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丸机的上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913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应用在抛丸机设备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斗体,斗体上设有夹套,夹套朝向斗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斗体开口边缘嵌入的第一夹槽,夹套背离斗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槽,夹套上设有插入第二夹槽内的U形框,夹套通过若干锁紧螺栓与斗体连接,夹套上设有用于将U形框固定在第二夹槽内的固定件,其优点是: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有U形框,增加了斗体的容量,提高了斗体贮存零件的灵活性。

Hopper of shot blast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opper for shot blasting machine, which is applied in the field of shot blasting machine equipment. The technical scheme points are as follows: a hopper body is included, a j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hopper body, a first jacket for inserting the opening edge of the hopper body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jacket body, a second jacket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jacket away from the hopper body, and a U-shaped frame inserted in the second jacket is arranged on the jacket body, and the jacket passes through if. The dry locking bo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ucket body, and a fixture for fixing the U-shaped frame in the second chute is arranged on the jacket. The advantage of the fixture is that the U-shaped frame can be detachably connected by the fixture, which increases the capacity of the bucket body and improves the flexibility of the bucket body storag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抛丸机的上料斗
本技术涉及抛丸机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
技术介绍
抛丸机是利用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清理或强化铸件表面的铸造设备,抛丸是对零件表面进行光滑处理一种工艺技术,现有技术中进料是完全采用人工,用料斗一斗接一斗的将工件放入,其劳动强度大、速度慢、效率低下。公告号为CN20635708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上料的耐用型抛丸机,包括钢骨机架,钢骨机架的内部设置有抛丸腔室,抛丸腔室的一侧设置有提升装置,提升装置包括进料斗、牵拉链条和钢轨,进料斗上设置有连接环,连接环的内部设置有铁栓,连接环通过铁栓与抓钩活动连接,抓钩的一端设置有防护弹簧,防护弹簧的内侧设置有铁环链条,抓钩连接铁环链条的一端,铁环链条的另一端连接有驱动设备,驱动设备固定在钢骨机架的顶端。但是这种进料斗容量是固定的,当需要对一些规格较大的零件进行抛丸作业时,该进料斗所能贮存的零件便相应减小,导致进料斗的灵活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其优点是:通过固定件可拆卸连接有U形框,增加了斗体的容量,提高了斗体贮存零件的灵活性。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包括斗体,所述斗体上设有夹套,所述夹套朝向斗体的一侧开设有供斗体开口边缘嵌入的第一夹槽,所述夹套背离斗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槽,所述夹套上设有插入第二夹槽内的U形框,所述夹套通过若干锁紧螺栓与斗体连接,所述夹套上设有用于将U形框固定在第二夹槽内的固定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当零件规格较大需要提高斗体容量时,操作者通过固定件将U形框固定在第二夹槽内,提高了斗体的灵活性;当不需要增设U形框时,操作者可拧松锁紧螺栓,将夹套连通U形框整个拆卸下来,方便快捷。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通过铰接轴铰接在U形框侧壁上的固定杆、设置在固定杆远离铰接轴一端的插杆和开设在夹套侧壁上并供插杆插入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槽壁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与限位槽槽底间连接有压缩弹簧;当所述压缩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弧形块部分伸出限位槽槽口,所述插杆侧壁上开设有供弧形块插入的弧形槽。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固定U形框时,操作者转动固定杆,带动插杆插入固定槽内,并挤压弧形块进入限位槽内,当弧形槽随着插杆移动至与弧形块相对位置时,弧形块在压缩弹簧的弹性力作用下插入弧形槽内,将插杆限制在固定槽内,从而使U形框与夹套连接固定在一起,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铰接轴上套设有扭簧,当插杆插入固定槽内时,所述扭簧处于自然状态。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杆在扭簧的弹性力作用下,使插杆保持插入固定槽内的状态,提高了固定U形框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框内外两侧均设有若干套筒,所述套筒内滑动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与套筒筒底间连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滑动柱与套筒相背的两侧均设有卡钩,所述U形框和夹套侧壁上均设有与卡钩相配合的环扣。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拉伸弹簧对U形框施加了一个拉力约束作用,使得U形框保持插入第二夹槽内的状态,减小了U形框在外力作用下出现晃动的情况,同时拉伸弹簧设置在套筒内,还对拉伸弹簧提供另一个保护作用,减小了其与零件接触而造成的磨损;操作者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需要连接套筒,灵活性高。