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906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3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柴油无法实现自动循环流动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阀体,其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油孔和轴向通孔;压板,其固定于所述阀体上;调压螺杆,其部分穿过所述压板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中;阀芯,其穿过所述进油孔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中,且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与所述轴向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调压螺杆之间形成空腔;调压弹簧,其设置于所述调压螺杆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阀体内还安装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进油孔的一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
本专利技术涉及柴油机领域,具体是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
技术介绍
石油危机日趋严重导致原油价格上涨和供应不稳定,同时为了降低燃油费用,提高经济性,船运公司和运输船舶越来越重视对劣质燃油的利用。劣质燃油的使用是船舶柴油机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成就,可大幅度降低船舶的营运成本,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由于劣质燃油密度大、粘度高、成分复杂等特点,劣质燃油需要经过沉淀、净化处理,高温加热后才可使用。当柴油机出现故障停机时,为了防止劣质燃油温度降低、凝固,腐蚀船舶上零部件,需要保证劣质燃油一直循环流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柴油无法实现自动循环流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包括:阀体,其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油孔和轴向通孔;压板,其固定于所述阀体上;调压螺杆,其部分穿过所述压板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中;阀芯,其穿过所述进油孔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中,且所述阀芯具有与所述进油孔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部以及与所述轴向通孔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调压螺杆之间形成空腔;调压弹簧,其设置于所述调压螺杆与所述第二配合部之间;所述阀体内还设有回油道,所述回油道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靠近所述进油孔的一端;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作用下正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密封所述进油孔,阻断燃油进入至所述回油道中;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在所述调压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进油孔的孔壁间形成间隙,燃油通过所述间隙进入至所述回油道中。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具有第一锥面,所述进油孔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面形成锥面密封的第二锥面;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锥面密封;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第一锥面与所述第二锥面锥面间形成所述间隙。优选地,还包括:顶杆,所述顶杆部分套设于所述阀芯朝向所述调压螺杆的一端;其中,所述调压螺杆朝向所述顶杆的一端突出设置有与所述顶杆的外径相同的安装杆,所述调压弹簧套设在所述顶杆和所述安装杆上。优选地,所述阀体上还设置有与回油接头连通的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与所述空腔连通;在所述进油孔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油箱中的燃油依次通过所述进油孔、所述间隙和所述回油道进入至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油孔和所述回油接头回流至油箱中。优选地,所述阀体远离所述压板的端面上开有开槽,所述开槽与所述进油孔连通,且所述开槽的孔径大于所述进油孔的孔径;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调压螺杆的端面上设置有通槽,在所述第一配合部外露于所述进油孔时,所述第一配合部远离所述调压螺杆的端面与所述阀体远离所述压板的端面齐平。优选地,所述调压螺杆上设置有第一径向槽,所述第一径向槽内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轴向通孔配合。优选地,所述调压螺杆与所述压板螺接,所述压板与所述阀体螺接。优选地,所述阀体的外表面上设有第二径向槽,所述第二径向槽内安装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所述轴向通孔内与所述第二配合部配合的部分包括: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进油孔,所述回油道连接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连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所述第二配合部的孔径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相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燃油的进油压力和调压弹簧的弹力,实现对阀芯的正向推动以及反向推动,在阀芯被正向推动时,阀芯将进油孔密封住,阻断燃油的进入;在阀芯被反向推动时,阀芯与进油孔的孔壁之间形成间隙,允许燃油进入,实现了燃油的自动循环效果,避免了燃油凝固,可防止零部件被腐蚀。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阀芯和阀体间形成间隙时的配合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阀芯和阀体间未形成间隙时的配合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压板;3--调压螺杆;4--阀芯;5--调压弹簧;6--顶杆;7--回油接头;11--进油孔;12--轴向通孔;13--回油道;14—出油孔;15--开槽;16--第二径向槽;17--第二密封圈;31--安装杆;32--第一径向槽;33--第一密封圈;41--第一配合部;42--第二配合部;411--通槽;121--第一通孔;122--第二通孔;8--螺钉;9--螺帽;61--凸起;412—第一锥面;111—第二锥面;413—间隙。