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于门外侧4轴铰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4107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置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以第1连络板与第2连络板连结固定翼板与转动翼板,在门闭锁状态下,将第1活动枢轴的距固定框体的内侧面的距离设成与第1固定枢轴的距固定框体的内侧面的距离大约相同,将第2活动枢轴配置于第1活动枢轴与第2固定枢轴的中间部,将第2活动枢轴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设成比第2固定枢轴的距固定框体内面的距离大,并且具备拉力螺旋弹簧。在门开放状态下,第2活动枢轴设定在位于比连结第1固定枢轴与第2固定枢轴的直线更接近固定框体内面的位置。(*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门闭锁状态下将门设置于固定框体的开口部外侧的4轴方式的铰链。众所周知有一种在门闭锁状态下,固定翼板与转动翼板等各构成零件隐蔽在固定框体的开口部内与门的背面侧的4轴方式铰链;但是往往为了通用对象的门的实际厚度对应于尺寸而施行设计变更4轴的相对性位置,因而有在通用性欠缺的困难。而且,在以往的4轴铰链中,因未具备将门保持在开放状态的手段,因此被风吹动的门会无意中闭锁回转,而须将门维持在开放位置时,须另外装设撑条装置(stay)等的门开放保持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可适用于厚度尺寸不相同的各种门的通用性,又可确实阻止门的无意中的闭锁动作的设置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下面结合图面进行说明,图中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设置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的正面图。图2是表示该4轴铰链的背面图。图3是表示该4轴铰链的平面图。图4是表示该4轴铰链的底面图。图5是表示该4轴铰链的左侧面图。图6是表示该4轴铰链的右侧面图。图7是表示图1的A-A线剖面图。图8是表示图3的B-B线剖面图,表示门闭锁状态。图9是表示图8的4轴铰链的门开放状态的正面图。图10是表示上述4轴铰链的适用例的门闭锁状态的正面图。图11是表示图10的4轴铰链的门开放状态的正面图。图12是表示上述4轴铰链的其他适用例的门闭锁状态的正面图。图13是表示图12的4轴铰链的门开放状态的正面图。图14是表示上述4轴铰链的另一适用例的门闭锁状态的正面图。图15是表示图14的4轴铰链的门开放状态的正面图。以下,使用附图中的标号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4轴铰链包括固装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在前端部设置第1轴孔3与第2轴孔4,将第1轴孔3配设成比第2轴孔4更接近于固定框体内面1a的固定翼板5;固装于配置在固定框体1的开口部17外侧的门6的背面6a,在前端部设置第3轴孔7与第4轴孔8,将第4轴孔8配设成比第3轴孔7更接近于门背面6a的转动翼板9;借助于通过第1轴孔3的第1固定枢轴10将前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借助于通过第3轴孔7的第1活动枢轴11将后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而在门闭锁时位于固定翼板5背后的第1连络板12;借助于通过第2轴孔4的第2固定枢轴13将前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借助于通过第4轴孔8的第2活动枢轴14将后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的第2连络板15。在门闭锁状态下,将第1活动枢轴11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设成与第1固定枢轴10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大约相同,将第2活动枢轴14配置于第1活动枢轴11与第2固定枢轴13的中间部,将第2活动枢轴14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设成比第2固定枢轴13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4轴铰链除了上述构成的外,还具备被张设在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活动枢轴14之间的拉力螺旋弹簧16,在门开放状态下,第2活动枢轴14设定在位于比连结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固定枢轴13的直线更接近固定框体内面1a的位置。在门处于闭锁状态下,门6配置于固定框体1的开口部17的外侧空间。当开放门6时,第1连络板12以第1固定枢轴10为中心向远离固定框体内面1a的方向回转,转动翼板9以第1活动枢轴11为中心对第1连络板12回转,从而更远离固定框体内面1a。此时,第2连络板15以第2固定枢轴13为中心一边向远离固定框体内面1a的方向回转,一边诱导限制以第2活动枢轴14所连结的转动翼板9的转动。当第1连络板12前端部挡接于第2连络板15的前端部而活动翼板9的动作被阻止时,门6被开放至90度位置,而门6的背面6a到达面对于固定框体1的外面1b的位置。在将拉力螺旋弹簧16设于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活动枢轴14之间的4轴铰链,第2活动枢轴14位于有关连结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固定枢轴13的直线而在固定枢体内面1a的相反侧的期间,活动翼板9借助拉力螺旋弹簧16的弹力向开锁方向回转弹压。门6抗拒该回转弹压力而开放操作。当进行门6的开放,而第2活动枢轴14在将连结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固定枢轴13的直线超过固定框体内面1a侧的瞬间,拉力螺旋弹簧16的弹压方向会逆转,而活动翼板9即向开放方向被弹压。