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5478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1:46
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及工艺,装置包括:机座、夹持座、固定座、导轨、夹持臂、液压系统与冷却系统,夹持臂由左、右夹持臂组成,左右对称,结构相同,夹持座内各设有液压夹紧机构,夹持臂的前端设有F形保险卡爪,卡爪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左夹持臂固定座安装在机座上,右夹持臂固定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步进电机,电机驱动导轨,固定座的尾端均设有齿轮与伺服电机、冷却系统。卷圆工艺包括准备、送料、检测、夹紧、卷圆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原折弯成圆形筒身后小端直径大于46mm的小尺寸、小角度、小半径的扇形板料折弯、焊接的难题。降低了生产成本,解决了原纯手工作业对操作工技术要求高的难题,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效率。

Automatic Forming Device and Technology for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The automatic forming device and technology for small diameter cylinder include: machine base, clamping seat, fixed seat, guide rail, clamping arm, hydraulic system and cooling system. The clamping arm consists of left and right clamping arms, which are symmetrical and have the same structure. There are hydraulic clamping mechanisms in the clamping seat. The front end of the clamping arm is equipped with F-shaped claw, the tail of the claw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piston rod, and the left clamping arm is fixed. The fixed seat is installed on the base, the fixed seat of the right clamping arm is installed on the guide rail. The guide rail is equipped with a stepping motor, and the motor drives the guide rail. The rear end of the fixed seat is equipped with a gear, a servo motor and a cooling system. The rolling process includes preparation, feeding, testing, clamping and rolling.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s of bending and welding of fan-shaped plate with small size, small angle and small radius, whose diameter of the small end is larger than 46 mm after the original bending into a circular cylinder body. It reduces the production cost, solves the difficult problem that the original pure manual work has high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operators, and improves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及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容器加工设备及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及工艺。
技术介绍
目前金属板材折弯成圆筒状有简易折弯台或机械卷圆机两种。简易折弯台采用将金属板材两直边分别插入弯曲台用手工同方向弯曲成90度,再用手工将折弯过的料片压弯曲成三角圆。为了使折弯后的三角圆成圆筒状,还要再把焊接后的三角筒插入专用圈圆机的锥棍上整形成圆筒状。采用机械卷圆机折弯后的筒状相对较圆整,但需要对不同形状、尺寸、角度的金属板材要专门配不同锥度的成型锥棍,通过更换圈圆机的锥棍以达到圈圆的目的。不管经过简易折弯台折弯还是机械卷圆机折弯后的板材,在焊接时都要再用手工装夹在直焊机专用工装上。操作人员在手工折弯筒身小端直径大于46mm的板材时需有很大的体力及耐力,并且多人交替轮流作业,不能满足长时间的生产需要。现有的技术没有一种可针对不同尺寸、角度的板料的进行自动折弯圈圆装置。更不能满足折弯后圆形筒身小端直径大于46mm的小尺寸、小角度、小半径的扇形板料折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已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及工艺。本专利技术能适用于不同尺寸、角度的金属板料折弯圈圆自动成型的装置,特别是解决了小尺寸、小角度、小半径金属板料折弯的难题。配以焊接装置能实现折弯、焊接全自动化生产。更使扇形板料折弯后的锥体筒身直接达到现工艺步骤卷圆的效果。本专利技术包括:机座、夹持座、固定座、导轨、夹持臂、液压系统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由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组成,左夹持臂安装在左夹持座上,右夹持臂安装在右夹持座上,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左右对称,结构相同,左夹持座与右夹持座内各设有液压夹紧机构,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的前端设有F形保险卡爪,F形保险卡爪固定于夹持臂前端,F形保险卡爪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汽缸固定在夹持座上,左夹持座经左固定座安装在机座上,右夹持座经右固定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步进电机,驱动导轨平面移动,左固定座、右固定座的尾端均设有齿轮与伺服电机,左夹持座、右夹持座上均设有的冷却系统,夹持臂与夹持座液压夹紧后做360度圆周运动并由外向内平移靠拢将金属扇形板材折弯成圆锥形筒身。夹持臂与导轨配合后的多点式运动,使自动折弯后的锥体筒身接近于整圆的效果。所述夹持臂上安装有铜压板及耐磨铜条,通过杠杆式的工作原理使,确保左、右夹持臂液压夹紧状态夹持臂的平行度、尺寸,变形量的一致性、稳定性。所述冷却系统与夹持臂相连,消化筒身在焊接时产生的热量。所述夹持座内的夹紧机构由耐磨铜条、活塞杆、密封圈、复位弹簧、铜压板组成,密封圈套装于活塞杆相对应的固定槽内,复位弹簧套装于活塞杆上,活塞杆插入夹持座的定位孔内,铜压板安装在活塞杆顶部,液压工作站的油管与夹持座的定位孔螺纹相连接。