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闭件驱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719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开闭件的开闭件驱动设备,包括:驱动装置(3),其包括驱动所述开闭件(1)开或闭的驱动马达(M)和离合器(C);位置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所述开闭件的相对位置;以及驱动控制装置(5),用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控制所述驱动装置的操作,当所述驱动控制装置被复位时,所述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特征在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使用来自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在所述驱动控制装置的复位之后的输出信息来指定所述开闭件的当前位置,从而控制所述开闭件的后续自动开和闭操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开闭件的开闭件驱动设备
技术介绍
用于自动开和闭车辆的开闭件的开闭件的公知驱动设备包括用于顺序检测开闭件的相对位置的位置检测装置。开闭件驱动设备基于所检测的位置信息来控制开闭件。这种开闭件驱动设备作为用于车辆的后门被披露于日本专利公开出版物No.2001-199243中。根据所披露的开闭件,由于开闭件的开和闭操作的重复可导致对位置的错误识别。为了校正这样的错误识别,在开闭件处于全闭的位置时借助于开闭件的闩锁开关(latchswitch)来初始化位置信息。所披露的开闭件驱动设备包括用于控制所述开闭件的自动开和闭操作的驱动控制装置。然而,驱动控制装置有时可能不能识别所述开闭件的位置信息。例如,在电源电压下降而然后驱动控制装置被复位时,在驱动控制装置处于复位时开闭件的移动量不被识别,由此在完成复位之后导致错误的位置信息。特别是在电动后门等的情况下,由于相邻于驱动机构而设置的阻尼器的反应,门在复位发生期间可大范围移动。这样,位置的失准量(misalignment amount)可能是大的。在此情况下,由于开闭件被强制驱动,开闭件的机械部分可被损坏,或者开闭件的操作方向可被错误地执行。因此,根据所披露的开闭件驱动设备,当驱动控制装置中发生复位时,需要通过使用例如在开闭件处于某个位置时可检测开闭件的绝对位置的开关来初始化位置检测装置的位置信息。这样,需要一种开闭件驱动设备,其可在开闭件的驱动控制装置中发生复位的情况下迅速校正位置的失准,即错误的位置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开闭件驱动设备包括用于自动控制该开关件的驱动装置,其包括驱动开闭件进行开或闭的驱动马达和设置于该驱动马达和该开关件之间的离合器(clutch);位置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开闭件的位置;以及驱动控制装置,用于通过使用来自所述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控制驱动装置的操作,当该驱动控制装置被复位时,所述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特征在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使用在驱动控制装置的复位之后的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指定所述开闭件的当前位置,从而控制所述开闭件的后续自动开和闭操作。根据上述专利技术,在所述开闭件移动以从全闭的位置打开到全开的位置的情况下,例如,预定模式可存在于位置检测装置所获得的输出信息的变化中。这样,即使驱动控制装置突然被复位,可通过监视复位之后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确定开闭件被定位在驱动区域中哪里。因此,即使当驱动控制装置被复位时,在例如通过确定开闭件的位置而提供暂定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开闭件驱动设备仍使能开闭件的顺序自动开和闭操作。附图说明根据参照附图考虑的以下详述,本专利技术的以上和附加特点和特征将变得更为明显,在附图中图1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的结构的视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所述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的结构的块图;图3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4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5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并且图7是由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执行的控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图1和2说明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开闭件驱动设备。