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层玻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93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了具有以下性能的复层玻璃,即,即使由温度变化引起复层玻璃的中空层膨胀、收缩,也可通过共振用构件稳定地得到隔音性能,同时,在共振用构件的粘接层和平板玻璃之间不生成气泡、不发生剥离,可防止复层玻璃的外观劣化。该复层玻璃是通过在平板玻璃9A、9B的边缘设置间隔条3来间隔规定的间隔、形成中空层17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间之间,于平板玻璃9A、9B的边缘且与间隔条3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2的复层玻璃1,其中,将共振用构件2中的与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1平板玻璃9A相对的对向部固着在第1平板玻璃9A上,共振用构件2中的与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2平板玻璃9B相对的对向部以气密状态与第2平板玻璃9B接触,使该对向部与第2平板玻璃9B为非粘接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为提高隔音性能而在其中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
技术介绍
复层玻璃一般是通过间隔条隔置2块平板玻璃,形成中空层,再密封边缘部的玻璃。为矩形的复层玻璃时,间隔条被配置在平板玻璃的四边的边缘部。通过一次密封材料将间隔条的两侧面粘接在平板玻璃上,通过二次密封材料密封外缘侧。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为提高室内外的隔音性能,使赫姆霍尔兹共振器安装在平板玻璃间的复层玻璃的隔音构造。该隔音构造中,在平板玻璃的边缘部安装了具有以规定间隔贯通有小孔的棒状共振用构件,在共振用构件和间隔条间配置具有空气层部的吸音部,形成了赫姆霍尔兹共振器。此时,为了得到希望的共振频率,可设定共振用构件的位置、小孔的间隔以及长度等。该共振用构件沿着平板玻璃边缘部的间隔条,与其平行地配置在,间隔条内缘侧的两平板玻璃之间,并且与间隔条之间留有间隔。该共振用构件通过粘接剂等粘接层安装在平板玻璃间。通过这样保持共振用构件。通过在合适的位置安装共振用构件,可得到最佳的共振作用,从而可确实提高隔音性能。这样如果有温度变化,则这种复层玻璃的中空层产生内压变化膨胀或者收缩。由于与此对应平板玻璃弯曲,共振用构件和平板玻璃间的粘接层也伸缩。如果反复该伸缩动作,则一部分粘接层从平板玻璃剥离,在粘接层和平板玻璃间生成气泡,产生外观劣化的同时,共振特性变化,隔音性能下降。作为消除该问题的方法,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共振用构件和间隔条之间,安装支持脚的复层玻璃的隔音构造,该支持脚可在共振用构件的长边方向上滑动,其作用是支持共振用构件,并且使共振用构件与间隔条相隔规定的间隔。但是,当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隔音构造,应用在阳台窗等大型的开口部时,共振用构件为超长材,不能忽视自身重量引起的弯曲,只靠间断性设置的支持脚保持共振用构件笔直是困难的,因此外观上不佳。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虽与隔音构造完全没有关系,但在平板玻璃和塑料板间安装有夹隔物的复层玻璃。该复层玻璃是内装有作为多个纵格子的夹隔物的,稳定地保持平板玻璃和塑料板间的结合强度的复层玻璃。但是,对于专利文献3中的复层玻璃,安装在平板玻璃和塑料板间的多个夹隔物可能会影响通过复层玻璃的目视,会感到不谐调。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3-63844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5-10476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11-1663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即使随着温度变化复层玻璃的中空层膨胀、收缩,通过共振用构件也可得到稳定的隔音性能、同时共振用构件的粘接层和平板玻璃间不生成气泡也不产生剥离、可防止复层玻璃的外观劣化的复层玻璃。解决课题的方法本专利技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进行了各种研究,结果着眼于共振用构件中的与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和平板玻璃的接触状态,发现了通过控制平板玻璃表面的共振用构件与平板玻璃间的粘接界面的状态,可得到具有稳定的隔音性能的、同时共振用构件的粘接层和平板玻璃间不生成气泡也不产生剥离、可防止复层玻璃的外观劣化的复层玻璃。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的复层玻璃。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中提供了复层玻璃,该玻璃是在通过于平板玻璃的边缘设置间隔条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中空层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之间,于平板玻璃的边缘且与上述间隔条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1平板玻璃,使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以气密状态与该第2平板玻璃接触,使该对向部与该第2平板玻璃处于非粘接状态。权利要求2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通过固着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1平板玻璃。权利要求3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所示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通过粘着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1平板玻璃。本说明书中的粘接包括固着和粘着。在此,固着是指粘接剂固化,使两个面粘接成一体不能剥离的状态,也称为永久粘接。与此相对,粘接是指使两个面暂时粘接的状态,为可以剥离且剥离后可再粘接的状态,也称为暂时粘接。权利要求4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中,隔着粘接层设置有经非粘接性加工而成的非粘接面。权利要求5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中设置有弹性构件。权利要求6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呈凸状弯曲。权利要求7的专利技术是复层玻璃,该玻璃是在通过于平板玻璃的边缘设置间隔条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中空层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之间,于平板玻璃的边缘且与上述间隔条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分别与构成上述2块平板玻璃的第1平板玻璃以及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通过粘着分别粘接于上述第1平板玻璃和上述2块平板玻璃。权利要求8的专利技术是复层玻璃,该玻璃是在通过于平板玻璃的边缘设置间隔条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中空层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之间,于平板玻璃的边缘且与上述间隔条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其特征在于,通过粘着将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1平板玻璃,通过固着,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2平板玻璃。权利要求9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第1平板玻璃和/或上述第2平板玻璃粘接的对向部中,设置有弹性构件。在此提到的粘接与上述相同,包括固着和粘着。权利要求10的专利技术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专利技术,其特征还在于,在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中,与该平板玻璃粘接的对向部呈凸状弯曲。权利要求11的专利技术复层玻璃,该玻璃是在通过于平板玻璃的边缘设置间隔条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中空层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之间,于平板玻璃的边缘且与上述间隔条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构成上述2块平板玻璃的第1平板玻璃及第2平板玻璃分别相对的对向部,通过固着分别粘接于上述第1平板玻璃及第2平板玻璃。本说明书中的固着包括构造粘接和不及构造粘接强的永久粘接。在此,构造粘接是指必须保持永久结合和高强度的粘接,粘接构造构件,通过对于该材料所承受的特定外力耐受为相当或大于材料的粘接剂,粘接部位成为将构造物形成一体的构成单位,因此在各种环境中,使用具有与构造材料同等耐久性的粘接剂进行粘接。专利技术的效果权利要求1的专利技术中,在第1平板玻璃上粘接共振用构件中的与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在共振用构件中的与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以气密状态接触第2平板玻璃,且对第2平板玻璃为非粘接。因此,由于共振用构件只粘接第1平板玻璃,因此粘接作业只要单面即可在作业性上优良。另外,共振用构件中的对第2平板玻璃为非粘接的对向部,以接触平板玻璃的状态,位置可移动,此外如果为弹性接触,则其挤压力可以变化。因此,与共振用构件中的与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复层玻璃,所述玻璃是在通过于平板玻璃的边缘设置间隔条隔开规定间隔、形成中空层而复层化的至少2块平板玻璃之间,于平板玻璃的边缘且与上述间隔条平行地安装有共振用构件的复层玻璃,其特征在于,将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1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粘接于该第1平板玻璃,使上述共振用构件中的与上述2块平板玻璃中的第2平板玻璃相对的对向部以气密状态与该第2平板玻璃接触,使该对向部与该第2平板玻璃处于非粘接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贵彦松本猛
申请(专利权)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