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骨架及低背软体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9988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2 23: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座椅骨架及低背软体座椅,所述座椅骨架包括:一异型管框,所述异型管框具有一单管边框段、一U型边框段,以及自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端延展并分别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两端的两段扶手边框段;一C型边框段,所述C型边框段具有平行于所述单管边框段的横杆部,以及自所述横杆部的两端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段侧杆部;所述C型边框段与单管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提出座椅骨架通过限定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及第二支撑面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要求,在极大地提高软体座椅的舒适度的同时,也使得座椅骨架自身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

A Seat Skeleton and Low Back Software Sea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eat skeleton and a low-back soft seat. The seat skeleton comprises a special-shaped tube frame, which has a single tube frame section, a U-shaped frame section, and two armrest frame sections extending and connecting the two ends of the U-shaped frame section, respectively. A C-shaped frame section has a parallel C-shaped frame section. The cross rod part of the single tube frame section,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cross rod section bend and extend and connect the two side rod parts of the single tube frame section, and the first support surface of the common limit seat skeleton of the C type frame section and the single tube frame s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proposes that the seat skeleton can meet the ergonomic design requirements by defin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suppor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surface of the seat skeleton,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rst support surface and the second support surface, so as to greatly improve the comfort of the soft seat and at the same time enhance the structural strength of the seat skeleton itsel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座椅骨架及低背软体座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座椅,尤其涉及一种座椅骨架及低背软体座椅。
技术介绍
软体座椅类似于软体沙发,是以海绵、织物、弹簧等软性物料来填充的带靠背坐具,其内部通常植入由弯管焊接而成的座椅骨架作为支撑结构。所述的座椅骨架通常具有对应于座椅的座部的第一支撑面以及对应于座椅的背部及头枕部的第二支撑面,在座椅骨架外部填充材料相同或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软体座椅的舒适度通常取决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及第二支撑面的构造及两者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现有软体座椅所用的座椅骨架的结构较为简单,忽略了座椅骨架自身结构对座椅整体舒适度的影响,其舒适度多取决于座椅骨架外部的填充材料,基于材料成本的考虑,市面上普遍使用一体化的泡绵作为座椅的外部材料。因此,软体座椅的舒适性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提供一种座椅骨架及低背软体座椅,以有效提高软体座椅的舒适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骨架,它包括:一异型管框,所述异型管框具有一单管边框段、一U型边框段,以及自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端延展并分别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两端的两段扶手边框段;一C型边框段,所述C型边框段具有平行于所述单管边框段的横杆部,以及自所述横杆部的两端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段侧杆部;所述C型边框段与单管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至少两根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具有第一承重段、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一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第二承重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二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第三承重段;所述C型边框段悬空于所述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之上,所述第三承重段与所述U型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二支撑面;至少两根吊装连杆,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两段所述扶手边框段中的一段,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两段侧杆部中的一段;以及至少两根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横杆部,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进一步地,所述扶手边框段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的水平高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段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段,所述座椅骨架为平面对称结构,所述C型边框段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承重段及所述第二承重段在所述座椅骨架的对称平面上的正投影围成一平行四边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承重段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二端向背离所述C型边框段的方向延展而出并向上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段与所述第二承重段及第三承重段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吊装连杆由一体成型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构成,所述第一连杆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垂直连接于所述C型边框段的侧杆部,所述第二连杆自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向背离所述单管边框段的方向延展而出并向上连接所述扶手边框段。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低背软体座椅,它包括如上所述的座椅骨架,以及与所述座椅骨架相配合的座椅本体;所述座椅骨架置于所述座椅本体内。