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死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0562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死栓组合件的特点为有一个新颖的促动组合件,可按标准习惯选定执手的两种后退量之一,而不需更换工件组件或将锁心或旋钮倒放。凸轮促动件为两个平行旋转凸轮,绕两平行轴线旋转,该两轴线在普通工业用途是两根轴的中心线。两凸轮在两个预定后退位置之一上接受门锁锁心驱动杆。每个凸轮可通过耦合的相反凸轮表面,分别将销栓向任一方向旋转,该凸轮表面和销栓拨动板配合,与连接的随动件共同将凸轮的转动转变为栓的前伸或后退移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后退量锁栓(dualbacksetlatch)。在传统的门用死销栓(dead bolt)结构中,所谓的后退量(backsetmeasurement),是指从装销栓的门缘到拨栓件横向轴线的距离,拨栓件通常为锁心杆,旋转时将栓向前或向后移动。退后量在门缘的垂直方向上测量。后退量在工业上大多已标准化。常用的两个后退量是2 3/8 及2 3/4 英寸。过去,多数死栓制造商生产并供应两种有明显区别的栓结构型式,以满足两种后退量位置的要求。在本行业中,对死栓结构有明确的需要,可以对后退量作任一选择,而不需更换零部件和/或拆卸死栓机构,或使用特殊形状的死栓。由于在本行业中有许多非专业的安装者,便需要使选择后退量的方式简单、可靠而容易完成,不需更换零件或组装及重装复杂的互连元件。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门上安装等的这类死栓组合件,其中结合有独特的后退量调节特点,可在至少两种尺度中,容易选择适当的安装后退量。在普通的门件之类上安装的死栓结构,取得上述以及其它目的之解决方案在于有一个死栓在安装在门上的壳体中,在从门缘伸出的前伸位置和在基本上完全在门缘的后退位置之间纵向往复运动,壳体中的死栓拨动装置有纵向前端,和栓作运转连接,有纵向后端和促动装置作运转连接,促动装置可绕横轴线转动,移动拨动装置使栓往复运动,门缘和转动装置的横轴线之间的距离构成后退量,改进之处在于有多个耦合的搭接元件的凸轮装置,可围绕平行而离开的多个横轴线运转,将促动装置和拨动装置连接,并将促动装置的转动变为拨动装置的往复移动,从而使死栓往复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应用本专利技术后退调节特点最佳实施方案的死栓组合件的侧视图;图2为一侧视图,显示死栓壳体左半部细节;图3为后端视图,显示死栓壳体左半部细节;图4为死栓壳体右半部细节的侧视图;图5为死栓壳体右半部细节的后端视图;图6为死栓随动件拨板细节俯视;图7为栓弹簧俯视图;图8为栓弹簧侧视图;图9为前凸轮细节侧视图;图10为前凸轮细节前端视图;图11为后凸轮细节侧视图;图12为后凸轮细节后端视图。参见图1,一个死栓组合件用标号1表示其整体。这种一般形式的死栓组合件在工业中常见,有大致圆柱形栓壳,插入门缘的一个孔中,在门缘上用面板3固定。如图1所示,一个死栓2从栓壳中沿轴向伸出,伸到面板3外。安装栓2,使在栓壳中往复移动。栓的操作凸缘即锁杆20和栓2连接,设有凸轮随动件孔21,孔21可为矩形孔,其两端上形成楔形凸轮表面22及23。孔的一侧可开口,便利制造或组装。锁杆20还设有凸轮随动(idler)孔23,容纳大致船形的随动件(idler)24(图6最清晰),随动件24有凸轮孔25环绕前凸轮30A和后凸轮30B。在全部工作循环中,随动件有助于限制前凸轮30A及后凸轮30B作平行滑动。这可保证平稳运转和两凸轮间的耦合,并完成无驱动凸轮的复位。可将一个淬硬钢销5插在销孔6中,有助于防止栓被锯断。一个栓组壳(latchworkshousing)4在栓壳左侧上固定,由两件体弯板构成。并排配对的壳体10L及10R的每一个半部,包含一对凸轮导向面50A及50B,构成凸轮30A和后凸轮30B的旋转支承。前凸轮30A和后凸轮30B在凸轮导向面中旋转。前凸轮30A或后凸轮30B的旋转,造成栓锁杆20的直线平移,从而使栓2沿栓运转组合件轴线平移,使栓前进或后退。任一凸轮顺时针转动时,造成栓2的后退。图3为壳体10L的端视图,显示壳体构形、限制片30L和弹簧导向件32L的细节。图4及5显示壳体10R的右半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理解,左半壳体和右半壳体可组合起来,用任何制锁业中常用的方便装置,诸如用弯突片或凹接合等紧固住。