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42548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8: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该采样装置包括:系缆,电缆连接器,电机,装置外壳,电机连齿轮,轴承盖,垫圈,啮合齿轮,轴承,水下摄像机,透明底壳,齿轮轴,下采样瓶,上采样瓶,螺栓螺母组件;其中电机、电机连齿轮、啮合齿轮、水下摄像机被置于装置外壳内;系缆通过电缆连接器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齿轮轴通过轴承、垫圈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轴承盖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装置外壳上;水下摄像机固定在装置外壳底部,透明底壳与装置外壳过盈配合;齿轮轴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啮合齿轮紧密配合,且分别与上采样瓶和下采样瓶相连;下采样瓶、上采样瓶,分别与两个齿轮轴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简单易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
本技术属于海洋环境保护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尤其是在溢油环境应急监测石油类监测过程中所使用的一种简便的浅海溢油采样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水中石油类采样器种类较多。根据采样水层位置不同,采样器可分为表层采样器、剖面采样器、底层采样器和孔隙水采样器;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可分为手动采样器、机械式采样器和自动采样器;根据采样实施方案不同,可分为单点采样器和拖拽式(走航式)采样系统;根据采集水样性质,可分为瞬时样品采样器、深度综合法样品采样器以及选定深度采样器;根据涉及的原理,可分为注冲式采样器、泵吸采样器和压力交换采样器等。不同类型的水质采样器设计原理各有不同,使用方法也相应不同,在水中石油类监测实践中,根据现场目的不同,应选择适宜的采样器进行采样分析。在溢油环境应急监测石油类监测过程中,主要使用的是表层采样器。目前常见的表层采样器大致可分为虹吸式和卡盖式两大类。虹吸式采样器通常由漏斗装置或采样嘴与接样器相连而成。采样时,先通过管路排出密闭接样器中的气体后,将采样嘴置于水面表层预定深度,利用压力差实现水样采集。这类采样器的优点是定容便捷,适应性较广,可用于在一般地表水中采集表层水样。其缺陷是必须距水面较近进行样品采集,无法避开表面浮油,且采样嘴管口开口小,采集的水样无法满足柱状水样的采集要求。若现场河流流速较大,湍动状态明显时,易影响水样采集效果。此外,一些采样器的采样嘴与接样瓶连接采用聚乙烯塑料管,对油类物质有一定的吸收,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卡盖式采样器是另一类应用比较广泛的水中石油类采样器。此类采样器一般由两端开口的采样瓶、密封瓶塞、压杆、压簧和支架等配件组成。卡盖式采样器分为水平式和直立式两种,采集水中石油类样品时,一般以直立式采样器为主,可满足采集不同深度柱状水样的需求。此采样器优点在于适应性较广,适于在水面表层不同深度处采集乳化油和溶解油,通常还可先破坏表层可能存在的油膜再进行采样。对比市场上常见的采样器,查阅水中石油类采样器相关专利技术(CN1051623A、CN2077543U、CN2213994Y、CN202433227U等),发现水中石油类采样器普遍存在以下技术缺陷:(1)很多采样器选择漏斗装置,但是其活塞开关的凡士林油对测定会产生干扰,且操作中取样至控制线不易掌握;(2)采样装置过于复杂,特别是大量采集后在实验室进行分析时,取样、运输、萃取、转移均不方便,组装和维护都较繁琐,造价较高,应用范围受限,不宜推广;(3)一些采样器为水中总油采样器,无法避开表层浮油,不能满足《环境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手册》中只测定水中溶解性或乳化状态的油的采样要求;(4)大部分采样器没有充分考虑现场的水文条件及采样过程中水层扰动状况,无法保证采样的代表性。本技术主要是在现有的石油类采样器的设计上突破现有的技术缺陷,利用采样瓶对溢油进行采样,防止溢油因粘度太大难以进入采样器内。采样瓶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可随两个齿轮轴旋转契合为一个完整的瓶体,采样瓶的两部分接触面采用平面接触密封,并进行磨砂磨平处理,以防止样品泄漏。此独特的设计防止了现有漏斗装置中活塞开关涂抹凡士林对样品的污染,又能保证溢油的顺利采样。该采样装置与目前现有技术比较,不仅可以避免油品被污染,同时装置操作简单,轻便易携带。本技术技术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具有较强的应用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以解决油品在采样时易污染,采样装置笨重的实用性问题;针对目前油类采样器的应用缺陷,结合采样器的计划应用场景,改进采样器结构,设计可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和泄漏的采样瓶;在准确获取溢油油品信息的同时,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负荷,为进一步实施应急措施以及后续的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为实施污染控制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本技术