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湘波专利>正文

折叠电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99300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1 05: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包括前轮前叉、头管车把、前摆臂双连杆、车架、后悬臂后轮、座垫脚蹬、电池电机控制器制动系统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用前摆臂双连杆与头管及车架形成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将前轮头管等在车辆折叠收拢时收合于车架中,通过可旋转后悬臂将后轮收合于车架中;通过分别用前后扭杆弹簧及固锁机构承担和实现前后轮的承载、减震和收合展开位置定位;配合折叠后规整的外观和用方向把作为拉杆拖动折叠后车辆的行走,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适宜存储和方便携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适中轮径轮胎及扭杆减震弹簧的使用,及车辆展开后适中的轮距,使车辆骑行的通过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折叠电动自行车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
,特别涉及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以其骑行省力,能耗低,使用成本低,节能环保等优点,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出行交通工具。但传统的非折叠电动自行车体积较大,停放及充电均不方便。而目前已有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折叠后体积虽有较大幅度的缩小,但多数折叠后形体上突出部位较多,外观形状不规则,体积仍然较大,存储和携带尚有不便;且目前已有的折叠电动自行车,为了尽可能缩小体积,多数采用了非常小的车轮直径和小轮距,再加上减震设置的不足,使得车辆在骑行中的通过性和舒适性有较大幅度下降,不利于较长时间和较远距离的安全骑行,这是目前折叠电动自行车中的最大的不足。市场在期待着一种轮径和轮距适中,通过性好,骑行安全舒适,折叠后外形规整,方便存储和携带的一种新型折叠电动自行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一些折叠电动自行车轮径轮距较小,通过性差,安全舒适骑行不佳,或折叠后外观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存储携带不便的不足,提供一种轮径和轮距适中,通过性良好,骑行舒适安全,折叠后外观形状规整美观、体积较小、存储携带方便的折叠电动自行车。本技术公开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其技术方案如下: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由前轮、前叉、头管、方向把及立管、前摆臂双连杆、车架、后悬臂、后轮、座垫、脚蹬、驱动电机、电池及控制系统、制动系统等组成。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头管通过前摆臂双连杆与车架相连,该前摆臂双连杆同头管及车架上的铰接点形成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当该电动车折叠收合时,方向把带动前叉绕头管轴心旋转180度前叉及前轮向后,前摆臂双连杆再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带动头管将前叉前轮等紧密收合于车架中,以尽可能缩小折叠后的体积并保持外观规整,便于存储和携带。在该前摆臂双连杆同头管和车架铰接点形成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中,其上连杆(51)长度<下连杆(52)长度,头管边(31)长度<车架边(61)长度,上连杆(51)长度+车架边(61)长度等于或约等于下连杆(52)长度+头管边(31)长度,通过满足前述条件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的使用,实现车辆在展开骑行时,自动形成合适的头管前倾角,即头管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60度到80度之间的一个合适的角度,并承受前轮负载,满足安全舒适骑行要求。其后轮通过可旋转的后悬臂连接到车架,在折叠收合时,后悬臂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约120度,将后轮收合于车架中,以尽可能缩小折叠后的体积并保持外观规整;在车辆展开行驶时,又能形成和保持有合适的轮距,以确保骑行中的舒服安全。进然,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由分别安装在车架上的前后扭杆弹簧,通过前摆臂双连杆及固锁机构和后悬臂及固锁机构,分别承受前后轮负载、实现减震功能及收合与展开的位置定位。进然,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在方向把立管的下端,头管上端合适的位置有一带锁定装置的可旋转铰接头,使得方向把在车辆展开骑行时,可向前或向后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便于把控方向舒适安全骑行;在车辆折叠收合时,方向把及立管上段能绕其旋转铰接头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向后折叠到与座垫平行位置,以缩小体积便于存储和携带;或将方向把及立管上段逆时针方向旋转约90或其他合适角度,由车把充当拉杆,通过车架后部下端的拖曳小轮拉动折叠收合后的车辆,在室内或不便于骑行的地方行走通过。进然,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其左右方向把与立管上端通过可固锁的旋转铰接头相连,在折叠收合时,左右方向把可旋转到与立管平行或近似平行位置,便于折叠后进一步缩小体积。进然,本技术所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在车架的底部分别布置有4个或4个以上支撑点,当车辆折叠收合后,由这些支撑点支撑整个车辆停放。