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厚布线层、具体地涉及减少厚布线层引起的应力。
技术介绍
在功率半导体应用中用作最后金属层的厚Cu膜(例如5至50 μ m厚)由于在Cu与半导体衬底(比如Si晶片)之间的热膨胀失配而施加强张应力。张力在室温以上以及下至-50°C或者_70°C成问题从而造成严重晶片弯曲(bow)。弯曲的晶片引起光刻步进机系统的未对焦问题,因此限制附加光刻工艺的使用。此外,晶片弯曲在晶片打薄之后增加。弯曲晶片的进一步加工证实很困难。常规Cu最后金属层的厚度通常在12μπι以下以使上文描述的晶片弯曲问题最小化。可以明显冷却晶片(例如<=-70°C )以减少晶片弯曲。然而需要更厚Cu层(例如>20 μ m)以支持高级器件技术。此外,当随后在>130°C的温度冷却晶片时丧失晶片低温冷却的效果,因为原有晶片弯曲在这些温度复原。这样的提升温度在光刻抗蚀剂的标准预烘焙步骤期间已经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这里描述的实施例涉及形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夹层的后金属化,所述夹层减少或者消除金属化对下层半导体衬底施加的张应力并且增加热力学稳定性。夹层可以包括施加如下应力的任何传导或者半传导材料,该应力至少部分抵消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对下层半导体衬底施加的应力。例如,Cu和Al 二者在室温及以上对Si晶片施加张(膨胀)应力,并且夹层施加抵消这一张应力的压应力。根据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该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多层金属化中,其中夹层的第一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夹层包括W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μm的总厚度;以及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所述夹层包括W、WTi、Ta、TaN、TiW、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7.27 US 13/1923761.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 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 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一层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层,所述夹层包括W、WTi、Ta、TaN、TiW、TiN、金属硅化物、WSi、MoSi、TiSi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所述多层金属化设置于其上的下层,所述下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部分从所述夹层间隔开。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的至少一个附加夹层,使得每个夹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层从其它夹层间隔开,每个附加夹层包括W、WTi、 和TaSi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中的至少两个夹层具有不同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具有在所述夹层中的相邻夹层之间的至少I μ m的厚度。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至少为20nm厚并且包括WTi。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在20nm与500nm厚之间并且包括WTi。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包括Cu。9.一种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所述布线结构包括 多层金属化,具有至少5 μ m的总厚度;以及 夹层,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其中所述夹层的第一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第一部分并且所述夹层的第二相反侧邻接所述多层金属化的不同部分,所述夹层施加应力,所述应力至少部分抵消所述多层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施加的应力。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至少为20nm厚。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包括WTi。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在20nm与500nm厚之间。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夹层包括WTi。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布线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多层金属化中的至少一个附加夹层,使得每个夹层被所述多层金属化的层从其它夹层间隔开,每个附加夹层施加应力,所述应力至少部分抵消所述多层金属化在室温及以上施加的应力。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布线结构,其中所述多层金属化具有在所述夹层中的相邻夹层之间的至少I μ m的厚度。16.一种制造用于半导体器件的布线结构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设置于半导体衬底上的半导体器件区域之上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费尔斯特,M施内甘斯,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