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应力减少夹层的多层金属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7241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1-31 04: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应力减少夹层的多层金属化。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μm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多层金属化中,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夹层包括W、WTi、Ta、TaN、TiW和TiN或者其它适当化合物金属或者金属硅化物(比如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厚布线层、具体地涉及减少厚布线层引起的应力。
技术介绍
在功率半导体应用中用作最后金属层的厚Cu膜(例如5至50 μ m厚)由于在Cu与半导体衬底(比如Si晶片)之间的热膨胀失配而施加强张应力。张力在室温以上以及下至-50°C或者_70°C成问题从而造成严重晶片弯曲(bow)。弯曲的晶片引起光刻步进机系统的未对焦问题,因此限制附加光刻工艺的使用。此外,晶片弯曲在晶片打薄之后增加。弯曲晶片的进一步加工证实很困难。常规Cu最后金属层的厚度通常在12μπι以下以使上文描述的晶片弯曲问题最小化。可以明显冷却晶片(例如<=-70°C )以减少晶片弯曲。然而需要更厚Cu层(例如>20 μ m)以支持高级器件技术。此外,当随后在>130°C的温度冷却晶片时丧失晶片低温冷却的效果,因为原有晶片弯曲在这些温度复原。这样的提升温度在光刻抗蚀剂的标准预烘焙步骤期间已经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涉及形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夹层的后金属化,所述夹层减少或者消除金属化对下层半导体衬底施加的张应力并且增加热力学稳定性。夹层可以包括施加如下应力的任何传导或者半传导材料,该应力至少部分抵消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对下层半导体衬底施加的应力。例如,Cu和Al 二者在室温及以上对Si晶片施加张(膨胀)应力,并且夹层施加抵消这一张应力的压应力。根据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该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多层金属化中,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夹层包括W、WTi、Ta、TaN、TiW、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根据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另一实施例,该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μπι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多层金属化中,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第一部分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部分。夹层施加应力,该应力在室温及以上至少部分抵消多层金属化施加的应力。根据一种制造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方法的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区域之上形成多层金属化。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该方法还包括在多层金属化中设置夹层,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夹层包括W、WTi、Ta、TaN、Tiff, 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根据一种制造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方法的另一实施例,该方法包括在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区域之上形成多层金属化。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该方法还包括在多层金属化中设置夹层,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第一部分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部分。夹层施加应力,该应力在室温及以上至少部分抵消多层金属化对衬底施加的应力。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在阅读下文具体描述时和在查看附图时认识附加特征和优点。附图说明附图的要素未必相对于彼此按比例。相似标号表示对应类似部分。各种所示实施例的特征除非它们相互排斥否则可以被组合。在附图中描绘并且在下文的描述中详述实施例。图I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半导体衬底的示意侧视图,该半导体衬底具有有源器件区域和设置于有源器件区域之上的多层布线结构。图2图示了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多层布线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3图示了根据另一实施例的多层布线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图4图示了根据又一实施例的多层布线结构的示意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I图示了在形成半导体衬底100上的有源器件区域110和设置于器件区域110之上的一个或者多个布线层之后的衬底100的一个实施例。衬底100可以是由Si、S0I(绝缘体上硅)、3丨(、6&48、6&队66、11^等制成的任何类型的半导体衬底(比如晶片)。器件区域110可以包括任何类型的有源器件(例如晶体管、二极管等)和/或无源器件(例如电容器、电阻器、电感器等)。器件区域110可以使用公知工艺来形成于体衬底100中(例如井结构中)或者衬底100上生长的外延层112中。与有源器件区域110的互连由设置于有源器件区域110上方的布线层形成。例如,最下布线层120形成于有源器件区域110上方并且被例如由电介质制成的绝缘层122从器件区域110分离。也可以如虚线所示的那样提供并且由相应绝缘层124相互分离一个或者多个附加中间布线层(未示出)。(一个或多个)下布线层122可以由Cu或者Al制成。最上布线结构130包括没有电介质层并且具有至少5μπι (例如至少12 μ m,例如至少20 μ m)的总厚度的多层金属化132。最上布线结构130也包括设置于多层金属化132中的夹层134,其中夹层134的第一侧136邻接多层金属化132的第一部分或者层140并且夹层134的第二相反侧138邻接多层金属化132的不同部分或者层142。夹层134施加如下应力,该应力至少部分抵消多层金属化132在室温及以上对下层半导体衬底100施加的应力。例如,多层金属化132可以由Cu或者Al制成。Cu和Al 二者在室温及以上对Si晶片施加张(膨胀)应力,并且夹层134施加抵消这一张应力的压应力。这样,通过在多层金属化132中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夹层134来至少减少或者甚至消除多层金属化132施加的张应力。这实现使用原本由于衬底弯曲所引起的未聚焦问题而将难以使用的后续光刻工艺。通过适当选择夹层134的数量、组成和厚度,如果希望则可以甚至使最上布线结构130对半导体衬底100施加的净应力为压缩而不是张拉。对于Si晶片(衬底)和Cu多层金属化132,夹层134优选地包括WTi。作为代替,可以将至少部分传导并且施加压应力的其它压缩材料用于夹层134,例如比如W、WTi、Ta、TaN、TiW和TiN或者其它适当化合物金属或者金属硅化物(比如 WSi、MoSi、TiSi 和 TaSi )。最上布线结构130也可以包括多层金属化132设置于其上的下层144。下层144被多层金属化132的部分或者(一个或多个)层140从夹层134间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下层144有与夹层134相同的组成。图2更具体地图示了最上布线结构130。根据这一实施例,单个夹层134设置于多层金属化132中。根据这一实施例,单个夹层134如果由WTi制成则具有在20nm与500nm之间的厚度(Ttt),下层144具有至少200nm的厚度(1^),并且多层金属化132至少为5μπι厚。例如,WTi夹层134可以约为150nm厚并且下层144可以约为300nm厚并且也由WTi制成。多层金属化132的介于夹层134的底侧136与下层144之间的部分或者层140可以至少为^111厚,例如约2.511111厚(1'。1)。多层金属化132的设置于夹层134的顶侧138上的部分或者层142可以具有与下层140相同的厚度(Te2),例如约2.5 μ m。可以使用物理汽相沉积(PVD)工艺或者电镀工艺来形成多层金属化132。就PVD而言,工具和真空用来沉积多层金属化132并且在金属化132内形成夹层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μm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所述夹层包括W、WTi、Ta、TaN、TiW、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7 US 13/1923761.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 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 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所述夹层包括W、WTi、Ta、TaN、TiW、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所述多层金属化设置于其上的下层,所述下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部分从所述夹层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的至少一个附加夹层,使得每个夹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层从其它夹层间隔开,每个附加夹层包括W、WTi、 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中的至少两个夹层具有不同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具有在所述夹层中的相邻夹层之间的至少I μ m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至少为20nm厚并且包括WTi。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在20nm与500nm厚之间并且包括WTi。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包括Cu。9.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 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 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部分,所述夹层施加应力,所述应力至少部分抵消所述多层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施加的应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至少为20nm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包括WTi。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在20nm与500nm厚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包括WTi。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的至少一个附加夹层,使得每个夹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层从其它夹层间隔开,每个附加夹层施加应力,所述应力至少部分抵消所述多层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施加的应力。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具有在所述夹层中的相邻夹层之间的至少I μ m的厚度。16.一种制造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区域之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费尔斯特M施内甘斯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