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20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包括机架、下工作台、上工作台、泵控系统、后定位组件、电箱、悬臂、操作面板和光栅尺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一底板、一挡板、两侧板和一顶板。数个所述泵控系统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泵控系统一端设有一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所述悬臂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枢接所述悬臂的第三连杆。所述上工作台设有数个所述光栅尺组件,所述光栅尺组件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所述电箱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内侧设有所述后定位组件的安装架,所述后定位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工作台嵌入所述挡板。

A Servo Pump Controlled Bending Machin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ervo pump-controlled bending machine, which comprises a frame, a lower stage, an upper stage, a pump control system, a rear positioning component, an electric box, a cantilever, an operation panel and a grating ruler component. The frame comprises a bottom plate, a baffle, two side plates and a top plate. Several of the pump control systems are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top plate. One end of the pump control system is provided with a hydraulic cylinder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upper worktable. The cantilever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 through the flange seat, and the operation panel pivots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of the cantilever. The upper worktable is provided with several grating ruler components. One end of the grating ruler component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plate which is fixed to connect the lower worktable. The electric box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side plate, and the inner side of the two side plates is provided with the installation frame of the rear positioning component, which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installation frame, and the worktable is embedded in the baff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
本技术涉及折弯机
,具体地,涉及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
技术介绍
折弯机是一种能够对薄板进行折弯的机器,工作台通过支架支撑,一般将待折弯件放置于工作台上,再将折弯机构压紧待折弯件,实现折弯作业;折弯机构是折弯机的核心部件,而定位机构的控制是保证折弯机折弯作业质量的核心因素。现有的折弯机构一般采用比例伺服阀控制油缸同步,定位不精确,维护调整难度大,折弯上下板之间的摩擦阻力大会影响机床精度。伺服泵控折弯机比传统折弯机液压系统相比节能超过70%,设有后定位装置,能定位斜面钣金,全自动操作,更高效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通过伺服控制精确给油,节能环保,后定位装置更精确,保证折弯精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包括机架、下工作台、上工作台、泵控系统、后定位组件、电箱、悬臂、操作面板和光栅尺组件。所述机架包括一底板、一挡板、两侧板和一顶板。数个所述泵控系统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泵控系统一端设有一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所述悬臂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枢接所述悬臂的第三连杆;所述上工作台设有数个所述光栅尺组件,所述光栅尺组件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所述电箱固定连接所述侧板,两个所述侧板内侧设有所述后定位组件的安装架,所述后定位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工作台嵌入所述挡板。较佳地,所述后定位组件还包括第一X轴模组、第二X轴模组、斜拉旋转机构、Z轴位移机构和Y轴位移机构;所述Z轴位移机构包括Z轴电机、上顶板、滚珠丝杆、限位柱、定位块和下底板;所述Y轴位移机构包括导轨、滑块、齿条和Y轴电机;第一X轴模组和第二X轴模组的滑动板上分别设有一斜拉旋转机构,所述Y轴位移机构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拉旋转机构,所述Y轴位移机构设有两个与所述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Z轴位移机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Y轴位移机构的一侧设有一齿条;所述Z轴电机的转轴穿过所述上顶板与所述滚珠丝杆固定连接,所述Z轴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所述滚珠丝杆的转动副固定连接移动块,所述定位块固定连接移动块的一端,所述滚珠丝杆的末端与所述下底板枢接;数个所述限位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另一端穿过所述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所述下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上,所述Y轴电机固定连接所述下底板的一边,所述Y轴电机的转轴设有一与所述齿条啮合的齿轮。优选的,所述光栅尺组件包括固定板、第一滑关节轴承、固定连接杆、第二滑关节轴承、固定杆、滑动件和光栅尺标;所述固定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板的缺口呈C形;所述第一滑关节轴承与所述固定杆枢接,所述第一滑关节轴承与所述第二滑关节轴承通过所述固定连接杆相连,所述第二滑关节轴承枢接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光栅尺标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挡板包括前支板、后支板和涨紧套连接轴;所述工作台嵌入所述挡板,所述工作台通过涨紧套连接轴与所述前支板和所述后支板活动连接。优选的,所述悬臂还包括第一弯头、第一连杆、第二弯头、第二连杆和第三弯头;所述悬臂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头与所述法兰座枢接;所述第一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头,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头;所述第二弯头枢接所述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弯头,所述第三弯头枢接所述所述第三连杆;所述操作面板枢接所述第三连杆。