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23562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9 2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下管柱和两个凸轮盘,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所述下管柱和另一个所述凸轮盘,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上延伸出缓冲件,所述下管柱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并能在所述缓冲槽中滑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由于缓冲件插入到缓冲槽中,当手柄打开时,缓冲件和缓冲槽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凸轮盘与周边部件之间产生碰撞,用于吸收碰撞震动,减少噪音。

Clamping system of steering str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lamping system for a steering pipe string, which comprises a clamping bolt, a handle, a lower pipe column and two cam discs. The clamping bolt passes through the handle in turn. One of the cam discs, the lower pipe column and the other cam disc extend a buffer piece on one of the cam discs, and the lower pipe column is provided with a buffer slot and the buffer insert. The utility model is inserted into the buffer tank and can slide in the buffer tank. In the utility model, because the buffer is inserted into the buffer slot, when the handle is opened, the buffer and the buffer slot play a buffer role to prevent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cam disc and the peripheral parts, so as to absorb the collision vibration and reduce the noi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
本技术涉及汽车转向管柱的
,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凸轮盘1′用于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当手柄2′锁紧时,凸轮盘1′会产生夹紧力来夹紧整个系统。当手柄2′打开时,凸轮盘1′产生的夹紧力消失,便于转向管柱的调整。但是在手柄2′打开时,惯性使凸轮盘1′与周边部件相互碰撞。操作人员会感觉到凸轮盘1′撞击时的手部撞击和噪声。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减弱凸轮盘与周边部件撞击和噪音的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减弱凸轮盘与周边部件撞击和噪音的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下管柱和两个凸轮盘,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所述下管柱和另一个所述凸轮盘,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上延伸出缓冲件,所述下管柱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并能在所述缓冲槽中滑动。进一步地,所述缓冲件包括延伸臂和弹性套,所述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盘的边缘连接;所述弹性套套设在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上,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延伸臂为L型。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槽为圆弧槽。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为矩形套,所述缓冲槽的端面为平面。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为圆柱套,所述缓冲槽的端面为圆弧面。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槽的上端面设置有弹性垫片。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套由橡胶,或彩棉,或毛毡制成。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垫片由橡胶,或彩棉,或毛毡制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由于缓冲件插入到缓冲槽中,当手柄打开时,缓冲件和缓冲槽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凸轮盘与周边部件之间产生碰撞,用于吸收碰撞震动,减少噪音。附图说明参见附图,本技术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仅仅用于说明的目的,而并非意在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图1是现有的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的爆炸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的凸轮盘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的下管柱的主视图。附图标记对照表:1′-凸轮盘2′-手柄1-夹紧螺栓2-手柄3-下管柱4-凸轮盘31-缓冲槽41-缓冲件311-弹性垫片411-延伸臂412-弹性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技术实质精神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相互替换的多种结构方式以及实现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仅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技术的全部或视为对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定或限制。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如图2-3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包括夹紧螺栓1、手柄2、下管柱3和两个凸轮盘4,夹紧螺栓1依次穿过手柄2,其中一个凸轮盘4、下管柱3和另一个凸轮盘4,其中一个凸轮盘4上延伸出缓冲件41,下管柱3上开设有缓冲槽31,缓冲件41插入到缓冲槽31中并能在缓冲槽31中滑动。具体为,两个凸轮盘4分别位于下管柱3的左右两侧。当手柄2锁紧时,手柄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凸轮盘4分别与下管柱3夹紧。当手柄2打开时,手柄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两个凸轮盘4与下管柱3分开。其中,如图2中,缓冲件41插入到缓冲槽31中。当手柄锁紧时,缓冲件41位于缓冲槽31的中部,当手柄打开时,缓冲件41向上转动,直到与缓冲槽31的上端面接触。当缓冲件41与缓冲槽31的上端面接触时,缓冲件41和缓冲槽31共同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凸轮盘4与下管柱3松开时,彼此之间产生碰撞和噪音。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缓冲件41包括延伸臂411和弹性套412,延伸臂411的一端与凸轮盘4的边缘连接;弹性套412套设在延伸臂411的另一端上,并插入到缓冲槽31中。延伸臂411从凸轮盘4的边缘沿下管柱3的长度方向延伸后,弯折90度,然后再朝向缓冲槽31的方向延伸,使得延伸臂411的另一端能够插入到缓冲槽31中。其中,下管柱3的长度方向为图2中的虚线的延伸方向。弹性套412包裹在延伸臂411的另一端,弹性套412在缓冲槽31中与缓冲槽31的内壁面接触。由于弹性套412具有一定的弹性,因此能够吸收震动和噪音。可选地,延伸臂411为L型。较佳地,如图5所示,缓冲槽31为圆弧槽。缓冲槽31在下管柱3上为一段圆弧槽,或扇形槽。圆弧槽的圆心为夹紧螺栓1的安装孔的中心。由于其中一个凸轮盘4随手柄2一起转动,缓冲件41随凸轮盘4一起转动,因此圆弧槽能够避免缓冲件41在转动的过程中与缓冲槽31发生干涉或在缓冲槽31中晃动。本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弹性套412为矩形套,缓冲槽31的端面为平面。当缓冲件41移动到缓冲槽31的上端面时,弹性套412的一个平面与缓冲槽31的上端面正好接触。可选地,弹性套412可以为圆柱套,缓冲槽31的端面可以为圆弧面。圆柱套的外壁正好与圆弧面匹配。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缓冲槽31的上端面设置有弹性垫片311。当缓冲件41与缓冲槽31的上端面接触时,弹性套412的外壁与弹性垫片311接触。弹性垫片311增加了吸收震动和噪音的性能。可选地,也可以不设置弹性垫片,仅设置弹性套412。可选地,缓冲槽31的整个内壁均可以涂覆上一层弹性材料,用于与弹性套412接触。可选地,弹性套412由橡胶,或彩棉,或毛毡制成,或其他任何弹性材料制成。可选地,弹性垫片311由橡胶,或彩棉,或毛毡制成,或其他任何弹性材料制成。本技术中由于缓冲件插入到缓冲槽中,当手柄打开时,缓冲件和缓冲槽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凸轮盘与周边部件之间产生碰撞,用于吸收碰撞震动,减少噪音。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原理和较佳的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若干其它变型,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下管柱和两个凸轮盘,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所述下管柱和另一个所述凸轮盘,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上延伸出缓冲件,所述下管柱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并能在所述缓冲槽中滑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包括夹紧螺栓、手柄、下管柱和两个凸轮盘,所述夹紧螺栓依次穿过所述手柄,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所述下管柱和另一个所述凸轮盘,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凸轮盘上延伸出缓冲件,所述下管柱上开设有缓冲槽,所述缓冲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并能在所述缓冲槽中滑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件包括延伸臂和弹性套,所述延伸臂的一端与所述凸轮盘的边缘连接;所述弹性套套设在所述延伸臂的另一端上,并插入到所述缓冲槽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夹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臂为L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振韬厉达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蒂森克虏伯汇众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