因此,门6即自动地全开直到90度位置。在表示于图8与图9的适用例中,有所规定深度的安装用凹部2设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固定翼板5被嵌入在该凹部2而被固装于固定框体1。在表示于图10与图11的适用例中也有安装用凹部2设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固定翼板5被嵌入在该凹部2,只是凹部2的深度尺寸设成比上述适用例更深,在开放状态下,门6的背面6a更接近固定框体1的外面1b。在表示于图12与图13的适用例中也有安装用凹部2设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固定翼板5被嵌入在该凹部2,只是凹部2的深度尺寸设成比上述两适用例更浅。门6的厚度尺寸则更小。在表示于图14与图15的适用例中,在固定框体1的内面1a未设安装用凹部,门6的厚度尺寸也比上述各适用例形成较小。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固定翼板5借助于通过安装板部18的透孔19的小螺丝20固装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在第1连络板12设置小螺丝20的头部的退避用透孔21。第1轴孔3与第2轴孔4设于剖面U形的固定翼板5的竖立板部22上,第2轴孔4设于第1轴孔3的斜上侧。在折弯成L字形的转动翼板9端部,直角地突设有安装板部23,转动翼板9借助于通过安装板部23的透孔24的小螺丝25固装于门6的背面6a,第3轴孔7与第4轴孔8设于剖面U字形的转动翼板9的竖立板26上。第1连络板12也形成剖面U字形,第1固定枢轴10与第1活动枢轴11嵌插于竖立板部27的轴孔中。第2连络板15也形成剖面U字形,第2固定枢轴13与第2活动枢轴14嵌插于竖立板部28的轴孔中。拉力螺旋弹簧16的各弯曲末端部,嵌合于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活动枢轴4的延长端部的圆周沟部29、30。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活动枢轴14借助于C形环防止脱落,第2固定枢轴13与第1活动枢轴11锁紧固定两端部。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设置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以第1固定枢轴10将第1连络板12的一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上,借助第1活动枢轴11将第1连络板12的另一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上,以第2固定枢轴13将第2连络板15的一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上,以第2活动枢轴14将第2连络板15的另一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上。由于在门闭锁状态下,将第1活动枢轴11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设成与第1固定枢轴10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大约相同,将第2活动枢轴14配置于第1活动枢轴11与第2固定枢轴13的中间部,将第2活动枢轴14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设成比第2固定枢轴13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大,因此,具有可适用于厚度尺寸不相同的各种门的通用性。在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的设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由于又具备被张设在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活动枢轴14之间的拉力螺旋弹簧16,在门开放状态下,将第2活动枢轴14设定在位于比连结第1固定枢轴10与第2固定枢轴13的直线接近固定框体内面1a的位置,因此,可将门6确实地保持在开放状态,可避免被风吹动而使门无意中闭锁回转之虑,而不需另外装设撑条装置等的门开放保持具。又,门6的闭锁状态也藉由拉力螺旋弹簧16的回转弹压可确实地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设置于门外侧的4轴铰链,包括:固装于固定框体(1)的内面(1a),在前端部设置第1轴孔(3)与第2轴孔(4),将第1轴孔(3)配设成比第2轴孔(4)更接近于固定框体内面(1a)的固定翼板(5);固装于配置在固定框体(1)的开口部(1 7)外侧的门(6)的背面(6a),在前端部设置第3轴孔(7)与第4轴孔(8),将第4轴孔(8)配设成比第3轴孔(7)更接近于门背面(6a)的转动翼板(9),借助于通过第1轴孔(3)的第1固定枢轴(10)将前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借助于通过第3轴孔(7)的第1活动枢轴(11)将后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而在门闭锁时位于固定翼板(5)背后的第1连络板(12);借助于通过第2轴孔(4)的第2固定枢轴(13)将前端部连结于固定翼板(5),借助于通过第4轴孔(8)的第2活动枢轴(14)将后端部连结于转动翼板(9)的第2连络板(15);在门闭锁状态下,将第1活动枢轴(11)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设成与第1固定枢轴(10)的距固定框体(1)的内侧面(1a)的距离大约相同,将第2活动枢轴(14)配置于第1活动枢轴(11)与第2固定枢轴(13)的中间部,将第2活动枢轴(14)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设成比第2固定枢轴(13)的距固定框体内面(1a)的距离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本田幸一
申请(专利权)人:泷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