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40379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包括内有电机的第一外管和套于第一外管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一外管沿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外管;两外管的分别端部安装有端盖、活塞和球头,外管的端部和对应的活塞通过凹槽铆压固定;第一外管内的中部形成分隔成两腔体的台阶,一腔体内设置电机,另一腔体内设有丝杆套杆、丝杆和弹簧,丝杆套杆穿过台阶与电机相连,丝杆的一端伸入丝杆套杆内,另一端形成挡块体,弹簧套于丝杆套杆外部且两端分别抵于台阶和挡块体上。当电机驱动丝杆套杆、丝杆运动时,弹簧伸开,台阶和挡块体能限制弹簧而防止其爆开,第一外管和第一活塞、及第二外管和第二活塞为铆压固定,能进一步地防止弹簧爆开,使撑杆具有可靠的安全性。

A strut structure for electric rear door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obile electric tail door support rod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outer tube with an electric motor inside and a second outer tube sleeved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outer tube and moving in a straight line direction relative to the first outer tube; end caps, pistons and ball heads are installed at the ends of the two outer tubes, and the ends of the outer tube and the corresponding pistons are riveted and fixed through grooves; the middle part of the first outer tube is formed into two parts. The step of the cavity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motor in one cavity, and a screw sleeve rod, a screw rod and a spring are arranged in the other cavity. The screw sleeve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motor through the step. One end of the screw sleeve rod extends into the screw sleeve rod, and the other end forms a block body. The spring is sleeved outside the screw sleeve rod and the two ends are respectively against the step and the block body. When the motor drives the screw sleeve rod and the screw rod to move, the spring extends, the step and the block body can restrict the spring and prevent it from bursting. The first outer tube and the first piston, the second outer tube and the second piston are riveted and fixed, which can further prevent the spring from bursting and make the supporting rod have reliabl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
本技术属于汽车尾门撑杆
,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电动尾门撑杆由电机驱动齿轮或蜗轮蜗杆式运动,加上弹簧。当尾门开启时尾门撑杆电机驱动齿轮或蜗轮蜗,弹簧伸开。同时当尾门关闭时,电机驱动齿轮或蜗轮蜗,弹簧压缩。在弹簧伸开的过程中,弹簧弹力过大尾门撑杆容易爆开。给行车人带来不便,并且尾门撑杆弹簧爆开时球头及其他金属件弹出来打到人非常危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包括内部安装有电机的第一外管和套设在第一外管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一外管沿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外管;第一外管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端盖,第一外管的端部内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两端分别抵于第一端盖和第一活塞上,第一外管的端部外安装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沿第一外管的轴向穿过第一端盖且通过沿径向设置的第一铆钉与第一活塞固定,其中,第一外管的端部沿环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活塞沿环向设有第二凹槽和与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外管的端部和第一活塞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铆压固定,第二外管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外管端部设置相同的第二端盖、第二活塞、第二球头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外管内的中部沿径向向中心形成台阶,该台阶使第一外管内部分隔成两个腔体,所述电机位于一个腔体内,另一腔体内设有丝杆套杆、丝杆和弹簧,丝杆套杆沿第一外管的轴向设置且丝杆套杆的一端穿过台阶与电机相连,丝杆的一端伸入丝杆套杆内且与丝杆套杆内部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形成与另一腔体直径相适应的挡块体,弹簧套于丝杆套杆外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台阶和挡块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球头通过沿第二外管的径向设置的第二铆钉、第三铆钉与第二活塞固定,第二铆钉和第三铆钉呈十字状布置且在第二外管的轴向上错开。