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铰接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4005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每个铰链30、30相应地设置在铰链侧垂直元件20的上、下部位,其中各位置相对于将铰链侧垂直元件20分成对半的水平面对称。一个碰锁容纳元件50的碰锁孔52设置在碰锁侧垂直元件25的一个位置处,该位置将元件25分成对半。一个碰锁设置得高于一个能换向的门把手90。每个铰链通过一次操作连接,以便用在一个双铰接的门系统中。(*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铰接的门系统。特别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门和一个门框,其中门框包括一个铰链侧垂直元件和一个碰锁侧(Latch-side)垂直元件,铰链侧垂直元件具有一对用于固定可转动门的铰链,碰锁侧垂直元件具有一个用于容纳一个碰锁的碰锁容纳元件。在通常的房屋中,选择一个左铰接的门或一个右铰接的门以满足地板的设计。左铰接的门是这样的一种类型,其中一对铰链被连接到门的左侧,而右铰接的门是将一对铰链连接到门的右侧。另外,准备两种类型的门框,用于安装左铰接的门或右铰接的门。但是,准备两种类型的门和门框是不经济的,这是由于在生产、存储和销售中会出现双重的麻烦。为了克服该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种包括一个门和一个门框的门结构,并已经在日本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11-046347)。本专利技术是这样的,以使一个碰锁能设置在门的中间高度处,而不需要在垂直方向上移动一个门把手。根据本专利技术,一种门和门框既能被用于一个左铰接的门系统,又能被用于一个右铰接的门系统。但是,由于形状的缘故,装配到该门上的碰锁不能与这种系统相符合。因此,如果通过简单地使其姿势相反就能将一个碰锁既用于一个左铰接的门系统又用于一个右铰接的门系统,那么将是便利的。而且,如果装配到该门上的一对铰链能用于这两种系统,那么也是便利的。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个碰锁,不需要将一个碰锁装置从门上取下就能将其反过来,而且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已经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日本专利申请2000-089430)。根据该专利技术,易于将碰锁反向,这是由于不需要取下该装置及包括在该装置中的板和其它元件,因此提高了工作性能。而且,根据该专利技术,不必要取下碰锁装置使碰锁反向,所以不需要将螺钉拧到某些位置,其中螺钉曾经被固定在这些位置处并被松开以取下所述装置,因此螺钉将不需要为那个原因而被松开,因此该装置的功能增强。在该专利技术中仅需要一个板是经济的。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专利技术了一个通过一次操作(one touch operation)而用于一个左铰接或右铰接的门系统的铰链,并提交了一份针对该专利技术的申请(日本专利申请2000-030671)。根据该专利技术,通过一次操作能多次将所述铰链从门的前和后侧装配到门上,因此它能根据场合需要被用于左铰接的门系统或右铰接的门系统。另外,在该专利技术中,不需要紧固或松开木制螺钉以将铰链从门的前侧替换到后侧或反过来,因此装配操作变得简单了。而且,木制螺钉的缺点,例如固定性能的变劣,将变得不是缺点。另外,可以独立包装这些元件,因此能防止它们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外部的机械冲击而变形或损坏,而且它们在运输过程中能被保持在一个稳定的姿势。而且,不需要额外的减震材料,因此节省了用于包装和运输的成本。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铰接的门系统,其中既可用于一个左铰接又可用于一个右铰接的门系统的一种门和门框结构与一个碰锁和一对铰链相结合,它们也都能用在左铰接和右铰接的门系统中,从而提供了一种新的系统。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一种双铰接门系统包括一个门10,其具有一个碰锁驱动装置15,该装置将一个门把手90的轴91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一个碰锁40的前后运动;和一个门框,其具有一个铰链侧垂直元件20和一个碰锁侧垂直元件25。铰链侧垂直元件20在其上、下部位设有一对铰链30,用以固定可转动的门10。碰锁侧垂直元件25设有一个碰锁容纳元件50,该元件50具有一个碰锁孔52,用以容纳从门10上突出的碰锁40。每个铰链30关于铰链侧垂直元件20的中点对称设置,而且碰锁容纳元件50的碰锁孔52设置在将碰锁侧垂直元件25分成对半的位置处。碰锁40设置得能转动而且由一个具有较大直径的前端元件40F和一个具有较小直径的后端元件40R组成。