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9996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54
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一对前立柱、一对后立柱、一对横梁与一对限位板共同构成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托盘放置区域,所述的托盘放置区域内设置由下至上叠加的托盘架,一对限位板的底端均垂直设置长条形的限位托板,限位板靠近后立柱的端面上均设置活动板,活动板的后端面中部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一对液压缸固定板,限位板、限位托板、活动板共同构成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一对前立柱的相向面上均固定设置气缸,一对气缸的两个活塞杆末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一对后立柱的后端面中部均设置液压缸,一对液压缸的活塞杆位于一对液压缸固定板的间隙内,液压缸带动所述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内的托盘架横向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
本技术涉及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托盘站
,尤其是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生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托盘架进行转运,转运过程中的托盘站需要进行集中统一的码放转运,而集中统一码放的过程需要在托盘站内进行,而现有的托盘站自动化程度较低,主要依靠人力进行码放操作,整个操作过程繁琐,重复性劳动较多,而且效率低下,严重制约生产效率,不能有效的满足生产过程的需要,因此怎样解决现有的托盘站码放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重复性劳动较多的问题,以及码放托盘站生产效率低下,制约生产的问题,成为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鉴于上述原因,现有的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托盘站装置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解决现有的托盘站码放过程自动化程度较低,重复性劳动较多的问题,以及码放托盘站生产效率低下,制约生产的问题,提供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同时后期维修和保养也较为简单,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是由:前立柱、后立柱、横梁、挡板、限位板、限位托板、活动板、液压缸固定板、气缸、定位板、液压缸、销轴构成;一对前立柱的后方设置一对后立柱,一对前立柱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梁,一对后立柱的下部之间同样设置横梁,左侧的前立柱和左侧的后立柱之间设置限位板,右侧的前立柱和右侧的后立柱之间设置限位板,一对前立柱、一对后立柱、一对横梁与一对限位板共同构成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托盘放置区域,所述的托盘放置区域内设置由下至上叠加的托盘架,一对限位板的底端均垂直设置长条形的限位托板,限位托板与限位板的长度一致,限位板靠近后立柱的端面上均设置活动板,活动板的后端面中部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一对液压缸固定板,一对液压缸固定板之间留有间隙,限位板、限位托板、活动板共同构成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一对前立柱的相向面上均固定设置气缸,一对气缸的两个活塞杆末端与定位板固定连接,定位板为长方体平板,定位板平行于活动板,定位板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托盘架对应贴紧,一对后立柱的后端面中部均设置液压缸,一对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向设置,一对液压缸的活塞杆位于一对液压缸固定板的间隙内,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液压缸固定板之间通过销轴连为一体,液压缸带动所述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内的托盘架横向移动。所述托盘放置区域的上方设置挡板,挡板为U形结构,挡板的U形开口朝向一对前立柱。工作原理:使用前,首先将托盘架放置托盘放置区域内,然后启动液压缸,通过液压缸的活塞杆带动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横向移动,将位于托盘放置区域内的托盘架的两侧整理齐整,然后再启动气缸,通过气缸的活塞杆带动定位板移动,通过定位板将下部托盘架推齐,完成托盘放置区域内的托盘架的前后整理齐整,完成整个自动码放过程,本技术中的气缸也液压缸均可通过电脑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实现自动化整理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便于操作,同时后期维修和保养也较为简单,极大降低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适合进行推广实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总装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A-A向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托盘架限位固定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图1、2、3、4中:前立柱1、后立柱1.1、横梁2、挡板3、限位板4、限位托板41、活动板42、液压缸固定板421、气缸5、定位板6、液压缸7、销轴71、托盘架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一对前立柱1的后方设置一对后立柱1.1,一对前立柱1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梁2,一对后立柱1.1的下部之间同样设置横梁2,左侧的前立柱1和左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右侧的前立柱1和右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一对前立柱1、一对后立柱1.1、一对横梁2与一对限位板4共同构成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托盘放置区域,所述的托盘放置区域内设置由下至上叠加的托盘架8,一对限位板4的底端均垂直设置长条形的限位托板41,限位托板41与限位板4的长度一致,限位板4靠近后立柱1.1的端面上均设置活动板42,活动板42的后端面中部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之间留有间隙,限位板4、限位托板41、活动板42共同构成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一对前立柱1的相向面上均固定设置气缸5,一对气缸5的两个活塞杆末端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定位板6为长方体平板,定位板6平行于活动板42,定位板6通过气缸5的活塞杆与托盘架8对应贴紧,一对后立柱1.1的后端面中部均设置液压缸7,一对液压缸7的活塞杆相向设置,一对液压缸7的活塞杆位于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的间隙内,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液压缸固定板421之间通过销轴71连为一体,液压缸7带动所述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内的托盘架8横向移动。所述托盘放置区域的上方设置挡板3,挡板3为U形结构,挡板3的U形开口朝向一对前立柱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是由:前立柱(1)、后立柱(1.1)、横梁(2)、挡板(3)、限位板(4)、限位托板(41)、活动板(42)、液压缸固定板(421)、气缸(5)、定位板(6)、液压缸(7)、销轴(71)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前立柱(1)的后方设置一对后立柱(1.1),一对前立柱(1)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梁(2),一对后立柱(1.1)的下部之间同样设置横梁(2),左侧的前立柱(1)和左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右侧的前立柱(1)和右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一对前立柱(1)、一对后立柱(1.1)、一对横梁(2)与一对限位板(4)共同构成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托盘放置区域,所述的托盘放置区域内设置由下至上叠加的托盘架(8),一对限位板(4)的底端均垂直设置长条形的限位托板(41),限位托板(41)与限位板(4)的长度一致,限位板(4)靠近后立柱(1.1)的端面上均设置活动板(42),活动板(42)的后端面中部的上方和下方设置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之间留有间隙,限位板(4)、限位托板(41)、活动板(42)共同构成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一对前立柱(1)的相向面上均固定设置气缸(5),一对气缸(5)的两个活塞杆末端与定位板(6)固定连接,定位板(6)为长方体平板,定位板(6)平行于活动板(42),定位板(6)通过气缸(5)的活塞杆与托盘架(8)对应贴紧,一对后立柱(1.1)的后端面中部均设置液压缸(7),一对液压缸(7)的活塞杆相向设置,一对液压缸(7)的活塞杆位于一对液压缸固定板(421)的间隙内,液压缸(7)的活塞杆与液压缸固定板(421)之间通过销轴(71)连为一体,液压缸(7)带动所述托盘架限位码放区域内的托盘架(8)横向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码放托盘站装置,是由:前立柱(1)、后立柱(1.1)、横梁(2)、挡板(3)、限位板(4)、限位托板(41)、活动板(42)、液压缸固定板(421)、气缸(5)、定位板(6)、液压缸(7)、销轴(71)构成;其特征在于:一对前立柱(1)的后方设置一对后立柱(1.1),一对前立柱(1)的下部之间设置横梁(2),一对后立柱(1.1)的下部之间同样设置横梁(2),左侧的前立柱(1)和左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右侧的前立柱(1)和右侧的后立柱(1.1)之间设置限位板(4),一对前立柱(1)、一对后立柱(1.1)、一对横梁(2)与一对限位板(4)共同构成俯视结构为矩形的托盘放置区域,所述的托盘放置区域内设置由下至上叠加的托盘架(8),一对限位板(4)的底端均垂直设置长条形的限位托板(41),限位托板(41)与限位板(4)的长度一致,限位板(4)靠近后立柱(1.1)的端面上均设置活动板(42),活动板(4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明王治国
申请(专利权)人:偃师市华泰综合利用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