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034938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11:25
本申请涉及一类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二聚体、其制备方法、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化学二聚体在预防或治疗与EPO或EPO受体活性低下相关、或以EPO缺乏或红细胞缺少或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和/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所述二聚体可显著提高EPO受体激动活性以及促细胞增殖活性。另外,本申请设计的二聚体在合成过程中不需要对连接臂进行保护,因而也不涉及脱保护的步骤,从而大幅简化合成方法,减少对环境污染,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显著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二聚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申请涉及生物
,具体涉及新型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二聚体、其制备方法、含有它的药物组合物,以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化学二聚体在预防或治疗与EPO或EPO受体活性低下相关、或以EPO缺乏或红细胞缺少或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和/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技术介绍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造血生长因子(Hematopoieticgrowthfactor,HGF),是红细胞生成过程所必须的一种糖蛋白。含有165个氨基酸,分子量约为30.4kD,40%的分子量为糖基化修饰结果,糖基化位点分别是24,38,83位的天冬酰胺侧链氨基N-糖基化及126位丝氨酸侧链羟基O-糖基化。在人体中,EPO主要是在肾脏和胎儿的肝中产生的,由肾小管的管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并释放。EPO作为一种细胞因子在骨髓造血组织中发挥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从而提高血红蛋白的浓度,以保证足够的氧气从肺运输到需氧组织。正常情况下,EPO的生成与组织中氧气浓度成反比关系,组织缺氧时,EPO生成增多,以保证各组织器官得到足够的氧气供给。当血浆EPO浓度在10-25mU/mL范围内,即可维持血红蛋白的正常水平(12-17g/dL),半衰期约为5h。EPO除了能够在造血组织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在非造血组织器官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促进一些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参与心血管形成、修复及心肌膜损伤修复过程,EPO还参与大脑对神经元损伤的应答过程及伤口愈合过程。在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首先由骨髓产生造血祖细胞,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粒细胞(Granulocyte,G)-幼红细胞(Erythroid,E)-单核细胞(Monocyte,M)-巨核细胞(Megakaryocytic,M)的集落形成单位,再经过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Erythroidburst-formingunits,BFUe),进一步分化为红细胞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EPO结合到CFUe表面的EPO受体(EPOR),形成幼红细胞,幼红细胞进一步分化为网状细胞,最后形成红细胞。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还需要许多细胞因子的参与,而EPO是红细胞生成过程中最主要的调控因子。因此,缺乏EPO,就容易引发贫血症。多种继发性贫血症都是由于细胞因子EPO生成不足而引起的。研究表明,EPO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导致的贫血(戴肖岚,陈晓农,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研究进展,浙江临床医学2004年9月第6卷第9期,827-828)。20世纪80年代,对继发性贫血治疗方法的研究才逐渐引起重视,通过对其病理生理学的研究,研制了一些红细胞生成刺激因子(Erythropoietic-stimulatingAgents,ESAs)类药物,主要是EPO受体激动剂。自此,EPO药物一直是药物研究的一个热点,EPO产品的销量持续处于销售量最好药物的第四位,并且EPO市场仍在持续增长。ESAs类药物在继发性贫血的治疗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主导地位。1996年,采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用一些由随机肽序列组成的组合库对EPO受体进行扫描,得到了许多与内源性EPO没有序列相关性的短肽,这些短肽能结合EPO受体,引发一系列信号转导,促进相应细胞系的增殖,并且作用机制与EPO相同。但是这些短肽中半数有效浓度(EC50)最小的为200nM,远高于同时测得的EPO的EC50(20pM),另外,它们的体内稳定性也较差,因此,不能满足成药条件。然而,这些肽序列的发现却为后续研究起到了指导作用。在中国专利201210170307.7中公开了式(1a)所示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其具有良好的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网织红细胞增殖的作用:由于EPO受体是通过配体诱导的EPO受体的二聚化而激活,1999年,OdedLivnah从晶体结构证实,配体(即本文中的促红细胞生成肽)的二聚化构象也是激动EPO受体产生生物学效应的关键所在(Science1999,283:987-990)。本课题组设计合成了一系列结构新颖的式(1a)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的二聚体,其通过将所述模拟肽用不同长度和柔性的连接臂连接形成,所得二聚体具有较高的EPO受体激动活性和显著的促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网织红细胞增殖活性。专利技术概述本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二聚体连接臂的长度和柔性对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同时惊喜地发现,对于特定连接臂的选择可显著提高EPO受体激动活性以及促细胞增殖活性。另外,本申请设计的二聚体在合成过程中不需要对连接臂进行保护,因而也不涉及脱保护的步骤,从而大幅简化合成方法,减少对环境污染,在工业化生产中具有显著优势。因此,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其中,P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1a:R-(COOH)2为连接臂,其选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乙酸、间苯二乙酸、对苯二乙酸或二甘醇酸;其中,1a中两个Cys之间的桥联表示通过二硫键连接;且各1a的C-末端Lys侧链氨基与连接臂形成酰胺键。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申请所述多肽或其可药用盐,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载体。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本申请所述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具有EPO受体激动活性的药物中的用途。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本申请所述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EPO或EPO受体活性低下相关、或以EPO缺乏或红细胞缺少或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和/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式(I)所示多肽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采用常规多肽合成方法制备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1a;(2)将R-(COOH)2与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1a以1:(2-2.5)的摩尔比进行缩合,得到所述多肽。专利技术详述在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式(I)所示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其中,P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1a:R-(COOH)2为连接臂,其选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乙酸、间苯二乙酸、对苯二乙酸或二甘醇酸;其中,1a中两个Cys之间的桥联表示通过二硫键连接;且各1a的C-末端Lys侧链氨基与连接臂形成酰胺键。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多肽选自:SEQ-01:SEQ-02SEQ-03SEQ-04SEQ-05SEQ-06SEQ-07SEQ-08SEQ-09SEQ-10以上各式所述多肽中,各种氨基酸或非天然氨基酸,如未特指手性,均为L-型,氨基酸符号按照通用规定表述,非天然氨基酸符号在说明书中进行了说明。在本文中,所述天然氨基酸包括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色氨酸(Trp)、蛋氨酸(Met)、甘氨酸(Gly)、丝氨酸(Ser)、苏氨酸(Thr)、半胱氨酸(Cys)、酪氨酸(Tyr)、天冬酰胺(Asn)、谷氨酰胺(Gln)、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在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其含有本申请所述多肽或其可药用盐,以及任选的药学可接受的载体或赋形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式(I)所示多肽或其可药用盐: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其中,P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1a:R-(COOH)2为连接臂,其选自丁二酸、戊二酸、己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邻苯二乙酸、间苯二乙酸、对苯二乙酸或二甘醇酸;其中,1a中两个Cys之间的桥联表示通过二硫键连接;且各1a的C-末端Lys侧链氨基与连接臂形成酰胺键。2.权利要求1的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其中所述多肽选自:SEQ-01:SEQ-02SEQ-03SEQ-04SEQ-05SEQ-06SEQ-07SEQ-08SEQ-09SEQ-103.权利要求1或2的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具有EPO受体激动活性的药物中的用途。4.权利要求3的用途,其中所述药物用于促进红细胞、血红蛋白和/或网织红细胞的增殖。5.权利要求1或2的多肽或其可药用盐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与EPO或EPO受体活性低下相关、或以EPO缺乏或红细胞缺少或缺陷为特征的疾病和/或病症的药物中的用途。6.权利要求5的用途,其中所述疾病和/或病症为贫血。7.权利要求6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克良冯思良梁远军许笑宇常少华王晨宏孟庆斌王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