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采样装置包括:系缆,电缆连接器,电机,装置外壳,电机连齿轮,轴承盖,垫圈,啮合齿轮,轴承,水下摄像机,透明底壳,齿轮轴,下采样瓶,上采样瓶,螺栓螺母组件;系缆为用塑料外套包裹连接电机和摄像机的电线,电缆连接器为防水接头,啮合齿轮有两个,均与电机连齿轮啮合,位于电机连齿轮两侧,且电机连齿轮及啮合齿轮的模数齿数及材料相同;电机、电机连齿轮、啮合齿轮、水下摄像机被置于装置外壳内;且系缆通过电缆连接器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齿轮轴通过轴承、垫圈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轴承盖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装置外壳上;水下摄像机固定在装置外壳底部,透明底壳采用硬质透明塑料,与装置外壳过盈配合,实现装置的水密性,且保证摄像机在壳体内可以清晰拍摄到水里的画面;齿轮轴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啮合齿轮紧密配合,且分别与上采样瓶和下采样瓶相连;采样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下采样瓶、上采样瓶,分别与两个齿轮轴相连,齿轮轴旋转带动采样瓶的两部分同时顺时针绕轴心旋转,旋转90°后采样瓶两部分合并为一个采样瓶,密闭稳固,使溢油样品在瓶内不至溢出。其中,所述的电机为步进电机或其他通过调节电机脉冲的频率和方向进而调节电机轴转动的方向和角度的电机。其中,所述的电机连齿轮及啮合齿轮的模数齿数及材料相同。其中,所述的上采样瓶和下采样瓶接触面采用磨砂磨平处理等平面接触密封。本技术优点及功效在于:该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独特,不仅能比现有技术的油类采样器在获取真实油品污染信息上具有优势,而且制作携带方便,使用灵活,能为船舶、石油钻探平台等溢油事故的应急决策及事后环境修复,提供可靠准确的油品信息。本技术设计构思新颖,结构独特,简单易携带,目的为溢油事故应急反应指挥决策部门,快速得到溢油数据,进而确定泄漏油种类,为进一步实施应急措施以及后续的修复措施提供参考,为实施污染控制提供必要的辅助手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图中符号及标号说明如下:1系缆,2电缆连接器,3电机,4装置外壳,5电机连齿轮,6轴承盖,7定垫圈,8啮合齿轮,9轴承,10水下摄像机,11透明底壳,12齿轮轴,13下采样瓶,14上采样瓶,15螺栓螺母组件。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该采样装置包括:系缆1,电缆连接器2,电机3,装置外壳4,电机连齿轮5,轴承盖6,垫圈7,啮合齿轮8,轴承9,水下摄像机10,透明底壳11,齿轮轴12,下采样瓶13,上采样瓶14,螺栓螺母组件15。系缆1采用聚乙烯材质制成的塑料外套,包裹与电机和摄像机连接的电线,延伸至岸上,长度30-80m不等,可根据实际深度确定。电缆连接器2是一种防水接头,规格保证电缆穿入壳体时的水密性。电机3采用70HSZA60-258型步进电机或其他电机,通过调节电机脉冲的频率和方向可调节电机轴转动的方向和角度。装置外壳4采用玻璃钢、工程塑料等耐压、防水、耐环境影响性强的材料,壳体厚度1-5mm。电机3、电机连齿轮5、啮合齿轮8、水下摄像机10等部件被置于装置外壳内;且系缆1通过电缆连接器2实现与装置外壳的水密性,齿轮轴12通过轴承9与外壳连接,并通过轴承盖6及垫圈7实现水密性。电机连齿轮5采用模数m=2,齿轮Z=26的直齿轮,铸铁材质。啮合齿轮8有两个,均与电机连齿轮5啮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采样装置包括:系缆,电缆连接器,电机,装置外壳,电机连齿轮,轴承盖,垫圈,啮合齿轮,轴承,水下摄像机,透明底壳,齿轮轴,下采样瓶,上采样瓶,螺栓螺母组件;系缆为包裹塑料外套的连接电机和摄像机的电线,电缆连接器为防水接头,啮合齿轮有两个,均与电机连齿轮啮合,位于电机连齿轮两侧;电机、电机连齿轮、啮合齿轮、水下摄像机被置于装置外壳内;且系缆通过电缆连接器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齿轮轴通过轴承、垫圈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轴承盖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装置外壳上;水下摄像机固定在装置外壳底部,透明底壳采用硬质透明塑料,与装置外壳过盈配合;齿轮轴有两个,分别与两个啮合齿轮紧密配合,且分别与上采样瓶和下采样瓶相连;采样瓶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下采样瓶、上采样瓶,分别与两个齿轮轴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海溢油采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采样装置包括:系缆,电缆连接器,电机,装置外壳,电机连齿轮,轴承盖,垫圈,啮合齿轮,轴承,水下摄像机,透明底壳,齿轮轴,下采样瓶,上采样瓶,螺栓螺母组件;系缆为包裹塑料外套的连接电机和摄像机的电线,电缆连接器为防水接头,啮合齿轮有两个,均与电机连齿轮啮合,位于电机连齿轮两侧;电机、电机连齿轮、啮合齿轮、水下摄像机被置于装置外壳内;且系缆通过电缆连接器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齿轮轴通过轴承、垫圈与装置外壳密封连接,轴承盖通过螺栓螺母组件固定在装置外壳上;水下摄像机固定在装置外壳底部,透明底壳采用硬质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荣昌石宁
申请(专利权)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