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361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6 07: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杯体组件,包括上下贯通的玻璃壶身,以及与所述壶身下部配合连接的加热盘,所述壶身下部设有底面,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支撑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裹所述壶身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连接。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高杯体的密封性,便于安装,杯体造型多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杯体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热的杯体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的杯体一般采用内钢外塑结构,杯体水位线印制在不锈钢内胆中,无法做到水位线从杯体外部可视,当盖上杯盖后,用户无法观察到豆浆机制浆或者电水壶烧水/熬煮食材的整个过程,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现有不锈钢加热杯体由于不锈钢导热太快,加热豆浆/米糊等的过程中,豆浆/米糊等液面以下的杯体底侧面温度和豆浆/米糊等液面以上的杯体侧面温度升高都很快,当煮沸后产生大量泡沫,泡沫在液面以上遇到高温杯体侧面,泡沫继续膨胀很快就会溢出。现有技术中,将杯体侧壁采用玻璃材质代替,玻璃底部开通孔,通孔处安装有底加热盘(即加热管设置在杯体的底壁上)。现有的玻璃杯体中,加热盘与玻璃壶身的连接方式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案:一种是如CN201610278256.8公开的技术方案,加热盘的外沿形成凹槽,壶身的下端插入凹槽内,然后通过打胶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为了便于美观,对打胶工艺要求高,且加工效率慢;另外一种是如申请号为CN201020503000.0公开的技术方案,壶身设有向内延伸的横边,加热盘的外沿位于横边的上方,还设有位于横边下方的支架,通过支架与加热盘固定夹紧在所述横边上进行密封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为了便于加热盘的安装,对壶身的尺寸有一定要求,不便于杯体的美观性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安装稳定性好的杯体组件。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杯体组件,包括上下贯通的玻璃壶身,以及与所述壶身下部配合连接的加热盘,所述壶身下部设有底面,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支撑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裹所述壶身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所述连接部的顶端卷曲抵压在所述台阶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台阶的宽度为0.5mm至5mm。进一步地,壶身的外侧壁与加热盘的内侧壁设有相对凸起并相互配合的旋转卡扣。进一步地,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螺旋设置形成螺纹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加热盘的连接部上间隔设置形成凸点或者螺旋设置形成螺纹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连接;或者,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形成旋扣,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加热盘的连接部上间隔设置形成凸点或者螺旋设置形成螺纹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的顶端向外延伸形成翻边。进一步地,所述翻边与所述连接部的外侧面形成凹槽,还包括位于杯体下方的底盖,所述底盖的外沿嵌入所述凹槽内;或者,所述翻边为卷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壶身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面通过环形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开孔,所述密封圈上设有凸筋,所述凸筋嵌于所述开孔内;或者,所述壶身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面通过环形密封圈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密封圈设于所述凹槽内。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的内沿向下延伸形成碗状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包括侧壁和底壁,加热元件设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进一步地,所述容纳腔的高度H1与所述玻璃壶身的高度的比值范围为2至15,所述容纳腔的高度H1大于8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加热盘上设置有支撑面,玻璃下部的底面(即底部端面)同所述支撑面相配合,在所述支撑面与玻璃下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或者密封胶等,用来对加热盘和玻璃壶身之间进行密封,且加热盘的外沿与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连接,此时不需要考虑玻璃壶身的上下安装口的尺寸,便于壶身的造型设计以及加热盘与壶身的安装,另一方面,更加利于提升加热盘与壶身底面水平方向的密封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一种杯体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2为图1中A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另一种杯体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4为图3中B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5为一种壶身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一种加热盘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一种杯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另一种壶身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另一种杯体组件的结构剖视图;图10为图9中C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1为一种豆浆机的结构剖视图;图12为另一种豆浆机的结构剖视图。附图标记:1-壶身;2-加热盘;3-加热元件;4-密封圈;11-台阶;212-连接部;213-圆形卷边;211-支撑面;21-金属底板;22-导热板;214-凸点;215-凹槽;12-旋扣;122-旋扣平台;121-旋扣斜面;123-旋扣止位筋;13-螺纹凸起;216-卷边;6-刀片;7-粉碎罩;5-机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一种杯体组件,包括上下贯通的玻璃壶身1,以及与所述壶身1下部配合连接的金属加热盘2,所述壶身1下部设有底面,所述加热盘2上设有支撑面211,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211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211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212,所述连接部212包裹所述壶身1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壶身1的外侧壁连接。现有的玻璃杯体中,金属加热盘2与玻璃壶身1的连接方式一般以下几种方案:一种是加热盘2的外沿形成凹槽215,壶身1的下端插入凹槽215内,然后通过打胶的方式进行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为了便于美观,对打胶工艺要求高,且加工效率慢;另外一种是壶身1设有向内延伸的横边,加热盘2的外沿位于横边的上方,还设有位于横边下方的支架,通过支架与加热盘2固定夹紧在所述横边上进行密封固定,采用此种方式,为了便于加热盘2的安装,对壶身1的尺寸有一定要求,不便于杯体的美观性设计。上述两种连接方式,加热盘2与壶身1内壁之间因形成清洗死角,例如第二种方式,加热盘2的最外沿与玻璃壶身1的内壁具有一定距离,由于密封垫的存在,加热盘2的最外沿与玻璃壶身1的内壁形成凹槽215,残渣易于在凹槽215内沉积,不利于清洗。本专利技术采用与现有技术不同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金属加热盘2上设置有支撑面211,玻璃下部的底面(即底部端面)同所述支撑面211相配合,在所述支撑面211与玻璃下部的底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4或者密封胶等,用来对加热盘2和玻璃壶身1之间进行密封,且加热盘2的外沿与所述壶身1的外侧壁连接,此时不需要考虑玻璃壶身1的上下安装口的尺寸,便于壶身1的造型设计以及加热盘2与壶身1的安装,另一方面,更加利于提升加热盘2与壶身1底面水平方向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面211的内沿向下延伸形成碗状的容纳腔,所述支撑面211同玻璃壶身1的底面进行密封,壶身1的内壁至容纳腔的内壁沿纵向方向延展,端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贯通的玻璃壶身,以及与所述壶身下部配合连接的加热盘,所述壶身下部设有底面,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支撑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裹所述壶身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贯通的玻璃壶身,以及与所述壶身下部配合连接的加热盘,所述壶身下部设有底面,所述加热盘上设有支撑面,所述底面与所述支撑面密封配合,所述支撑面的外沿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裹所述壶身的外侧壁且与所述壶身的外侧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台阶,所述连接部的顶端卷曲抵压在所述台阶的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的宽度为0.5mm至5mm。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壶身的外侧壁与加热盘的内侧壁设有相对凸起并相互配合的旋转卡扣。5.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杯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螺旋设置形成螺纹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加热盘的连接部上间隔设置形成凸点或者螺旋设置形成螺纹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配合连接;或者,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所述连接部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壶身下部的外侧壁上间隔设置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明进武成建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