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89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第一纺织线以自紧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第二纺织线以自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第一假捻器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将两种不同材料的纺织线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捻,从而使生产出的面料表面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不易起球。

Wi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inding machine, which is used for blending the first textile thread and the second textile thread. The winding machine has a rotating feeding device, a tightening device, a drawing member, a first false twister, a second false twister and a rotating take-up device. The first textile thread is arranged by a self-tightening device in turn through a drawing member, a first false twister and a second false twister, and is rolled by a rotating take-up device. The second textile yarn is rolled by the rotating take-up device after the shunting member, the first false twister and the second false twister in turn by the rotating take-up device; the rotating speed of the rotating take-up devic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otating take-up device; the first false twister is driven by the first motor, the second false twister is driven by the second motor, and the first false twister and the second false twister are driven by the second motor. Turn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twist the textile yarns of two different materials in a certain proportion, so that the surface of the fabrics produced is elastic, soft, soft gloss and not easy to p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绕线机
本技术涉及纺织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绕线机。
技术介绍
在毛纱的加工过程和衣衫的穿着过程中,受到摩擦力、拉力等各种外力的作用,毛纱中毛纤维易勾出形成环状或单头脱离状,经反复摩擦后,毛纤维纠结在一起,形成球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绕线机,其能够将两种不同材料的纺织线按一定比例进行加捻,从而使生产出的面料表面富有弹性、手感柔软、光泽柔和、不易起球。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的技术为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紧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纺织线以自所述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所述第一假捻器与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另外,技术方案2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所述紧线装置、所述第二限位构件、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另外,技术方案3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第二假捻器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另外,技术方案4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3的绕线机中,所述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另外,技术方案5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另外,技术方案6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转动送线装置包括第一送线支撑架、第二送线支撑架、第一送线辊、第二送线辊和送线电机,所述第一送线辊和所述第二送线辊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线支撑架与所述第二送线支撑架之间;所述送线电机能够驱动所述第一送线辊或所述第二送线辊转动。另外,技术方案7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包括第一收线支撑架、第二收线支撑架、成品线收集辊、卷线筒和收线电机,所述成品线收集辊与所述卷线筒以上下相对且相互接触的方式水平设置于所述第一收线支撑架与所述第二收线支撑架之间;所述收线电机能够驱动所述成品线收集辊转动从而使成品线卷绕于所述卷线筒上。另外,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1的绕线机中,在所述第一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一电机轮,在所述第一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电机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在所述第二电机的电机轴上安装有第二电机轮,在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轴上安装有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电机轮与所述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另外,技术方案9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中,所述第一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第一电机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和/或,所述第二皮带为同步带,所述第二电机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同步带轮。另外,技术方案10的绕线机,在技术方案8的绕线机中,所述第一皮带为圆带,所述第一电机轮和所述第一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和/或,所述第二皮带为圆带,所述第二电机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分别为具有圆形轮槽的摩擦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毛纱的加工过程和衣衫的穿着过程中,受到摩擦力、拉力等各种外力的作用,毛纱中毛纤维易勾出形成环状或单头脱离状,经反复摩擦后,毛纤维纠结在一起,形成球状,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球”。相对于此,技术方案1提供了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第一纺织线以自紧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第二纺织线以自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第一假捻器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在以上结构中,第一纺织线以自紧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在转动收线装置、第二假捻器和第一假捻器提供的卷绕力与紧线装置的作用下被持紧并持续送线;第二纺织线则以自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其中,通过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并赋予其一定的速差比例,例如,设置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比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快15%,由此使纺织过程中,第二纺织线送线量多于第一纺织线送线量的15%,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在并线构件处合并后共同进入到第一假捻器中,在与第一假捻器中的内部槽与纺织线之间产生的摩擦力的作用下,实现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的相互缠绕,其缠绕过程受到第二纺织线多于第一纺织线的影响,从而第二纺织线绕第一纺织线进行初步假捻,在第一假捻器中实现初步假捻的混合纺织线进入到第二假捻器中继续假捻,由于第一假捻器与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因而,第二假捻器中的混合纺织线被卷绕得更加均匀,最终,形成成品线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将利用本技术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布料后与普通布料抗起球等级进行比较,可发现由本技术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的抗起球等级更高,高于普通布料的1-1.5级,且由本技术的绕线机生产出的成品纱线织成的布料表面与普通布料相比更富有弹性、手感更柔软、光泽更柔和。根据技术方案2的技术,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第一纺织线以自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紧线装置、第二限位构件、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和第二假捻器后被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由此,有利于第一纺织线被第一限位构件引导至紧线装置,并通过第二限位构件自紧线装置引导至并线构件,从而使被拉紧的第一纺织线走线顺畅,避免第一纺织线出现中断。根据技术方案3和技术方案4的技术,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在第二假捻器与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进一步地,设置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由此,可在成品线限位构件的作用下,对成品线进行限位,从而,引导成品线向转动收线装置引线,促进转动收线装置对成品线进行快速卷收。根据技术方案5的技术,作为技术方案1的改进,设置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由此,可使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共同穿过并线缝隙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紧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纺织线以自所述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所述第一假捻器与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绕线机,用于对第一纺织线和第二纺织线进行混纺,其特征在于,具有:转动送线装置、紧线装置、并线构件、第一假捻器、第二假捻器以及转动收线装置,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紧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第二纺织线以自所述转动送线装置依次经由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所述转动送线装置的转动速度高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的转动速度,所述第一假捻器被第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二假捻器被第二电机驱动转动,且所述第一假捻器与所述第二假捻器的转动方向相反。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紧线装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对第一纺织线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构件和第二限位构件,所述第一纺织线以自所述第一限位构件依次经由所述紧线装置、所述第二限位构件、所述并线构件、所述第一假捻器和所述第二假捻器后被所述转动收线装置卷收的方式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假捻器与所述转动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成品线限位构件。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品线限位构件包括成品限位构件本体,在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成品限位构件本体的成品线限位缝隙。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并线构件包括并线构件本体,在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中部形成有贯穿所述并线构件本体的并线缝隙。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绕线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林韩瑞生徐帅徐益锋韩华旻谢晓杰黄嘉诚吕俊豪沈相龙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技师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