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弃稀土矿污染源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离子型稀土矿有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共三种采选工业。原地浸矿工艺是目前稀土矿开采的最新一代工艺,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池浸堆浸工艺带来的巨大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但是依然因过量添加浸矿药剂而导致了严重的水体污染,其中污染最为突出的就是氨氮的超标和水体的酸化。原地浸矿主要是通过向矿区山体上开挖的注液孔中添加大量硫酸铵溶液来置换山体当中的稀土,稀土矿物被置换下来后随着母液就会通过集液孔和集液巷道流出,而大量的NH4+会被残存在山体中,残留于山体中的硫酸铵会通过淋滤作用和渗透作用污染矿区及周边环境的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而当发生地质灾害时,矿体内残留的硫酸铵外流会加重危害。原地浸矿工艺对环境的危害具有隐蔽性、潜伏性、不可逆性、长期性等特性,亟需治理以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原地浸矿开采污染了矿区土壤和水体,为了解决这一污染现状。目前采取的氧化塘技术、人工湿地技术、化学药剂处理(折点加氯法)技术;以期减少污染物的输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排水沟、若干条截水沟和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排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排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截水沟的末端与排水沟相连接,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依次连接相邻的注液孔洞,每个注液孔洞只被连接到一条截水沟上;注液孔洞为上方地平面处开口朝上的柱状的洞,所述柱状的洞从底部到中部一处平面被回填形成注液孔洞的回填层,形成所述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回填层的上表面和地平面之间的阻隔所述相邻注液孔洞的坎被挖掉,形成一段连接所述相邻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稀土矿原地浸矿采矿迹地控制污染物输出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排水沟、若干条截水沟和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排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排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为包括源头和末端的沟渠,所述截水沟的末端与排水沟相连接,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海拔逐渐降低;所述截水沟从源头到末端依次连接相邻的注液孔洞,每个注液孔洞只被连接到一条截水沟上;注液孔洞为上方地平面处开口朝上的柱状的洞,所述柱状的洞从底部到中部一处平面被回填形成注液孔洞的回填层,形成所述回填的注液孔洞,所述回填层的上表面和地平面之间的阻隔所述相邻注液孔洞的坎被挖掉,形成一段连接所述相邻注液孔洞之间的沟渠,每个截水沟由若干段所述相邻注液孔洞之间的沟渠首尾连接形成;所述回填层的回填材料包括土壤,所述土壤来源于被挖掉的所述相邻注液孔洞之间的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材料还包括斜发沸石、珊瑚石和熟石灰。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沟的末端与河流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层包括斜发沸石层、珊瑚石层、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层,所述斜发沸石层、珊瑚石层、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层从下至上依次循环排列。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发沸石层的高度为80-150mm,所述珊瑚石层的高度为100-200mm、所述土壤和熟石灰混合层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红平,王海波,梁慧芳,钟旺,谢宏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联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