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伺服控制精确给油,节能环保,后定位装置更精确,保证折弯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述伺服泵控折弯机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伺服泵控折弯机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伺服泵控折弯机的光栅尺组件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伺服泵控折弯机的挡板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伺服泵控折弯机的后定位组件。附图标记:机架10、底板11、挡板12、前支板121、后支板122、涨紧套连接轴123、侧板13、顶板14、下工作台20、上工作台30、泵控系统40、液压油缸41、油箱42、大管道43、小管道44、后定位组件50、第一X轴模组52、第二X轴模组53、斜拉旋转机构54、Z轴位移机构55、Z轴电机551、上顶板552、滚珠丝杆553、限位柱554、定位块555、下底板556、Y轴位移机构56、导轨561、滑块562、齿条563、Y轴电机564、电箱60、悬臂70、第一弯头71、第一连杆72、第二弯头73、第二连杆74、第三弯头75、第三连杆76、操作面板80、光栅尺组件90、固定板91、第一滑关节轴承92、摆杆93、第二滑关节轴承94、第二固定杆95、滑动件96、光栅尺标97。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和图2,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包括机架10、下工作台20、上工作台30、泵控系统40、后定位组件50、电箱60、悬臂70、操作面板80和光栅尺组件90。所述机架10包括一底板11、一挡板12、两侧板13和一顶板14;数个所述泵控系统40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4上,所述泵控系统40一端设有一液压油缸41,所述液压油缸41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30。所述悬臂70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80枢接所述悬臂70的第三连杆76。所述上工作台30设有数个所述光栅尺组件90,所述光栅尺组件90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91,所述固定板91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20。所述电箱60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3,两个所述侧板13内侧设有所述后定位组件50的安装架51,所述后定位组件5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51上,所述工作台20嵌入所述挡板12。工作人员先将需要折弯的产品放到所述下工作台20,所述后定位组件50对产品折弯部分定位,在所述操作面板80设定参数后,所述泵控系统40带动所述上工作台30下降折弯,所述光栅尺组件90和所述操作面板80控制所述上工作台30的下降距离。所述泵控系统40还包括一油箱42、一大管道44和三小管道45。所述后定位组件50包括安装架51。所述油箱42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4上,油泵固定连接伺服电机输出轴,伺服电机安装在油箱42顶部。所述油箱42通过阀组控制器的一个所述大管道44和三个所述小管道45与所述液压油缸41固定连接,数个所述液压油缸41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30。所述悬臂70还包括第一弯头71、第一连杆72、第二弯头73、第二连杆74和第三弯头75。所述悬臂70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头71与所述法兰座枢接。所述第一连杆72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弯头71,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弯头73。所述第二弯头73枢接所述第二连杆74,所述第二连杆74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弯头75,所述第三弯头75枢接所述所述第三连杆76。所述操作面板80枢接所述第三连杆76。所述操作面板80、所述伺服油泵42、所述第一X轴模组52、所述第二X轴模组53、两个所述所述Y轴电机564、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包括机架(10)、下工作台(20)、上工作台(30)、泵控系统(40)、后定位组件(50)、电箱(60)、悬臂(70)、操作面板(80)和光栅尺组件(9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一底板(11)、一挡板(12)、两侧板(13)和一顶板(14);数个所述泵控系统(40)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4)上,所述泵控系统(40)一端设有一液压油缸(41),所述液压油缸(41)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30);所述悬臂(70)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80)枢接所述悬臂(70)的第三连杆(76);所述上工作台(30)设有数个所述光栅尺组件(90),所述光栅尺组件(90)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91),所述固定板(91)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20);所述电箱(60)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3),两个所述侧板(13)内侧设有所述后定位组件(50)的安装架(51),所述后定位组件(5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51)上,所述下工作台(20)嵌入所述挡板(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伺服泵控折弯机,包括机架(10)、下工作台(20)、上工作台(30)、泵控系统(40)、后定位组件(50)、电箱(60)、悬臂(70)、操作面板(80)和光栅尺组件(90);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0)包括一底板(11)、一挡板(12)、两侧板(13)和一顶板(14);数个所述泵控系统(40)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14)上,所述泵控系统(40)一端设有一液压油缸(41),所述液压油缸(41)固定连接所述上工作台(30);所述悬臂(70)通过法兰座与所述侧板(13)固定连接,所述操作面板(80)枢接所述悬臂(70)的第三连杆(76);所述上工作台(30)设有数个所述光栅尺组件(90),所述光栅尺组件(90)的一端设有一固定板(91),所述固定板(91)固定连接所述下工作台(20);所述电箱(60)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3),两个所述侧板(13)内侧设有所述后定位组件(50)的安装架(51),所述后定位组件(50)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架(51)上,所述下工作台(20)嵌入所述挡板(1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泵控折弯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定位组件(50)还包括第一X轴模组(52)、第二X轴模组(53)、斜拉旋转机构(54)、Z轴位移机构(55)和Y轴位移机构(56);所述Z轴位移机构(55)包括Z轴电机(551)、上顶板(552)、滚珠丝杆(553)、限位柱(554)、定位块(555)和下底板(556);所述Y轴位移机构(56)包括导轨(561)、滑块(562)、齿条(563)和Y轴电机(564);第一X轴模组(52)和第二X轴模组(53)的滑动板上分别设有一斜拉旋转机构(54),所述Y轴位移机构(56)的两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斜拉旋转机构(54),所述Y轴位移机构(56)设有两个与所述导轨(561)滑动连接的滑块(562),所述Z轴位移机构(55)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块(562)上,所述Y轴位移机构(56)的一侧设有一齿条(563);所述Z轴电机(551)的转轴穿过所述上顶板(552)与所述滚珠丝杆(553)固定连接,所述Z轴电机(551)固定连接所述上顶板(552);所述滚珠丝杆(553)的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书坚江海
申请(专利权)人:冠壹机械设备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