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66872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其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电极组件收容于壳体且具有主体以及沿长度方向突出于主体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第一转接片连接于第一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二转接片连接于第二极耳并伸出至壳体外。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伸出至壳体外,从而充分利用了壳体的顶部在宽度方向上的空间,由此缩短了第一转接片和第二转接片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在长度方向上对壳体的顶部空间的占用,减少了空间浪费、提高了壳体的空间利用率。其在相同尺寸的壳体下,减小了壳体的顶部尺寸、增大了壳体的中部尺寸,从而壳体的中部能够收容更大尺寸的电极组件的主体,提高了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电池
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向小型化、多功能化发展,其对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在同样的空间内要提供更多的容量。在现有技术中,参照图1至图3,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第一转接片3以及第二转接片4。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沿长度方向L伸出至壳体1外。在这种结构的二次电池中,由于壳体1的顶部12不仅要收容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还需要在长度方向L上额外预留一定的长度来设置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从而增大了壳体1的顶部12在长度方向L上尺寸。因此,在相同尺寸的壳体1下,使得壳体1的中部11尺寸对应较小,进而不利于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其能有效缩短二次电池的壳体的顶部空间的浪费,提高了二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以及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电池,包括:壳体(1);电极组件(2),收容于壳体(1),且电极组件(2)具有主体(21)以及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主体(21)的第一极耳(22)和第二极耳(23),第一极耳(22)与第二极耳(23)的电极性相反;第一转接片(3),连接于第一极耳(22)并伸出至壳体(1)外;以及第二转接片(4),连接于第二极耳(23)并伸出至壳体(1)外;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和第二转接片(4)中的至少一个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转接片(3)沿宽度方向(W)伸出至壳体(1)外;第一转接片(3)具有:第一连接部(31),沿宽度方向(W)延伸;第一密封部(32),连接于第一连接部(31)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以及第一突出部(33),连接于第一密封部(32)并沿宽度方向(W)延伸;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位于壳体(1)内并连接于第一极耳(22),第一密封部(32)密封连接于壳体(1),第一突出部(33)位于壳体(1)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为平直形;第一转接片(3)沿厚度方向(T)与第一极耳(22)叠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沿长度方向(L)突出于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极耳(22)具有:第一平部(221),沿长度方向(L)延伸;以及第一直部(222),连接于第一平部(221)并沿厚度方向(T)延伸;第一转接片(3)的第一连接部(31)沿长度方向(L)位于第一直部(22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