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503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包括:主管体,主管体中部的管腔内设置节流孔,节流孔两侧的主管体管壁上分别设置支流口和回水口,所述主管体中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的节流体,所述节流体的中部设置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体的至少靠近节流孔的部分具有弹性。上述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能够根据管道内液体压力的变化而自行调节节流孔径,从而改变节流管主流和支流的流量和压力分配,避免压力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力系统的冷却
,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对汽车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满足汽车环保性及续驶里程的要求,混合动力车出现并在整个汽车行业中占有了重要位置。混合动力车需要传统的汽油机和电机同时工作,这就使得整个动力系统的冷却更加复杂,通常为了保证各个零部件的散热,需要调节系统通过各个部件的液体压力或流量,来满足零部件对冷却介质的要求。在现代汽车冷却系统开发中,湿式DCT变速箱的冷却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就是从大循环中加节流阀取水,来满足变速箱冷却的需要,原始的节流管10’,其结构如图1所示,节流管10’的主管体1’的管腔中部管径收缩形成节流孔2’,节流孔2’的孔径为并在节流孔2’进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一个支流口3’,以与散热器的进口连接,在节流孔2’出口一侧的管壁上设置一个支流的回水口4’,以与散热器的出口连接;其使用原理为:冷却液体在节流管1’内的主流压力为P1,经节流孔2’后的主流压力为P2,剩余压力和流量通过支流进入散热器,通过改变和的比例可以改变P1和P2的压差,从而控制冷却液体进入散热器中的压力及流量需求;通过实验可以选定一个固定的值,然后固化数据,形成固定型号的节流管1’产品以供使用。通常在恶劣工况,发动机转速高,水泵流量大的情况下,由于节流管1’是固定孔径,可能会造成系统局部(主流)压力增高,乃至超过系统或零部件的承受能力,如膨胀箱爆裂,水管脱落等,另一方面,在主流压力偏低的情况下,造成的水套流量不足及短时间的过热或汽蚀等现象出现。因此为消除这些问题,满足汽车不断变化的工况需求,现有技术中只能在调节系统通加入电子阀来实现流量调节,但是电子阀普遍纯在成本高、电路复杂等缺点,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根据管道内液体压力的变化而自行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从而改变节流管主流和支流的流量和压力分配,避免压力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结构简单,成本低。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包括:主管体,主管体中部的管腔内设置节流孔,节流孔两侧的主管体管壁上分别设置支流口和回水口,所述主管体中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的节流体,所述节流体的中部设置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体的至少靠近节流孔的部分具有弹性。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体的厚度从主管体的管壁一侧向节流孔一侧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节流孔的孔径从支流口一侧向回水口一侧逐渐减小。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体上均匀环设有多个切口,所述切口从节流孔的孔壁向主管体的管壁径向延伸。进一步地,所述切口的沿主管体径向的尺寸,不大于节流孔最小孔壁到主管体管壁径向尺寸的一半。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体的材质为硫化橡胶,或者为弹性尼龙。进一步地,所述节流体包括:连接在主管体管壁上的固定环以及设置在固定环内环面的弹性环,所述节流孔为弹性环的内环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有:1、上述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通过在节流孔处设置可弹性变形的结构,当节流管入口端压力超过某个值时,节流体会被迫向出口一侧撑开,从而使节流孔的直径随之增大,反之,节流孔的直径也会变小,即节流孔的直径随着主流液体压力的变化而自行调节,保证节流孔两侧主流的压差,从而改变节流管主流和支流的流量和压力分配,避免压力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发生;2、通过节流管自身结构和材料特性来实现节流孔径的自动调节,除了流体自身的能量驱动,不需要其它机械或者电控方式来改变孔径,消除传统电子阀调节存在的成本高、电路复杂缺点,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节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节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断面的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节流管,1’-主管体,2’-节流孔,3’-支流口,4’-回水口,10-节流管,1-主管体,2-节流孔,3-支流口,4-回水口,5-节流体,6-切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部件或结构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10,其主体结构与现有的节流管10’相似,均包括:主管体1,主管体1中部的管腔内设置节流孔2,节流孔2两侧的主管体1管壁上分别设置支流口3和回水口4,所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主管体1中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的节流体5,节流体5的中部设置前述的节流孔2,且节流体5的至少靠近节流孔2的部分具有弹性,从而使节流孔2周围的节流体5可以在压力作用下被撑开变形,从而改变节流孔2的直径。具体的,节流体5的材质可以选用硫化橡胶,或者弹性尼龙,使节流体5整体具有弹性变形改变节流孔2直径大小的能力;节流体5和可以采用组合结构,即包括:连接在主管体1管壁上的固定环以及设置在固定环内环面的弹性环,节流孔2为弹性环的内环孔,固定环可与主管体1一起注塑成型,形成节流管10的骨架,最好不要用金属材料,如选用尼龙,之后在固定环的内环边缘设置尼龙或者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可弹性变形的节流孔2,也可以使节流孔2具备局部变形调节孔径的能力。其工作原理参见图2,当主管体1进水侧的压力P1变大超过某一数值时,通过在节流孔2处设置的可弹性变形的节流体5结构,节流体5会被迫向出口一侧撑开,从而使节流孔2的直径从初始直径逐渐变大至从而提高主流道节流孔2后端一侧的流量和压力P2,减小支流的流量和压力;同理,若进水量减小、进水侧压力P1变小时,节流孔2直径从相应变小,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起到自动调节的作用,主流道的流量和流动阻力都会在原来的结构下改善,同时保证支流的压力及流量需求,使得整个冷却系统的压力不会因为发动机工况恶劣而使得局部的节流造成一系列负面的效果。本实施例中,节流体5的厚度从主管体1的管壁一侧向节流孔2一侧逐渐减小,即从外到内呈环形的逐渐变薄,以利于节流孔2在进水侧的压力P1的作用被撑开扩大直径。具体的,可采用节流孔2的孔径从支流口3一侧向回水口4一侧逐渐减小,即从进水侧向出水一侧逐渐缩小,符合冷却液体流通的趋势,减小流体阻力,使主管体1内的压力更加平稳。同时,参见图3,本实施例在节流体5上均匀环设有多个切口6,切口6从节流孔2的孔壁向主管体1的管壁径向延伸;从而,在节流体5受到较大的进水侧的压力P1时,节流孔2周围的节流体5不但会弹性变形而扩大节流孔2的孔径,还能通过切口6形成如花瓣状张开的形式,进一步通过节流孔2的孔径,使节流孔2对进水侧的压力P1的响应更加敏感,从而对节流管1主流和支流的流量和压力分配更加快速、敏捷,使用性能更佳。当然,切口6的沿主管体1径向的尺寸,最好不大于节流孔2最小孔壁到主管体1管壁径向尺寸的一半,以保证节流体5仍然保留足够的对进水侧压力P1的阻挡强度,保证其调节节流孔2两侧压力P1和P2压差的能力。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包括:主管体,主管体中部的管腔内设置节流孔,节流孔两侧的主管体管壁上分别设置支流口和回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中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的节流体,所述节流体的中部设置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体的至少靠近节流孔的部分具有弹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包括:主管体,主管体中部的管腔内设置节流孔,节流孔两侧的主管体管壁上分别设置支流口和回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体中部的管壁上设置有的节流体,所述节流体的中部设置所述节流孔,所述节流体的至少靠近节流孔的部分具有弹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体的厚度从主管体的管壁一侧向节流孔一侧逐渐减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孔的孔径从支流口一侧向回水口一侧逐渐减小。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自动调节节流孔径的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菲斯塔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