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前盖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6733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2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缩机前盖及压缩机,其中压缩机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上具有:第一排气腔;前盖排气凹槽,其适于与压缩机的静盘上的静盘排气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腔;缩口排气通道,其第一端与所述前盖排气凹槽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且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前盖能够增强冷媒的油气分离效果,降低进入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含油量,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管路压降减小,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缩机前盖及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压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前盖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铝涡旋压缩机的含油量较高,冷媒压缩后会带走大量冷冻油进入到空调系统中,从而降低空调系统能效,另油池中冷冻油减少,也存在零件部件的润滑效果变差而引起压缩机磨损,造成可靠性下降。现有的铝涡旋压缩机包括具有第一排气腔的前盖,与前盖对接配合形第二排气腔的静盘,穿透第一排气腔与第二排气腔之间的侧壁,将所述第一排气腔与第二排气腔连通的圆柱形排气通道,以及设置在第一排气腔内的油气分离结构。现有的铝涡旋压缩机的油气分离主要是通过油气分离结构实现的,因此,油气分离效果不是最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压缩机前盖的油气分离效果不佳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强油气分离效果的压缩机前盖及压缩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缩机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上具有:第一排气腔;前盖排气凹槽,其适于与压缩机的静盘上的静盘排气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腔;缩口排气通道,其第一端与所述前盖排气凹槽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腔连通,且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所述缩口排气通道呈圆锥状。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排气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内壁面相切设置。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直径为C,所述缩口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外壁相接处的直径为B,且满足1.5<C/B<3。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介质流出口,且所述第一排气腔内靠近所述介质流出口处设有油气分离结构。所述缩口排气通道靠近所述油气分离结构设置。所述压缩机前盖上远离所述介质流出口的一端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相通的过滤口,所述过滤口处设有对分离后的冷冻油过滤的过滤网组件。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前盖,以及与所述压缩机前盖密封连接的静盘。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1、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呈先大后小结构,因此,相比于圆柱形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速度有较大提高,从而在第一排气腔中由于旋转作用产生的离心力加大,冷媒中的冷冻油微粒甩向壁面作用增加,因此更容易分离出来,从而可以增强油气分离效果,降低进入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含油量,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管路压降减小,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2、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排气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内壁面相切设置。由于二者相切,冷媒可以顺着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进入第一排气腔内,这样冷媒的受到的阻力最小,流速最大。3、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缩口排气通道的第一端的直径为C,所述缩口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外壁相接处的直径为B,且满足1.5<C/B<3。这样不仅方便压缩机前盖的加工,而且流动阻力小,从而能够降低压缩机的功率,提高压缩机的能效。4、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介质流出口,且所述第一排气腔内靠近所述介质流出口处设有油气分离结构。油气分离结构在缩口排气通道之后进一步对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因为油气分离效果更好。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压缩机前盖,以及与所述压缩机前盖密封连接的静盘。因而可以增强油气分离效果,降低进入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含油量,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管路压降减小,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前盖的剖视图;图2、为缩口排气通道处的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仅显示压缩机前盖与静盘对接部分的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油气分离结构,2-压缩机前盖,21-缩口排气通道,22-前盖排气凹槽,23-第一排气腔,3-密封垫,4-滤网组件,5-静盘,6-阀片挡板,7-第二排气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压缩机前盖,包括前盖本体,所述前盖本体上具有:第一排气腔23;前盖排气凹槽22,其适于与压缩机的静盘5上的静盘排气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腔7;缩口排气通道21,其第一端与所述前盖排气凹槽22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腔23连通,且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由于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小于第一端的横截面积,呈先大后小结构,因此,相比于圆柱形的排气通道,排气通道出口排出的冷媒的速度有较大提高,从而在第一排气腔中由于旋转作用产生的离心力加大,冷媒中的冷冻油微粒甩向壁面作用增加,因此更容易分离出来,从而可以增强油气分离效果,降低进入空调系统中的冷媒的含油量,提高蒸发器和冷凝器的换热能力,管路压降减小,降低能耗,从而提高空调系统的能效。优选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呈圆锥状。这样缩口排气通道21的口径逐渐缩小,从缩口排气通道21的出口排出的冷媒的速度增大更明显。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这样不仅使得压缩机前盖的结构紧凑,而且使得冷媒所受到的流动阻力小。优选所述第一排气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排气腔23的内壁面相切设置。由于二者相切,冷媒可以顺着圆柱面的切线方向进入第一排气腔内,这样冷媒的受到的阻力最小,流速最大。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优选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一端的直径为C,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外壁相接处的直径为B,且满足1.5<C/B<3。这样不仅方便压缩机前盖的加工,而且流动阻力小,从而能够降低压缩机的功率,提高压缩机的能效。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的一端形成介质流出口,且所述第一排气腔内靠近所述介质流出口处设有油气分离结构1。油气分离结构1在缩口排气通道21之后进一步对冷媒进行油气分离,因而油气分离效果更好。优选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靠近所述油气分离结构1设置。这样经缩口排气通道21分离出的冷冻油微粒可附集在油气分离结构1的壁面以及第一排气腔的内壁面。所述压缩机前盖2上远离所述介质流出口的一端还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缩机前盖,包括前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本体上具有:第一排气腔(23);前盖排气凹槽(22),其适于与压缩机的静盘(5)上的静盘排气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腔(7);缩口排气通道(21),其第一端与所述前盖排气凹槽(22)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腔(23)连通,且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缩机前盖,包括前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盖本体上具有:第一排气腔(23);前盖排气凹槽(22),其适于与压缩机的静盘(5)上的静盘排气凹槽对接形成第二排气腔(7);缩口排气通道(21),其第一端与所述前盖排气凹槽(22)连通,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排气腔(23)连通,且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一端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缩机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呈圆锥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缩机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轴线方向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缩机前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腔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缩口排气通道(21)的内壁面与所述第一排气腔(23)的内壁面相切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风利陈可吕浩福沈慧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