图7及8显示工作弹簧26的细节,基本上为弯曲钢丝弹簧,用分别设在弹簧导向件32L和32R中的销轴(shaftstake)27和止动销(stopstake)28夹持在壳体中。可用其它的弹簧夹持装置,例如弯突片等为适当而可随意选择的结构。从图9及10可清楚地看到,前凸轮30A设弹簧升高凸轮29,当凸轮30A在栓前伸和后退位置之间旋转时,凸轮29将弹簧26的端部抬高。因此,当在前伸和后退位置之间平移时,弹簧提供一种“手感”,一旦调定位置,又协助将凸轮保持在预定位置上。前凸轮30A和后凸轮30B有基本轴箍(hub)部34A及34B,并有凸轮工作部35A及35B,有弧形协助销栓跳动。每一凸轮还设有平行的互相作用部或直线部36A及36B,并有一个释放凹口37A及37B,目的是使凸轮的两端增强搭接,为熟悉本领域者所能理解。组装后,前凸轮30A及后凸轮30B装配在壳体的配合的两个半部10L及10R之中,轴箍34A及34B和凸轮导向面50A及50B旋转支承接合。于是,当前后凸轮围绕在两凸轮导向面的中心上形成的偏离而平行的两轴线旋转时,有基本平行的定向。前后凸轮30A及30B基本由凸轮随动件24保持这关系,并和锁杆20的凸轮表面22及23相互作用,当前凸轮或后凸轮转动时,使栓作平移。对凸轮表面22及23角度的选定,使之和前后凸轮30A及30B的尖部互相作用,以便在任一方向上弹跳到头时,将栓锁定,凸轮不旋转栓便不能平移。凸轮的旋转一般由外锁心(lockcylinder)和/或内锁心,或指拧旋钮(thumbturn)进行控制。壳体10L及10R之间还装有钢丝弹簧26,用穿过弹簧41圆形部的销轴27定位,并通过弹簧突片42和止动销28作用,防止其旋转。在这位置上时弹簧26向凸轮29加力,帮助前凸轮向任一端位移动,从而通过随动件24还将后凸轮30B放置在其端位,并提供死栓的弹跳手感。弹簧26还保证如上所述那样将凸轮尖旋转到将栓弹跳到任一端上锁定,直到再转动凸轮时为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点在于使用单体的栓2和锁杆20,提高其抗侧向力的能力,对于本专利技术所允许的栓的大伸长度,这是一个重要特点。上面已根据最佳实施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叙述,除权利要求书所限定范围外,专利技术人无对专利技术限制的意图。权利要求1.在普通门件之类上安装的死栓结构,有一个死栓在安装在门上的壳体中纵向往复运动,在前进位置上时从门缘伸出,在后退位置上时基本退到门缘内;有在壳体中的死栓拨动装置,有纵向前端,和栓作运转连接,有纵向后端和促动装置作运转连接,促动装置绕横轴转动,移动拨动装置使栓往复,门缘和转动装置之间的距离构成后退量,其特征在于有多个偶合的搭接元件的凸轮装置,可围绕平行而偏离的多个横轴线运转,将该促动装置和该拨动装置连接,并将该促动装置的转动变为该拨动装置的往复移动,从而使该死栓往复运动。2.如权利要求1之死销栓结构其特征为该凸轮装置在它们的全部运转范围中,由随动装置将其耦合,作基本平行的旋转。3.如权利要求1之死销栓结构,其特征为该凸轮装置分别交替与该拨动装置上的凸轮表面接触,并互相接触,以便基本上实现附加栓的跳动,并使装置实现多个可能的后退量。4.如权利要求1中之死销栓结构,其特征为设置弹簧装置,当栓从后退向前伸或从前伸向后退运转时,弹簧和凸轮接触,使栓定位并产生手感。5.如权利要求1之死销栓结构,其特征为该拨动装置设有锁紧凸轮装置,和该多个耦合的搭接件凸轮装置配合,使栓在前伸位置上锁定。6.如权利要求1之死销栓结构,其特征为该拨动装置设有锁紧凸轮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普通门件之类上安装的死栓结构,有一个死栓在安装在门上的壳体中纵向往复运动,在前进位置上时从门缘伸出,在后退位置上时基本退到门缘内;有在壳体中的死栓拨动装置,有纵向前端,和栓作运转连接,有纵向后端和促动装置作运转连接,促动装置绕横轴转动,移动拨动装置使栓往复,门缘和转动装置之间的距离构成后退量,其特征在于有多个偶合的搭接元件的凸轮装置,可围绕平行而偏离的多个横轴线运转,将该促动装置和该拨动装置连接,并将该促动装置的转动变为该拨动装置的往复移动,从而使该死栓往复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让M斯莫利根基思马修思
申请(专利权)人:施拉奇锁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