F形保险卡爪固定于夹持座前端的定位孔相连,保险卡爪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汽缸固定在夹持座上,通过杠杆式的工作原理使保险卡爪的F形钩固定于夹持臂前端,确保左、右夹持臂液压夹紧状态夹持臂的平行度、尺寸,变形量的一致性、稳定性。而夹持座设有的冷却系统,可消化在焊接时产生的热量,控制夹持臂热变形量,提高夹持臂整体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包含下列步骤:A.启动自动折弯装置,使左、右夹持臂的小端向内,尾端向外张开成提前设定好的所要加工的扇形夹角;B.自动送片装置把所需的金属板料送入夹持臂的铜压板与耐磨铜条之间;C.夹持臂前端设有的感应装置检测到金属板料送料到位后启动液压控制系统;D.液压控制系统推动活塞杆使铜压板前移后压紧金属板材;E.夹紧机构压紧金属板料后,通过预设的程序运行,让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同时工作,做360度圆周运动,由外向内平移靠拢使金属扇形片材两直边重合折弯成圆锥体筒身。完成折弯圈圆后夹持臂夹紧机构卸压,使套装在左夹持座内活塞杆上复位弹簧工作,使原先压紧的铜压板复原成松开状态,同时设置于左夹持臂、左夹持座前端的F形保险卡爪打开,打开后取出折弯圈圆后的圆锥形筒身,重复上述步骤进入下一轮循环生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同时工作。解决传统工艺工序繁琐,多工序单工位操作。解决了不同尺寸、角度的扇形板料折弯及焊接的生产难题。特别是左、右夹持臂的设计结构的采用,解决了原折弯成圆形筒身后小端直径大于46mm的小尺寸、小角度、小半径的扇形板料折弯、焊接的难题。使用该装置折弯后的锥体筒身直接达到现工艺步骤卷圆的效果,降低了生产成本、操作工的劳动强度,解决了原纯手工作业对操作工技术要求高的难题,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效率。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金属扇形片材折弯前的示意图;图4金属扇形片材折弯后成圆锥体筒身的示意图。图中:1机座、2左夹持臂、21左夹持座、22左固定座、3右夹持臂、31右夹持座、32右固定座、4导轨,10金属板材、11圆锥形筒身、23齿轮、24伺服电机、25活塞杆、26铜压板、27复位弹簧、28密封圈、51F形保险卡爪、52汽缸、54耐磨铜条、55感应装置、41步进电机、7油管、8冷却系统进口、9冷却系统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由机座1、左夹持臂2、左夹持座21、左固定座22、右夹持臂3、右夹持座31、右固定座32、导轨4、液压系统与冷却系统组成。本实施例通过控制系统把金属板料10自动折弯成圆锥形筒身11的装置。本实施例的夹持臂由左夹持臂2与右夹持臂3组成,左夹持臂2安装在左夹持座21上,右夹持臂3安装在右夹持座31上。左夹持臂2与右夹持臂3左右对称,结构相同,这里只对左夹持臂2与左夹持座21进行描述,右夹持臂3及右夹持座31情况相同不再赘述。左夹持座2上设有液压夹紧机构。左夹持座2内的夹紧机构由耐磨铜条54、活塞杆25、密封圈28、复位弹簧27、铜压板26组成。密封圈28套装于活塞杆25相对应的固定槽内,复位弹簧27套装于活塞杆25上,再把活塞杆25插入左夹持座21的定位孔内,而铜压板26安装在活塞杆25顶部,液压工作站的油管与左夹持座21的定位孔螺纹相连接。左夹持臂2上安装有耐磨铜条54及铜压板26,通过杠杆式的工作原理使,确保左、右夹持臂液压夹紧状态夹持臂的平行度、尺寸,变形量的一致性、稳定性。左夹持臂2的前端设有F形保险卡爪51,F形保险卡爪51固定于左夹持臂2的前端,F形保险卡爪51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左夹持臂2、右夹持臂3与左固定座22、右固定座32液压夹紧金属板料10后可做360度圆周运动并由外向内平移靠拢使金属扇形板材折弯成圆锥形筒身。右夹持臂3与导轨4配合后的多点式运动,可使自动折弯后的圆锥形筒身11接近于整圆的效果。汽缸52固定在左夹持座21上,左夹持臂2安装在左夹持座21之上,左夹持座21经左固定座22安装在机座1上,右夹持臂3安装在右夹持座31之上,右夹持座31经右固定座32安装在导轨4上,导轨4上设有步进电机41,驱动导轨4平面移动,左固定座22的尾端均设有齿轮23与伺服电机24。左夹持座21、右夹持座31上均设有的冷却系统。冷却系统与左夹持座21、右夹持座31相连,消化筒身在焊接时产生的热量。冷却系统进口8、冷却系统出口9及油管7均设置在左夹持座21之上。右夹持座31相同。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包括:机座、夹持座、固定座、导轨、夹持臂、液压系统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由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组成,左夹持臂安装在左夹持座上,右夹持臂安装在右夹持座上,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左右对称,结构相同,左夹持座与右夹持座内各设有液压夹紧机构,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的前端设有F形保险卡爪,F形保险卡爪固定于夹持臂前端,F形保险卡爪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汽缸固定在夹持座上,左夹持座经左固定座安装在机座上,右夹持座经右固定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步进电机,驱动导轨平面移动,左固定座、右固定座的尾端均设有齿轮与伺服电机,左夹持座、右夹持座上均设有的冷却系统,夹持臂与夹持座液压夹紧后做360度圆周运动并由外向内平移靠拢将金属扇形板材折弯成圆锥形筒身。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包括:机座、夹持座、固定座、导轨、夹持臂、液压系统与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由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组成,左夹持臂安装在左夹持座上,右夹持臂安装在右夹持座上,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左右对称,结构相同,左夹持座与右夹持座内各设有液压夹紧机构,左夹持臂与右夹持臂的前端设有F形保险卡爪,F形保险卡爪固定于夹持臂前端,F形保险卡爪尾部与汽缸活塞杆相连接,汽缸固定在夹持座上,左夹持座经左固定座安装在机座上,右夹持座经右固定座安装在导轨上,导轨上设有步进电机,驱动导轨平面移动,左固定座、右固定座的尾端均设有齿轮与伺服电机,左夹持座、右夹持座上均设有的冷却系统,夹持臂与夹持座液压夹紧后做360度圆周运动并由外向内平移靠拢将金属扇形板材折弯成圆锥形筒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圆筒自动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臂上安装有铜压板及耐磨铜条,使左夹持臂、右夹持臂在液压夹紧状态下夹持臂的平行度、尺寸,变形量保持一致与稳定。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口径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万盛保温容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