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海南大学专利>正文

智能蜂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910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01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蜂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蜂巢板;所述的蜂巢板由框架、固定板和升降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与所述的框架内,所述的升降板可在所述框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的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设置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蜂巢隔板,所述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组成一系列顶点朝下的正六边形的蜂巢;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升降板上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齿轮条一,在所述齿轮一的带动下控制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智能蜂箱,无需将蜂巢板取出,通过操作齿轮一即可完成取蜜的过程,仅需3‑5分钟,取蜜方式简单,效率大大提高。

Intelligent beehiv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ee breeding, and discloses an intelligent beehiv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 honeycomb plate arranged in the box body; the honeycomb plate is composed of a frame, a fixing plate and a lifting plate, the fixing plate is fixed and arranged in the frame, and the lifting plate can move vertically within the frame; the fixing plate and the lifting plate are uniformly arranged. A series of honeycomb baffl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and the honeycomb baffles are arranged correspondingly to form a series of hexagonal honeycombs with vertices facing downward; the side position of the lifting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the lifting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gear rack corresponding to the position of the gear one, and the lifting board is driven by the gear one to control the upward and downward movement of the lifting board. The intelligent beehive of the utility model does not need to take out the honeycomb plate, and can complete the process of honey extraction through the operation of gears. It only takes 3 to 5 minutes. The method of honey extraction is simple and the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蜂箱
本技术涉及蜜蜂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蜂箱。
技术介绍
养蜂过程中,取蜜是一个重要的操作步骤。而传统的人工取蜜,步骤繁琐,效率低下。在人工取蜜的过程中常常容易因为取蜜工具及环境因素导致蜂蜜被污染,酵母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微生物超标,给蜂蜜品质带来巨大负面影响。此外,人工取蜜容易受天气等影响,中午太热不能取蜜,阴雨天又因为蜂蜜防御性加强,易攻击取蜜者而无法取蜜。由于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大,严重影响了取蜜进程,进而耽误蜜蜂外出采集蜜而降低产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蜂箱,能够实现自动取蜜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养蜂效率。(自动取蜜是本专利的最大的亮点,而自动恒温相对比较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就把恒温放在了实施例中说明,在有益效果部分并未作为重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智能蜂箱,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蜂巢板;所述的蜂巢板由框架、固定板和升降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与所述的框架内,所述的升降板可在所述框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的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设置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蜂巢隔板,所述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组成一系列顶点朝下的正六边形的蜂巢;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齿轮一固定所述的框架上;所述的升降板上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齿轮条一,齿轮条一上设有轮齿区一,所述轮齿区一的轮齿与所述齿轮一相互咬合,利用齿轮一的转动控制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进一步,所述框架上,围绕所述齿轮一,还设有齿轮条二,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齿轮二;所述的升降板侧边与齿轮二之间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的第一螺钉的末端固定与所述的升降板的侧边上,其外螺旋部位与齿轮二上的内螺旋相扣合;所述的齿轮一可同时带动齿轮条一和齿轮条二向上移动,并且当齿轮条一上下移动时,所述的齿轮二保持不动,当齿轮条一停止上下移动时,齿轮条二带动齿轮二转动,利用螺旋的旋紧和松开,推动升降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一步,所述的齿轮条一上还设有非轮齿区一,所述的非轮齿区一设于所述的轮齿区一之下;所述齿轮条二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垂直与所述齿轮二的轮齿区二、非轮齿区二和轮齿区三;所述的轮齿区二对应所述的轮齿区一设置,所述的非轮齿区二对应所述的非轮齿区一设置;所述的轮齿区三对应所述的齿轮二设置;所述非轮齿区二的长度与所述轮齿区二的长度相等;所述轮齿区一的长度小于齿轮一周长的1/2。进一步,所述的轮齿区二之后还依次设有非轮齿区三和轮齿区四,所述的非轮齿区三的长度与非轮齿区二长度相同;对应所述的轮齿区四,还设有齿轮三;所述的升降板侧边与齿轮三之间连接有第二螺钉,所述的第二螺钉的末端固定与所述的升降板的侧边上,其外螺旋部位与齿轮三上的内螺旋相扣合。