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heat pipe, in particular to an annular microchannel dehumidifying heat pipe. The U-type microchannel dehumidification heat pipe comprises a first component, a second component, a third component, a cooling plate 1 and a cooling plate 2. The bran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ranches, and the two end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pipeline one; the branch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ranches, and the two ends of which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and lower parts of the pipeline two. Through the principle of the fastest curve, the refrigerant flow rate in the heat pipe is increased, and the refrigerant cycle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
本技术涉及热管
,特别涉及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除湿装置和热管日益被人们广泛使用。然而,目前除湿装置和热管存在着:结构设计相对复杂、两者结合应用较少、功能单一、生产及维修成本高、自动化程度高、除湿热管整体尺寸设计不灵活,安装和使用不便的缺陷。例如:中国专利号201611087510.2名称为“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及其使用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该专利就除湿装置和热管的结合应用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自动化程度高、运行性能可靠稳定的除湿热管,但是未能解决制冷工质在热管内流通时阻力较大的问题,造成制冷工质在热管内的循环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其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有效解决了制冷工质在热管内流通时阻力较大的问题,提高了制冷工质在热管内的循环效率。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包括:第一部件、第二部件、第三部件、冷却板一、冷却板二;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之间设置有表冷器;所述第一部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冷却板一(41)、冷却板二(42);所述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设置有表冷器;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管路一(11)、支管一(12);所述管路一(11)为环形管路结构;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管路二(21)、支管二(22);所述管路二(21)为环形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一(12)为弧形结构,且支管一(12)的弧度符合最速曲线特征;所述支管一(12)设有多个,其两端分别与管路一(11)的上部及下部相通连;所述支管一(12)的上部与管路一(11)上部的连接为非垂直连接;所述支管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微通道除湿热管,包括:第一部件(1)、第二部件(2)、第三部件(3)、冷却板一(41)、冷却板二(42);所述第一部件(1)与第二部件(2)之间设置有表冷器;所述第一部件(1)包括:管路一(11)、支管一(12);所述管路一(11)为环形管路结构;所述第二部件(2)包括:管路二(21)、支管二(22);所述管路二(21)为环形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管一(12)为弧形结构,且支管一(12)的弧度符合最速曲线特征;所述支管一(12)设有多个,其两端分别与管路一(11)的上部及下部相通连;所述支管一(12)的上部与管路一(11)上部的连接为非垂直连接;所述支管二(22)为弧形结构,且支管二(22)的弧度符合最速曲线特征;所述支管二(22)设有多个,其两端分别与管路二(21)的上部及下部相通连;所述支管二(22)的上部与管路二(21)上部的连接为非垂直连接;所述第三部件(3)包括:气连接管(31)、液连接管(32)、制冷工质注液口(33)、文丘里管一(34)、文丘里管二(35);所述气连接管(31)分别与管路一(11)及管路二(21)相通连;所述文丘里管一(34)的出液口与管路一(11)相通连;所述液连接管(32)的后端与文丘里管一(34)的进液口相通连;所述液连接管(32)的前端与文丘里管二(35)的出液口相通连;所述文丘里管二(35)的进液口与管路二(21)相通连;所述制冷工质注液口(33)与液连接管(32)相通连;所述液连接管(32)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丰,
申请(专利权)人:武城县冠智信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