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包括:阀体1,其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油孔11和轴向通孔12;压板2,其固定于所述阀体1上;调压螺杆3,其部分穿过所述压板2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阀芯4,其穿过所述进油孔11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且所述阀芯4具有与所述进油孔1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部41以及与所述轴向通孔12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部42,所述第二配合部42与所述调压螺杆3之间形成空腔;调压弹簧5,其设置于所述调压螺杆3与所述第二配合部42之间;所述阀体1内还设有回油道13,所述回油道1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12靠近所述进油孔11的一端;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作用下正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密封所述进油孔11,阻断燃油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调压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与所述进油孔11的孔壁间形成间隙413,燃油通过所述间隙413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具体的,如图4,该第一配合部41具有第一锥面412,进油孔11具有用于与第一锥面412形成锥面密封的第二锥面111,在进油孔11一侧的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第一锥面412和第二锥面111间形成锥面密封关系;而在进油孔11一侧的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第一锥面412和第二锥面111不再密封,第二配合部42与该进油孔的第二锥面111间形成上述的间隙413。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本申请中,回油道13的数量为2个,这样,可以增大燃油流量,提高燃油循环效果。调压螺杆3与压板2螺接,压板2通过螺钉8与阀体1螺接,并且,调压螺栓3外露在压板2外侧的部分与螺帽9进行螺接。为了实现燃油的循环效果,该进油孔11连通至油箱,在阀体1的外表面上还设置有通过管道等结构连通至油箱的出油孔14。具体地,出油孔14与回油接头7连通,所述出油孔14与所述空腔连通;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油箱中的燃油依次通过所述进油孔11、所述间隙413和所述回油道13进入至所述空腔内,并通过所述出油孔14和所述回油接头7回流至油箱中。油箱中的燃油通过进油孔11进入到该自动循环阀中后,然后通过自动循环阀的出油孔14回流至油箱中,实现油箱中的燃油持续处于燃油循环的效果。其中,为了实现燃油的自动循环,在本申请中,在油箱中的燃油压力过大时,阀芯4在燃油压力的作用下正向移动,调压弹簧5受压处于压缩状态;而在阀芯4不再受到燃油压力或者所受到的燃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其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油孔(11)和轴向通孔(12);压板(2),其固定于所述阀体(1)上;调压螺杆(3),其部分穿过所述压板(2)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阀芯(4),其穿过所述进油孔(11)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且所述阀芯(4)具有与所述进油孔(1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部(41)以及与所述轴向通孔(12)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部(42),所述第二配合部(42)与所述调压螺杆(3)之间形成空腔;调压弹簧(5),其设置于所述调压螺杆(3)与所述第二配合部(42)之间;所述阀体(1)内还设有回油道(13),所述回油道(1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12)靠近所述进油孔(11)的一端;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作用下正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密封所述进油孔(11),阻断燃油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调压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与所述进油孔(11)的孔壁间形成间隙(413),燃油通过所述间隙(413)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油自动循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其沿轴向方向上设置有相连通的进油孔(11)和轴向通孔(12);压板(2),其固定于所述阀体(1)上;调压螺杆(3),其部分穿过所述压板(2)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阀芯(4),其穿过所述进油孔(11)后插设于所述轴向通孔(12)中,且所述阀芯(4)具有与所述进油孔(11)相匹配的第一配合部(41)以及与所述轴向通孔(12)相匹配的第二配合部(42),所述第二配合部(42)与所述调压螺杆(3)之间形成空腔;调压弹簧(5),其设置于所述调压螺杆(3)与所述第二配合部(42)之间;所述阀体(1)内还设有回油道(13),所述回油道(13)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空腔,另一端连通至所述轴向通孔(12)靠近所述进油孔(11)的一端;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作用下正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密封所述进油孔(11),阻断燃油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阀芯(4)在所述调压弹簧(5)的弹力作用下反向移动,所述第一配合部(41)与所述进油孔(11)的孔壁间形成间隙(413),燃油通过所述间隙(413)进入至所述回油道(13)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自动循环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41)具有第一锥面(412),所述进油孔(11)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锥面(412)形成锥面密封的第二锥面(111);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大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第一锥面(412)与所述第二锥面(111)锥面密封;在所述进油孔(11)一侧的进油压力小于设定压力值时,所述第一锥面(412)与所述第二锥面(111)锥面间形成所述间隙(41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自动循环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杆(6),所述顶杆(6)部分套设于所述阀芯(4)朝向所述调压螺杆(3)的一端;其中,所述调压螺杆(3)朝向所述顶杆(6)的一端突出设置有与所述顶杆(6)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惠娥涂天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红江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