进一步地,所述C型边框段与所述单管边框段之间连接有弹簧坐垫,所述弹簧坐垫的下方设有连接于所述承重梁的固定结构,所述座椅本体具有:承载单元,所述承载单元包括基座结构,以及受力于所述第二支撑面的靠背部和头枕部;所述基座结构的内部嵌有受力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座部,所述靠背部连接于所述基座结构与所述头枕部之间;支撑单元,与所述承载单元共同封装所述座椅骨架;所述支撑单元由对应于所述基座结构的第一支撑单元,以及对应于所述头枕部的第二支撑单元构成;所述第二支撑单元内设有预埋件,所述预埋件与所述固定结构以可拆卸方式相连。进一步地,所述承载单元的背面具有用于植入所述座椅骨架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低背软体座椅还包括与所述座椅骨架相连的椅脚组件,以及套设于所述座椅本体外部的椅套。本技术所提出的座椅骨架,通过一C型边框段及一单管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通过至少两根承重梁的第三承重段与一U型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二支撑面,同时使所述C型边框段悬空于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之上并通过吊装连杆和/或支撑杆对上述C型边框段提供拉力和/或支撑力,上述结构设计可以有效满足人体工学的设计要求,显著提升软体座椅的舒适度,同时强化座椅骨架自身的结构强度。总而言之,本技术所述提出座椅骨架通过限定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及第二支撑面的结构,以及所述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使其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要求,在极大地提高软体座椅的舒适度的同时,也使得座椅骨架自身的结构强度得到提升。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本技术中低背软体座椅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U型边框段2单管边框段3扶手边框段4吊装连杆41第一连杆42第二连杆5承重梁51第一承重段52第二承重段53第三承重段7支撑杆8C型边框段81横杆部82侧杆部9弹簧坐垫10固定结构101头枕部102靠背部103第二支撑单元105座部106基座结构107座椅骨架108第一支撑单元109预埋件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将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图1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仰视图。图4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中座椅骨架的立体图。以及图6是本技术中低背软体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5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座椅骨架,它包括:一异型管框、一C型边框段8、至少两根承重梁5、至少两根吊装连杆4以及至少两根支撑杆7,所述异型管框具有一单管边框段2、一U型边框段1,以及自所述单管边框段2的两端延展并分别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1的两端的两段扶手边框段3。所述C型边框段8具有平行于所述单管边框段2的横杆部81,以及自所述横杆部81的两端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2的两段侧杆部82;所述C型边框段8与单管边框段2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A。所述承重梁5具有第一承重段51、自所述第一承重段51的第一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2的第二承重段52,以及自所述第一承重段51的第二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1的第三承重段53;所述C型边框段8悬空于所述第一承重段51及第二承重段52之上,所述第三承重段53与所述U型边框段1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二支撑面B。各所述吊装连杆4的上端分别连接两段所述扶手边框段3中的一段,各所述吊装连杆4的下端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异型管框,所述异型管框具有一单管边框段、一U型边框段,以及自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端延展并分别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两端的两段扶手边框段;一C型边框段,所述C型边框段具有平行于所述单管边框段的横杆部,以及自所述横杆部的两端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段侧杆部;所述C型边框段与单管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至少两根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具有第一承重段、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一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第二承重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二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第三承重段;所述C型边框段悬空于所述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之上,所述第三承重段与所述U型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二支撑面;至少两根吊装连杆,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两段所述扶手边框段中的一段,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两段侧杆部中的一段;以及至少两根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横杆部,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异型管框,所述异型管框具有一单管边框段、一U型边框段,以及自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端延展并分别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两端的两段扶手边框段;一C型边框段,所述C型边框段具有平行于所述单管边框段的横杆部,以及自所述横杆部的两端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两段侧杆部;所述C型边框段与单管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一支撑面;至少两根承重梁,所述承重梁具有第一承重段、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一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单管边框段的第二承重段,以及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第二端向上弯折延展并连接所述U型边框段的第三承重段;所述C型边框段悬空于所述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之上,所述第三承重段与所述U型边框段共同限位座椅骨架的第二支撑面;至少两根吊装连杆,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上端分别连接两段所述扶手边框段中的一段,各所述吊装连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两段侧杆部中的一段;以及至少两根支撑杆,各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横杆部,各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分别连接一根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边框段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水平高度,所述第一支撑面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承重梁的第一承重段及第二承重段的水平高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段平行于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支撑杆平行于所述第二承重段,所述座椅骨架为平面对称结构,所述C型边框段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一承重段及所述第二承重段在所述座椅骨架的对称平面上的正投影围成一平行四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承重段自所述第一承重段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曰菖李明朱金吉
申请(专利权)人:震旦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