进一步,所述的蜂巢板底部设有导蜜槽,所述的导蜜槽与最底部的蜂巢相连通;所述的导蜜槽末端设有导蜜管,所述的箱体侧壁设有可容纳所述导蜜管的导蜜管出口;箱体上还设有太阳能板,箱体内侧设有温控系统;所述的箱体底部设有可伸缩支架,箱体的底板可拆卸。进一步,所述的齿轮一设有钥匙孔。进一步,所述的齿轮一设置对应所述升降板的上边缘设置。进一步,所述的轮齿区一的长度等于正六边形蜂巢边长的倍;并且所述的轮齿区一的轮齿垂直与沿着所述升降板延伸的方向设置。进一步,所述的箱体侧壁设有用于投喂的喂料口以及活动运输固定条,所述活动运输固定条对应所述的蜂巢板侧壁设置,并且可沿箱体侧壁向箱体内移动。进一步,所述的蜂巢隔板分别设置杂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边,所述的固定板有两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升降板的左右两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所述的智能蜂巢,固定板和升降板上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形成正六边形的蜂巢,可供蜜蜂储存蜂蜜。需要取蜜的时候,操纵齿轮一带动齿轮条一向上或者向下运动,使固定板和升降板上的蜂巢隔板位置错开,正六边形的蜂巢结构被破坏,固定板和升降板上的蜂巢隔板相互分开。由于固定板和升降板上蜂巢隔板形成的正六边形蜂巢的顶点朝下,固定板和升降板上的蜂巢隔板首尾相接设置,所以固定板和升降板分开后,在错开的位置,形成一从上到下相连通的通道。在重力作用下,原来储存在蜂巢中的蜂蜜即可自动沿通道流出。本技术所述的智能蜂箱,无需将蜂巢板取出,通过操作齿轮一即可完成取蜜的过程,完成自动取蜜只需要3-5分钟,蜂箱内所述的蜂巢板可同时取蜜,取蜜方式简单,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取蜜过程不受天气等环境因子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蜂蜜产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蜂巢板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蜂巢板升降板升起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蜂巢板升降板升起并且水平移动后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齿轮一和齿轮二的在蜂巢板上连接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齿轮一和齿轮二的在蜂巢板上连接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1的齿轮一和齿轮二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为为本技术智能蜂箱实施例2的齿轮一和齿轮二的连接方式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箱体,2为蜂巢板,21为框架,22为固定板,23为升降板,24为蜂巢隔板,3为齿轮一,31为连杆,4为齿轮条一,41为轮齿区一,5为齿轮条二,6为齿轮二,71为第一螺钉,72为第二螺钉,42为非轮齿区一,51为轮齿区二,52为非轮齿区二,53为轮齿区三,25为导蜜槽,26为导蜜管,11为导蜜管出口,32为钥匙孔,12为太阳能板,13为可伸缩支架,14为箱体的底板,15为喂料口,16为活动运输固定条,54为非轮齿区三,55为轮齿区四,8为齿轮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智能蜂箱,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蜂巢板2;所述的蜂巢板由框架21、固定板22和升降板23组成,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与所述的框架内,所述的升降板可在所述框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的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设置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蜂巢隔板24,所述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组成一系列顶点朝下的正六边形的蜂巢;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有齿轮一3,所述的齿轮一设置对应所述升降板的上边缘设置,所述的齿轮一通过连杆31固定所述的框架上;所述的升降板上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齿轮条一4,所述的齿轮条一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轮齿区一41,轮齿区一的轮齿与齿轮一相互咬合,利用齿轮一的转动控制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所述框架上还连接有设有齿轮条二5,齿轮条二围绕所述齿轮一但是垂直与齿轮二设置,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齿轮二6;所述的升降板侧边与齿轮二之间连接有第一螺钉71,所述的第一螺钉的末端固定与所述的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蜂巢板;所述的蜂巢板由框架、固定板和升降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与所述的框架内,所述的升降板可在所述框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的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设置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蜂巢隔板,所述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组成一系列顶点朝下的正六边形的蜂巢;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齿轮一固定所述的框架上;所述的升降板上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齿轮条一,齿轮条一上设有轮齿区一,所述轮齿区一的轮齿与所述齿轮一相互咬合,利用齿轮一的转动控制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蜂巢板;所述的蜂巢板由框架、固定板和升降板组成,所述的固定板固定设置与所述的框架内,所述的升降板可在所述框架内沿竖直方向移动;所述的固定板和升降板上均设置一系列首尾相接的蜂巢隔板,所述的蜂巢隔板相对应设置,组成一系列顶点朝下的正六边形的蜂巢;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有齿轮一,所述的齿轮一固定所述的框架上;所述的升降板上对应所述齿轮一的位置设有齿轮条一,齿轮条一上设有轮齿区一,所述轮齿区一的轮齿与所述齿轮一相互咬合,利用齿轮一的转动控制所述升降板上下移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架上,围绕所述齿轮一,还设有齿轮条二,所述升降板的侧边位置设置齿轮二;所述的升降板侧边与齿轮二之间连接有第一螺钉,所述的第一螺钉的末端固定与所述的升降板的侧边上,其外螺旋部位与齿轮二上的内螺旋相扣合;所述的齿轮一可同时带动齿轮条一和齿轮条二向上移动,并且当齿轮条一上下移动时,所述的齿轮二保持不动,当齿轮条一停止上下移动时,齿轮条二带动齿轮二转动,利用螺旋的旋紧和松开,推动升降板在水平方向上移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蜂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条一上还设有非轮齿区一,所述的非轮齿区一设于所述的轮齿区一之下;所述齿轮条二上从上到下依次设有垂直与所述齿轮二的轮齿区二、非轮齿区二和轮齿区三;所述的轮齿区二对应所述的轮齿区一设置,所述的非轮齿区二对应所述的非轮齿区一设置;所述的轮齿区三对应所述的齿轮二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万杰陈丹阳郑中兵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