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当电机驱动丝杆套杆、丝杆运动时,弹簧伸开,台阶和挡块体能够限制弹簧而防止其爆开,第一外管和第一活塞、及第二外管和第二活塞为铆压固定,能够进一步地防止弹簧爆开,使撑杆具有可靠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号如下:1第一外管2电机3第二外管4第一端盖5第一活塞6第一球头7第一铆钉8第一凹槽9第一密封圈10第三凹槽11第二端盖12第二活塞13第二球头14第二密封圈15第二铆钉16第三铆钉17台阶18丝杆套杆19丝杆20弹簧21挡块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实践本技术。尽管结合其优选的具体实施方案描述了本技术,但这些实施方案只是阐述,而不是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参见图1和图2,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包括内部安装有电机2的第一外管1和套设在第一外管1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一外管1沿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外管3,第一外管1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端盖4,第一外管1的端部内安装有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5的两端分别抵于第一端盖4和第一活塞5上,第一外管1的端部外安装有第一球头6,第一球头6沿第一外管1的轴向穿过第一端盖4且通过沿径向设置的第一铆钉7与第一活塞5固定,其中,第一外管1的端部沿环向设有第一凹槽8,第一活塞5沿环向设有第二凹槽和与第一凹槽8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凹槽10,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9,第一外管1的端部和第一活塞5通过第一凹槽8和第三凹槽10铆压固定。第二外管3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外管1端部设置相同的第二端盖11、第二活塞12、第二球头13和第二密封圈14,这边不再赘述,其中,第二球头13通过沿第二外管3的径向设置的第二铆钉15、第三铆钉16与第二活塞12固定,第二铆钉15和第三铆钉16呈十字状布置且在第二外管3的轴向上错开。第一外管1内的中部沿径向向中心形成台阶17,该台阶17使第一外管1内部分隔成两个腔体,所述电机2位于一个腔体内,另一腔体内设有丝杆套杆18、丝杆19和弹簧20,丝杆套杆18沿第一外管1的轴向设置且丝杆套杆18的一端穿过台阶17与电机2相连,丝杆19的一端伸入丝杆套杆18内且与丝杆套杆18内部螺纹连接,丝杆19的另一端形成与另一腔体直径相适应的挡块体21,弹簧20套于丝杆套杆18外部且弹簧20的两端分别抵于台阶17和挡块体21上。原始位置时,弹簧20为压缩状态。当电机2驱动丝杆套杆18,丝杆19在丝杆套杆18内沿轴向运动时,弹簧20伸开,台阶17和挡块体21能够限制弹簧20而防止其爆开,第一外管1和第一活塞5、及第二外管3和第二活塞12为铆压固定,能够进一步地防止弹簧20爆开,具有可靠的安全性。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技术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安装有电机的第一外管和套设在第一外管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一外管沿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外管;第一外管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端盖,第一外管的端部内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两端分别抵于第一端盖和第一活塞上,第一外管的端部外安装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沿第一外管的轴向穿过第一端盖且通过沿径向设置的第一铆钉与第一活塞固定,其中,第一外管的端部沿环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活塞沿环向设有第二凹槽和与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外管的端部和第一活塞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铆压固定,第二外管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外管端部设置相同的第二端盖、第二活塞、第二球头和第二密封圈;第一外管内的中部沿径向向中心形成台阶,该台阶使第一外管内部分隔成两个腔体,所述电机位于一个腔体内,另一腔体内设有丝杆套杆、丝杆和弹簧,丝杆套杆沿第一外管的轴向设置且丝杆套杆的一端穿过台阶与电机相连,丝杆的一端伸入丝杆套杆内且与丝杆套杆内部螺纹连接,丝杆的另一端形成与另一腔体直径相适应的挡块体,弹簧套于丝杆套杆外部且弹簧的两端分别抵于台阶和挡块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安装有电机的第一外管和套设在第一外管外侧并可相对于第一外管沿直线方向运动的第二外管;第一外管的端部安装有第一端盖,第一外管的端部内安装有第一活塞,第一活塞的两端分别抵于第一端盖和第一活塞上,第一外管的端部外安装有第一球头,第一球头沿第一外管的轴向穿过第一端盖且通过沿径向设置的第一铆钉与第一活塞固定,其中,第一外管的端部沿环向设有第一凹槽,第一活塞沿环向设有第二凹槽和与第一凹槽位置相对应的第三凹槽,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外管的端部和第一活塞通过第一凹槽和第三凹槽铆压固定,第二外管的端部安装有与第一外管端部设置相同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彩梅高志彪施海华张小伟
申请(专利权)人:领科汇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