碰锁驱动装置15包括一个向上的元件61,其从门把手90的轴91向上突出;一个向下的元件62,其从门把手90的轴91向下突出;一个垂直杆63,其连接到能滑动的碰锁40的后端元件40R;一个水平杆64,其包括在其端部的一个大元件64a,而且其在大元件64a的前面与向上的元件61相连,并在其前部与垂直杆63的底端部分相连;一个第一弹簧66,其套到(sled)水平杆64上并位于向上的元件61和垂直杆63之间,而且其向前方推动垂直杆63,使碰锁40的前端元件40F突出门10;以及一个第二弹簧65,其向后方推动向上的元件61,使门把手90回到原始位置。碰锁40设置在碰锁孔52的平面上并高于轴91,而且在前端元件40F处设有一个凹部40a,在后端元件40R处设有一个厚部40b。相对第一弹簧66具有较大弹力的一个反向弹簧71套在碰锁40上并位于厚部40b和垂直杆63之间。当一个操纵杆95,例如一个起子在它被插入凹部40a之后被拉动时,碰锁40的后端元件40R在反向弹簧71的弹力作用下被拉出门10,然后碰锁40左右地被换向,因此当操纵杆95被从凹部40a释放时,通过反向弹簧71的弹力使碰锁40以一种相反的姿势回到门10中。每个铰链30包括一个框侧基本元件41,其连接到一个铰链侧垂直元件20,而且其前端与一个第一板31相连;和一个门侧基本元件42,其连接到门10的边缘侧,而且其前端与一个第二板32相连。第二板32可从门侧基本元件42上取下,而且门侧基本元件42如此嵌在门侧基本元件42的边缘,以使其关于该边缘的中心线对称,而且不从与该边缘形成一个平的表面的边缘突出。门侧基本元件42在门10的深度(厚度)方向上设有一个槽44,其从门的前和后侧容纳第二板32的前端。而且设置一个锁紧装置以和插入槽44中的第二板32形成一个配合关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铰接门系统的第二方面,其特征在于用调节螺钉36、37将第二板32的后端连接到能前后移动的第一板31。第一板31的前端设置在框侧基本元件41的一个长孔43中,其中长孔43的宽度比第一板31的厚度大,因此,第一板31能在长孔43中沿第一板31的深度方向移动。而且,第一板31的前端连接到框侧基本元件41,其能通过调整一个调节螺钉或一个调节凸轮45而移近或远离元件4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铰接门系统的第三方面,其特征在于第二板32在其前端中部设有一个孔34。所述锁紧装置由一个弹性突起48a、48b组成,当孔34来到与突起48a、48b相对的位置时,突起延伸到孔34中并与其接合,换句话说它被压紧。而且,压弹性突起48a、48b是为了使其与孔34脱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一对铰链设置在上部和下部,它们关于铰链侧垂直元件在高度方向上的中点对称,而且在一个将碰锁侧垂直元件分成对半的位置处形成碰锁孔。而且,碰锁位于与碰锁孔等高的平面上,但比门把手高。因此,即使门左右地换向,碰锁驱动装置及其碰锁的同水平面也能被保持。一个门框的铰链侧垂直元件和碰锁侧垂直元件从顶部到底部翻转180°,然后被左右地换向,但保持它们的高度与前述位置相同。另外,不用替换诸如钥匙和板的元件就能转动碰锁。因此,不必要拧下固定螺钉并再在相同的位置拧上它们以使碰锁反向,因此防止了固定螺钉的松开。而且,碰锁的换向操作变得容易了。另外,碰锁被迅速地换向到与实际场合中的一种左铰接门系统或一种右铰接门系统相对应的姿势。铰链的第一板、第二板和框侧基本元件的一个组合单元可从门侧基本元件移动,而且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铰接门系统,包括:一个门,其具有一个碰锁驱动装置,该装置将一个门把手的轴的旋转运动转变为一个碰锁的前后运动;一个门框,其具有一个铰链侧垂直元件和一个碰锁侧垂直元件(25);所述铰链侧垂直元件在其上、下部位设有一对铰链,用以固定所述可转动的门;所述碰锁侧垂直元件设有一个碰锁容纳元件,该元件具有一个碰锁孔,用以容纳从门上突出的所述碰锁;其特征在于: 每个铰链关于所述铰链侧垂直元件的中点对称设置,而且所述碰锁容纳元件的碰锁孔设置在将所述碰锁侧垂直元件分成对半的位置处; 所述碰锁设置得能转动而且由一个具有较大直径的前端元件和一个具有较小直径的后端元件组成; 所述碰锁设置在碰锁孔的水平面上并高于所述轴,而且在前端元件处设有一个凹部,在后端元件处设有一个厚部; 比第一弹簧具有较大弹力的一个反向弹簧设置在碰锁的端部,以用其弹力推动碰锁; 当一个操纵杆,例如一个起子在它被插入凹部之后被拉动时,碰锁的后端元件在反向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被拉出门,然后碰锁左右地被换向,因此当操纵杆被从凹部释放时,通过反向弹簧的弹力使碰锁以一种相反的姿势回到门中; 每个铰链包括一个框侧基本元件,其连接到一个铰链侧垂直元件,而且其前端与一个第一板相连;和一个门侧基本元件,其连接到门的边缘侧,而且其前端与一个第二板相连; 第二板可从门侧基本元件上取下,而且门侧基本元件如此嵌在门侧基本元件的边缘,以使其关于该边缘的中心线对称,而且不从该边缘突出; 门侧基本元件在门的深度方向上设有一个槽,其从门的前侧和后侧容纳第二板的前端;而且 设置一个锁紧装置,其与插入槽44中的第二板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本祐昌迫勝則久保仁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住建产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