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包括若干铰接在U形框内外两侧壁上的支撑杆和设置在夹套侧壁上的凸块,所述支撑杆远离U形框的一端与凸块抵触,且通过固定螺栓与凸块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杆通过固定螺栓与凸块连接,带动U形框保持插入第二夹槽内的状态,同时支撑杆、凸块和U形框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提高了U形框在受力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远离U形框的一端设有与凸块贴合的楔形板,所述楔形板与凸块抵触的一侧设有防滑垫。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楔形板增加了支撑杆与凸块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支撑杆与凸块抵触时的稳定性,而防滑垫则减小了支撑杆与凸块发生打滑的情况。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框侧壁上开设有上料槽,所述上料槽内滑动连接有封闭板,所述U形框侧壁上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螺纹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封闭板侧壁上设有供定位杆插入的定位套。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料槽方便了操作者将零件搬入斗体内,在固定封闭板时,操作者转动定位杆,使定位杆插入定位套内,通过定位套和定位杆的约束限制了封闭板的移动,简单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斗体内壁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背离斗体的一侧涂覆有耐磨涂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缓冲垫减小了零件放入斗体内时受到的冲击力,减小了对零件表面的压伤、划伤;耐磨涂层则提高了缓冲垫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操作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固定件连接U形框,增加斗体的容量,贮存更多的零件,提高了斗体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固定件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快捷;上料槽方便了操作者的上料工作,降低了向斗体内搬运零件的高度,降低了操作者劳动强度。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图3是实施例一用于体现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B处放大图;图5是实施例一用图体现上料槽和封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实施例二用于体现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斗体;11、夹套;12、第一夹槽;13、第二夹槽;14、U形框;15、锁紧螺栓;2、固定件;21、铰接轴;22、固定杆;23、插杆;24、固定槽;25、限位槽;26、弧形块;261、压缩弹簧;27、弧形槽;28、扭簧;3、套筒;31、滑动柱;32、拉伸弹簧;33、卡钩;34、环扣;4、支撑杆;41、凸块;42、固定螺栓;43、楔形板;44、防滑垫;5、上料槽;51、封闭板;52、定位块;53、定位杆;54、定位套;55、缓冲垫;551、耐磨涂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一: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斗体1,斗体1上设有夹套11,夹套11外轮廓呈U形,且其朝向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供斗体1开口边缘嵌入的第一夹槽12,夹套11通过若干锁紧螺栓15与斗体1连接,利于夹套11的拆卸,夹套11背离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槽13,夹套11上设有插入第二夹槽13内的U形框14,夹套11上设有用于将U形框14固定在第二夹槽13内的固定件2;U形框14与斗体1相互配合,提高了斗体1的容量,使得斗体1可贮存更多的零件,提高了斗体1对不同规格零件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件2包括若干通过铰接轴21铰接在U形框14侧壁上的固定杆22,若干固定杆22对称分布在U形框14相背且相互平行的两侧壁上,固定杆22远离铰接轴21的一端设有插杆23,夹套11侧壁上开设有供插杆23插入的固定槽24,插杆23插入固定槽24内的一端还开设有弧形槽27,固定槽24位于第一夹槽12和第二夹槽13之间,利于给固定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斗体(1),所述斗体(1)上设有夹套(11),所述夹套(11)朝向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供斗体(1)开口边缘嵌入的第一夹槽(12),所述夹套(11)背离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槽(13),所述夹套(11)上设有插入第二夹槽(13)内的U形框(14),所述夹套(11)通过若干锁紧螺栓(15)与斗体(1)连接,所述夹套(11)上设有用于将U形框(14)固定在第二夹槽(13)内的固定件(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抛丸机的上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斗体(1),所述斗体(1)上设有夹套(11),所述夹套(11)朝向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供斗体(1)开口边缘嵌入的第一夹槽(12),所述夹套(11)背离斗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夹槽(13),所述夹套(11)上设有插入第二夹槽(13)内的U形框(14),所述夹套(11)通过若干锁紧螺栓(15)与斗体(1)连接,所述夹套(11)上设有用于将U形框(14)固定在第二夹槽(13)内的固定件(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抛丸机的上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2)包括若干通过铰接轴(21)铰接在U形框(14)侧壁上的固定杆(22)、设置在固定杆(22)远离铰接轴(21)一端的插杆(23)和开设在夹套(11)侧壁上并供插杆(23)插入的固定槽(24),所述固定槽(24)槽壁开设有限位槽(25),所述限位槽(25)内滑动连接有弧形块(26),所述弧形块(26)与限位槽(25)槽底间连接有压缩弹簧(261);当所述压缩弹簧(261)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弧形块(26)部分伸出限位槽(25)槽口,所述插杆(23)侧壁上开设有供弧形块(26)插入的弧形槽(2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抛丸机的上料斗,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轴(21)上套设有扭簧(28),当插杆(23)插入固定槽(24)内时,所述扭簧(28)处于自然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抛丸机的上料斗,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文兴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旭阳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