮重的100‑400%,并转动30‑600min后回收浴液;(4)在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100‑400%的丙酮溶液,进行最后一道脱水工序,转动5‑240min,使皮中含水率低于10%后取出,得到白湿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湿皮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裸皮的pH调节至皮的等电点附近,以降低皮中含有的游离水量,之后再通过挤水工序,进一步降低皮中的水量;(2)将步骤(1)的挤水皮加入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200-400%的无水乙醇溶液进行脱水,转动5-240min后回收浴液,再加入无水乙醇进行第2-4次脱水,每次脱水完成后均回收浴液;(3)配制极性高于乙醇的混合溶液,利用该混合溶液按照步骤(2)的方法逐级脱水1~3次,每次使用混合溶液的量为皮重的100-400%,并转动30-600min后回收浴液;(4)在密封装置中加入皮重100-400%的丙酮溶液,进行最后一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碧何秀周建飞王亚楠曾运航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