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26225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3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源分配领域,公开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多个插孔;壳体的前端面安装第一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面还安装有第二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面的上端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罩,壳体的前端面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合起来用于盖住壳体的前端面,第一防护罩上设有分别用于观察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分配装置设有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合起来用于保护插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外接插头线通过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形成的通孔后再与插孔连接,避免人们直接触碰插头,降低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源分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源分配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分配装置都只有基础的电源分配功能。要实现监测各回路上的电压、电流参数并远程控制供电回路通断的功能,需要额外增加相应的电源监控装置。要实现监测机柜环境温度、湿度、烟雾状态的功能,需要额外增加相应的环境监视装置。即使通过增加电源监控装置和环境监视装置实现了上述功能,但是这两个装置需要额外占用机柜至少2个U位,对于空间资源非常宝贵的机房来说是非常浪费的。而且电源分配装置、电源监控装置和环境监视装置不是一家供应商提供的话,还需要多家供应商协作配合,加大了工程实施难度,也不便于后期维护。电源分配装置插孔位置没有防护措施,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电源分配装置中没有防护措施的缺点,提供一种电源分配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多个插孔;壳体的前端面安装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第一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面还安装有用于显示与插孔连接的设备参数信息的第二显示屏,壳体的前端面的上端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罩,壳体的前端面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与第二防护罩合起来用于盖住壳体的前端面,插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都容置在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形成的腔体内,第一防护罩上设有分别用于观察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的第一窗口和第二窗口。作为优选,第一防护罩上设有与插孔对应的第一缺口,第二防护罩上设有与插孔对应的第二缺口,第一缺口与第二缺口合成供设备插头线通过的通孔。作为优选,壳体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插孔一一对应的报警灯,第二防护罩上设有与报警灯一一对应的观察孔。作为优选,壳体内设有处理模块、输入模块、通信模块、电源监控模块、电源分控模块,插孔与电源分控模块连接,电源监控模块与电源分控模块连接并将对应插孔上的设备信息参数发送给处理模块,输入模块与处理模块连接并将设备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信息发送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外界的动环监控平台连接,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都与处理模块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电源分配装置设有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合起来用于保护插孔、第一显示屏和第二显示屏,外接插头线通过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形成的通孔后再与插孔连接,避免人们直接触碰插头,降低安全事故。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中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第一防护罩和第二防护罩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壳体内的框架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10—壳体、11—插孔、12—第一显示屏、13—第二显示屏、14—第一防护罩、15—第二防护罩、16—第一窗口、17—第二窗口、18—第一缺口、19—第二缺口、20—通孔、21—报警灯、22—观察孔、23—处理模块、24—输入模块、25—通信模块、26—电源监控模块、27—电源分控模块、28—动环监控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多个插孔11,本实施例插孔11的数量为六个;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与插孔11一一对应的第一显示屏12,第一显示屏12的数量也为六个,六个第一显示屏12对应显示各自插孔11连接设备的信息参数,信息参数包括设备的电压、电流等参数,壳体10的前端面还安装有用于显示与插孔11连接的设备参数信息的第二显示屏13,第二显示屏13能够显示六个插孔11上所有信息参数,方便人们统一了解,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上端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4,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罩15,第一防护罩14与第二防护罩15合起来用于盖住壳体10的前端面,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15包括插孔11、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同时防护了插孔与插头的配合,提高了安全性,插孔11、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都容置在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15形成的腔体内,第一防护罩14上设有分别用于观察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的第一窗口16和第二窗口17,第一窗口16和第二窗口17上都安装有透明塑料板。第一防护罩14上设有与插孔11对应的第一缺口18,第二防护罩15上设有与插孔11对应的第二缺口19,第一缺口18与第二缺口19合成供设备插头线通过的通孔20,通孔20为圆形通孔,通孔20供插头线通过同时将插头限位在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15形成的腔体内。壳体10的前端面上设有与插孔11一一对应的报警灯21,第二防护罩15上设有与报警灯21一一对应的观察孔22,观察孔22方便人们观察报警灯21发出的报警信号。壳体10内设有处理模块23、输入模块24、通信模块25、电源监控模块26、电源分控模块27,输入模块24可以连接环境探测器,环境探测器包括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插孔11与电源分控模块27连接,电源监控模块26与电源分控模块27连接并将对应插孔11上的设备信息参数发送给处理模块23,输入模块24与处理模块23连接并将设备的温度信息、湿度信息、烟雾信息发送给处理模块23,输入模块24将环境探测器采集到的数量传送给处理模块,处理模块23通过通信模块25与外界的动环监控平台28连接,将本装置采集到的数据实时上传至平台,平台也可发送相应的控制命令让本装置执行,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都与处理模块23连接,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可实时显示电压、电流、烟雾状态、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数据,可设置各项报警阀值,可控制各电源分配回路的通、断。处理模块23接收来自输入模块24、电源监测模块26采集到的数据,再通过通信模块25发送至动环监控平台28,通过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展现给现场操作人员;实时比对采集到的数据与预设的报警值,当条件满足时通过通信模块25向动环监控平台28发出报警信号,命令报警灯21闪烁;通过接收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通信模块25的指令,向电源分控模块27下达通、断指令。本装置解决了传统电源分配装置功能单一,无法帮助用户对其用电设备进行无人值守式管理的问题。本装置集成了电源监控及环境监视的功能,解决了过去实现同等功能需要协调多个厂家实施,容易导致实施过程中厂家互相扯皮,后期维护责任不清的问题。本装置不仅能实现设备电源的合理分配,提高电源系统的稳定性,还能将运行过程中采集到的大量电源、环境数据上传至动环监控平台,为日后的大数据分析做基础。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多个插孔(11);其特征在于: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与插孔(11)一一对应的第一显示屏(12),壳体(10)的前端面还安装有用于显示与插孔(11)连接的设备参数信息的第二显示屏(13),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上端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4),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罩(15),第一防护罩(14)与第二防护罩(15)合起来用于盖住壳体(10)的前端面,插孔(11)、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都容置在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15)形成的腔体内,第一防护罩(14)上设有分别用于观察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的第一窗口(16)和第二窗口(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包括壳体(10),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多个插孔(11);其特征在于:壳体(10)的前端面安装有与插孔(11)一一对应的第一显示屏(12),壳体(10)的前端面还安装有用于显示与插孔(11)连接的设备参数信息的第二显示屏(13),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上端部铰接有第一防护罩(14),壳体(10)的前端面的下端部铰接有第二防护罩(15),第一防护罩(14)与第二防护罩(15)合起来用于盖住壳体(10)的前端面,插孔(11)、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都容置在第一防护罩(14)和第二防护罩(15)形成的腔体内,第一防护罩(14)上设有分别用于观察第一显示屏(12)和第二显示屏(13)的第一窗口(16)和第二窗口(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源分配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罩(14)上设有与插孔(11)对应的第一缺口(18),第二防护罩(15)上设有与插孔(11)对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平胡蔚姜浩汪晓玫徐秀忠包贵荣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国网新源水电有限公司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