图1是示出在车辆的电动后门中采用的开闭件驱动设备的视图。在图1中,开闭件1,即电动后门处于全开的状态。图2是开闭件驱动设备的块图。所述开闭件驱动设备包括车体2侧上的驱动装置3、位置检测装置4和驱动控制装置5。驱动装置3包括驱动马达M;旋转编码器,其用作位置检测装置4,相邻于驱动马达M而设置;以及减速机构R,用于调节驱动马达M的旋转速度。减速机构R和后门1通过臂组件6连接。另外,阻尼器7被设置在后门1和车体2之间。阻尼器7是例如空气阻尼器,并且帮助后门1的打开操作。此外,用于接合或分离驱动马达M和减速机构R之间的连接的离合器C相邻于驱动马达M而设置。当后门1自动开或闭时,离合器C接合驱动马达M和减速机构R之间的连接,即离合器C处于接合状态,该驱动马达M连接到后门1。同时,当后门1手动开或闭时,离合器C分离驱动马达M和减速机构R之间的连接,即离合器C处于分离状态,该驱动马达M不连接到该后门1上,等。当驱动控制装置5被复位时,离合器C亦进入分离状态。驱动控制装置5通过使用来自位置检测装置4的输出来控制驱动装置3。此外,除了控制驱动马达M的旋转角和旋转速度以外,驱动控制装置5还控制离合器C的接合和分离。此外,闩锁开关SW被提供在车体2侧(例如,后门1的下部分与车体2接触的部分)。当后门1被全闭时,闩锁开关SW被接通。然后,已收到指示闩锁开关SW被接通的信号的驱动控制装置5初始化后门1的位置。接下来,基于每个实施例来说明用于在驱动控制装置5被复位的情况下安全且确定地恢复对后门1的自动控制的方法。根据第一实施例,驱动控制装置5通过使用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的来自位置检测装置4的输出信息来确定开闭件1的当前位置。然后,驱动控制装置5控制开闭件1的后续自动开和闭操作。术语“在复位之后”描述了驱动控制装置5的功能一旦由于电压波动或电压下降而终止然后恢复的状态。另外,“来自位置检测装置4的输出信息”包括指示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开闭件1是否正在移动的信息,指示开闭件1的移动速度的信息,指示开闭件1的加速度的信息,指示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开闭件1的位移量的信息,等等,即所有从位置检测装置4获得的信息。根据第一实施例,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的输出信息是可适用的。就是说,当驱动控制装置5被复位时,到目前为止的开闭件1的绝对位置信息被丢失。然而,即使在复位之后,开闭件1的相对位置信息由位置检测装置4连续获得。根据第一实施例,开闭件1的当前位置是通过关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的输出信息来指定的。根据第一实施例,使用了指示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开闭件1是否正在移动的移动信息。提供于开闭件1和车体2之间的空气阻尼器7包括如以上所述帮助开闭件1的打开操作的功能。这样,在开闭件1移动期间当驱动控制装置5被复位然后离合器C进入分离状态时,开闭件1能够借助于阻尼器7的偏置力打开到全开的位置。在此情况下,开闭件1的后续关闭操作被自动驱动,然后当在全闭的位置闩锁开关SW被接通时,开闭件1的位置被初始化,从而获得开关件1的绝对位置,如初始位置,对开闭件1的位置的错误识别可被迅速校正。根据第一实施例的控制流程的实例在图3中示出。首先,如果在步骤(以下为简单解释被称为“S”)1中确定驱动控制装置5的至少一个电路被复位,则驱动控制装置5丢失开闭件1的当前位置信息。然后,在S2,离合器C进入分离状态,从而使后续自动开和闭操作被取消。在S3中,驱动控制装置5接收复位之后来自位置检测装置4的信息,即例如开闭件1的移动信息。作为输出信息之一的移动信息表明在驱动控制装置5的复位之后开闭件1是否已经移动。不需要该移动信息来指定复位之后开闭件1的位移量。此时,仅需要开闭件1是否已经移动的信息,其可在位移量或位移速度的基础上被确定。在S4,如果确定在复位之后开闭件1已经移动且然后停止,则驱动控制装置5确定开闭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控制开闭件的开闭件(1)驱动设备,包括:驱动装置(3),其包括驱动开闭件(1)开或闭的驱动马达(M)和设置于所述驱动马达和所述开关件之间的离合器(C);位置检测装置(4),用于检测开闭件的相对位置;以及驱动控制装置(5),用于通过使用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控制驱动装置的操作,当该驱动控制装置被复位时,所述离合器进入分离状态,特征在于驱动控制装置通过使用在驱动控制装置的复位之后的来自位置检测装置的输出信息来指定所述开闭件的当前位置,从而控制所述开闭件的后续自动开和闭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刚一岩瀬由典松井晴佳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