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41183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4: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悬架控制臂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内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外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悬架控制臂连接杆的截面设计成“工”字型,提高了连接杆的强度;同时“工”字型截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在同样强度下其截面积较小,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悬架控制臂在整个悬挂系统中的布置。

Suspension Control Arm, Vehic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Vehicl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uspension control arm, an automobile suspension system and an automobile. Th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comprises a connecting rod, the first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point bushing, the second end of the connecting rod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outer point bushing, and the connecting rod comprises a horizontally arranged top plate and a bottom plate, and a connecting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and the upper and lower ends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middle part of the top plate and the bottom plate, respectively. The utility model improves the strength of the connecting rod by designing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of th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into \I\ type,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cross section of the \I\ type section is smaller and occupies less space than that of the square section or the circular section in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under the same strength,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layout of the suspension control arm in the whole suspens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
技术介绍
悬挂系统设置在汽车的车架与车轮之间,其作用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和力矩,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身的冲击力,衰减由此冲击力引起的震动,以保证汽车能平稳地行驶。悬架控制臂是组成悬挂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是悬挂系统的主要承载及导向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悬架控制臂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内点衬套管、外点衬套管,连接杆一般由钢管制成,其截面为方形或圆形;连接杆与内点衬套管和外点衬套管焊接连接,共同组成悬架控制臂。但是,现有技术的悬架控制臂连接杆的截面积较大,强度较低,而较大截面积的连接杆不利于悬架控制臂在整个悬挂系统中的布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下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本技术的悬架控制臂在降低连接杆截面积的情况下提升了连接杆的强度,降低了悬架控制臂整体占用的空间,有利于悬架控制臂在悬挂系统中的布置。本技术提供一种悬架控制臂,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内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外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固定相连。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水平折边,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部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水平折边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折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顶板和底板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等间距分布;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凸起沿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等间距分布;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安装孔的数量相等,所述安装凸起插入所述安装孔中后焊接固定。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安装孔之间采用塞焊焊接固定。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减重孔。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加强筋。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两端均设有圆弧倒角。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可选的,所述连接板的两端均设有圆弧状凹槽。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悬挂系统,所述汽车悬挂系统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悬架控制臂。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底盘和车身,所述底盘上设有如上所述的汽车悬挂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悬架控制臂、汽车悬挂系统及汽车,其中悬架控制臂的连接杆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竖直设置的连接板,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固定相连,从而使得悬架控制臂连接杆的截面呈“工”字型,由此提高了连接杆的强度,同时“工”字型截面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形截面或圆形截面在同样强度下其截面积较小,占用空间小,有利于悬架控制臂在整个悬挂系统中的布置。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悬架控制臂的结构简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杆的结构简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顶板的结构简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底板的结构简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板的结构简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板的结构简图。附图标记:1-连接杆;11-顶板;111-安装孔;112-圆弧倒角;12-底板;121-安装孔;122-圆弧倒角;13-连接板;131-第一连接板;1311-连接部;1312-水平折边;1313-安装凸起;1314-第一减重孔;1315-第一凹槽;132-第二连接板;1321-连接部;1322-水平折边;1323-安装凸起;1324-第二减重孔;1325-第二凹槽;2-内点衬套管;3-外点衬套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方便描述不同的部件,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关系、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汽车总体结构通常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以及电器与电子设备四大部分;其中,发动机是通过燃烧燃料而产生动力的部件,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是汽车的基体,其上安装有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车身安装在底盘上,是驾驶员的工作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部件。车身与汽车的车轮、悬挂系统构成汽车的行驶系统,是汽车行驶时的主要承载部件,主要用于接受传动轴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路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承受汽车的总重量和地面的反力,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衰减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与转向系统配合,保证汽车操纵稳定性。其中,悬挂系统是车架与车桥之间的弹性传力装置,主要把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垂直反力、纵向反力、侧向反力及其力矩传递到车架上,以保证汽车的正常行驶。其中,悬架控制臂是组成悬挂系统的主要零部件,是悬挂系统的主要承载及导向部件。现有技术中的悬架控制臂包括连接杆及设置在连接杆两端的内点衬套管、外点衬套管,连接杆一般由钢管制成,其截面为方形或圆形;连接杆与内点衬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内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外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固定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内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与外点衬套管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包括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之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端和下端分别与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中部固定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均包括竖直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水平折边,另一端为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部和第二连接板的连接部焊接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板的水平折边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的连接端和所述第一连接板的水平折边与所述底板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架控制臂,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底板上均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沿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向第二端等间距分布;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建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