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用前摆臂双连杆与头管及车架形成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将前轮前叉头管等,在车辆折叠收拢时收合于车架中,并将前轮收合于车架的左下部,通过可旋转后悬臂将后轮收合于车架中的右上部,前后轮分别位于车架中的左下和右上的错开布局,以最大限度缩小折叠后体积;通过采用储能比高的扭杆弹簧分别与前摆臂双连杆承担前轮负载及减震定位、及后悬臂承担后轮负载及减震定位中的使用,减轻了减震系统的重量,降低了整车车重;配合折叠收合后规整的外观和利用方向把作为拉杆拖动折叠后车辆的行走功能,使本技术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适宜存储和方便携带。而本技术公开的折叠电动自行车适中轮径轮胎的使用,扭杆减震弹簧的使用,及车辆展开后适中的轮距,使得车辆骑行的通过性、舒适性和安全性得到了较好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展开骑行状态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拉杆拖行状态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完全收合折叠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折叠电动自行车,由前轮(1)、前叉(2)、头管(3)、方向把及立管(4)、前摆臂双连杆(5)、上连杆(51)、下连杆(52)、头管边(31)、车架边(61)、车架(6)、后悬臂(7)、后轮(8)、座垫(9)、脚蹬(10)、拖曳小轮(11)、支撑点(12)、前扭杆弹簧及固锁机构(13)、后扭杆弹簧及固锁机构(14)、驱动电机(15)、电池及控制器(16)、制动系统(未图示)等组成。本实施例中,前轮、前叉、方向把及立管通过头管,前摆臂双连杆连接到车架上,通过前摆臂双连杆与头管及车架的铰接点形成的可折叠的四边形结构,实现前轮前叉头管等部分的收合与展开。并由安装在双连杆机构与车架铰接轴心的扭杆弹簧及固锁机构,承担前轮载荷、减震功能及收合与展开的位置定位功能;后轮由后悬臂连接到车架,通过后悬臂绕其与车架铰接轴心的旋转,将后轮及后悬臂收合于车架中,并由安装在后悬臂与车架铰接轴心的扭杆弹簧及固锁机构,承担后轮载荷、减震功能及收合与展开的位置定位功能。本实施例中,在方向把立管的下端,头管上端合适的位置有一带锁定装置的可旋转铰接头,使得方向把在车辆展开骑行时,可向前或向后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便于把控方向舒适安全骑行;在车辆折叠收合时,方向把及立管上段能绕其旋转铰接头顺时针方向旋转约90度,向后折叠到与座垫平行位置,以缩小体积便于存储和携带;或将方向把及立管上段逆时针方向旋转约90或其他合适角度,由车把充当拉杆,通过车架后部下端的拖曳小轮拉动折叠收合后的车辆,在室内或不便于骑行的地方行走通过。本实施例中,车架上部有座垫,车架内中下部位有动力蓄电池和控制器,驱动电机安装在后轮;车架中下部两侧安装有可折叠脚蹬,车架后方底部有供车辆折叠后拖行的拖曳小轮,车架底部有4个支撑点用于折叠收合后车辆的停放支撑;左右方向把与立管上端通过可固锁的旋转铰接头相连,在折叠收合时,左右方向把可旋转到与立管平行或近似平行位置;方向把上有调控车速的转把、刹车制动手柄、鸣笛按钮、照明及方向灯开关、电量显示仪表等,头管上有前照灯转向灯,车辆尾部有制动警示灯。本实施例中,采用10寸直径充气轮胎,48伏9AH锂电池,250w无刷高速电机装于后轮,前后轮碟刹,展开时前后轮轮距约950mm,车辆展开全尺寸约:长1200mm、宽560mm(方向把宽)、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由前轮、前叉、头管、方向把及立管、前摆臂双连杆、车架、后悬臂、后轮、座垫、脚蹬、驱动电机、电池及控制器、制动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管通过前摆臂双连杆与车架相连,该前摆臂双连杆同头管及车架上的铰接点形成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当该电动车折叠收合时,方向把带动前叉绕头管轴心旋转180度前叉及前轮向后,前摆臂双连杆再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头管将前叉前轮等收合于车架中;展开行驶时,头管通过前摆臂双连杆及车架等形成的四边形结构的展开与锁定,实现头管前倾角的自然形成,并承受前轮负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由前轮、前叉、头管、方向把及立管、前摆臂双连杆、车架、后悬臂、后轮、座垫、脚蹬、驱动电机、电池及控制器、制动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头管通过前摆臂双连杆与车架相连,该前摆臂双连杆同头管及车架上的铰接点形成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当该电动车折叠收合时,方向把带动前叉绕头管轴心旋转180度前叉及前轮向后,前摆臂双连杆再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轴心顺时针方向旋转,带动头管将前叉前轮等收合于车架中;展开行驶时,头管通过前摆臂双连杆及车架等形成的四边形结构的展开与锁定,实现头管前倾角的自然形成,并承受前轮负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后轮通过可旋转的后悬臂连接到车架,在折叠收合时,后悬臂绕其与车架的铰接点轴心逆时针方向旋转,将后轮收合于车架中。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电动自行车,其特征在于:前摆臂双连杆同头管和车架铰接点形成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其中上连杆(51)长度<下连杆(52)长度,头管边(31)长度<车架边(61)长度,上连杆(51)长度+车架边(61)长度等于或约等于下连杆(52)长度+头管边(31)长度,通过满足前述条件的可折叠四边形结构的使用,以实现车辆展开骑行时,自动形成头管轴线与水平线的夹角在60度到80度之间的头管前倾角,以满足安全舒适骑行要求;当车辆折叠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湘波
申请(专利权)人:宋湘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