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及其制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2363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21: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涉及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正面电极上设有十二条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主栅线的两端均设置成分叉结构;相连电池片上的两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连接;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点宽为0.6mm,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线宽为0.1mm;相邻两细栅线之间的主栅线上还连接有小段栅线。本发明专利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以十二根主栅线、若干条细栅线,以及设置主栅线上的小段栅线所制成的十二主栅电池片,有效增强电流的收集效果;同时通过增加小段栅线,避免由于细栅线过细,印刷时容易堵网导致断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及其制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太阳能电池生产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以及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高效差异化产品成为各大企业竞争的王牌。使用高效率、高性价比光伏组件来降低度电成本已逐渐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方向和共识。太阳光从电池片正面进入电池,正面的金属电极会遮挡一部分光,这部分照在电极上的光能也就无法转变成电能,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希望栅线做的越细越好。而印刷栅线的目的在于传导电流,从电阻率的角度分析,栅线越细则导电横截面积越小,电阻损失越大,但栅线过细容易熬成印刷时堵网导致断栅,EL测试时断栅情况更是明显,造成EL降级比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通过以十二根主栅线、若干条细栅线,以及设置主栅线上的小段栅线所制成的十二主栅电池片,有效增强电流的收集效果;同时通过增加小段栅线,避免由于细栅线过细,印刷时容易堵网导致断栅。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所述正面电极上设有十二条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的两端均设置成分叉结构;相连电池片上的所述两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连接;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点宽为0.6mm,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线宽为0.1mm;相邻两所述细栅线之间的主栅线上还连接有小段栅线。进一步地,所述主栅线的宽度为0.1mm-0.2mm。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20-30um。进一步地,所述小段栅线宽度较细栅线的宽度宽5-10um。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的制造工艺,依次包括制绒、低压扩散、刻蚀、抗PID、PECVD、背电极印刷、背电场印刷、正电极印刷、烧结、测试分选、组装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扩散采用两步扩散,包括第一次磷源扩散和第二次磷源扩散;所述第一次磷源扩散:使内、外炉腔内的温度稳定在835±0.5℃范围内,向内炉腔内通入大氮、小氮和氧气,对晶体硅片进行第一次磷源扩散,小氮流量为1150±50sccm,小氮流量为115±5sccm,氧气流量为180±20sccm,第一次磷源扩散时间为15±1min,内、外炉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50±5mbar范围内;所述第二次磷源扩散:使内、外炉腔内的温度稳定在835±0.5℃范围内,向内炉腔内通入大氮、氧气以及携带磷源的小氮,对晶体硅片进行第二次磷源扩散,小氮流量为1150±50sccm,小氮流量为180±20sccm,氧气流量为110±10sccm,第二次磷源扩散时间为15±1min,内、外炉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50±5mbar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抗PID包括将所述刻蚀后的电池片置于臭氧气氛中进行初步氧化,在所述电池片表面形成第一二氧化硅薄膜;再将初步氧化后的电池片置于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腔体中,真空条件下,以含有二氧化氮的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在所述第一二氧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二二氧化硅薄膜;向所述腔体中通入第一混合气体,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气体中含有体积比为1:3~6的硅烷和氨气,在所述第二二氧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一氮化硅薄膜;以及向所述腔体中通入第二混合气体,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气体中含有体积比为1:7~9的硅烷和氨气,在所述第一氮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二氮化硅薄膜,得到抗PID电池片。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通过以十二根主栅线、若干条细栅线,以及设置主栅线上的小段栅线所制成的十二主栅电池片,有效增强电流的收集效果;同时通过增加小段栅线,避免由于细栅线过细,印刷时容易堵网导致断栅;确保了EL测试的合格,EL合格率提升约1%。2、本专利技术的主栅线的端部采用分叉设计,确保可有效收集电流的同时,增加部分受光面积,同时避开主栅线焊接时的起焊点,利于焊接时有效释放热应力,减少起焊点隐裂;同时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显著降低银浆耗量。3、本专利技术在现有两步透氧扩散工艺基础上增加前氧浓度、增加第二步扩散源流量,增加表面掺杂浓度,提升片内方阻均匀性,降低串联电阻,提升短路电流及开路电压,通过更均匀的方阻分布结合优化的烧结条件,从而获得更高的转换效率提升。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所述正面电极上设有十二条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的两端均设置成分叉结构;相连电池片上的所述两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连接;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点宽为0.6mm,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线宽为0.1mm;相邻两所述细栅线之间的主栅线上还连接有小段栅线。进一步地,所述主栅线的宽度为0.1mm-0.2mm。进一步地,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20-30um。进一步地,所述小段栅线宽度较细栅线的宽度宽5-10um。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的制造工艺,依次包括制绒、低压扩散、刻蚀、抗PID、PECVD、背电极印刷、背电场印刷、正电极印刷、烧结、测试分选、组装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扩散采用两步扩散,包括第一次磷源扩散和第二次磷源扩散;所述第一次磷源扩散:使内、外炉腔内的温度稳定在835±0.5℃范围内,向内炉腔内通入大氮、小氮和氧气,对晶体硅片进行第一次磷源扩散,小氮流量为1150±50sccm,小氮流量为115±5sccm,氧气流量为180±20sccm,第一次磷源扩散时间为15±1min,内、外炉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50±5mbar范围内;所述第二次磷源扩散:使内、外炉腔内的温度稳定在835±0.5℃范围内,向内炉腔内通入大氮、氧气以及携带磷源的小氮,对晶体硅片进行第二次磷源扩散,小氮流量为1150±50sccm,小氮流量为180±20sccm,氧气流量为110±10sccm,第二次磷源扩散时间为15±1min,内、外炉腔内的压力维持在150±5mbar范围内。进一步地,所述抗PID包括将所述刻蚀后的电池片置于臭氧气氛中进行初步氧化,在所述电池片表面形成第一二氧化硅薄膜;再将初步氧化后的电池片置于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腔体中,真空条件下,以含有二氧化氮的气体作为反应气体在所述第一二氧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二二氧化硅薄膜;向所述腔体中通入第一混合气体,其中,所述第一混合气体中含有体积比为1:3~6的硅烷和氨气,在所述第二二氧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一氮化硅薄膜;以及向所述腔体中通入第二混合气体,其中,所述第二混合气体中含有体积比为1:7~9的硅烷和氨气,在所述第一氮化硅薄膜上沉积第二氮化硅薄膜,得到抗PID电池片。结论:本专利技术制备的十二主栅电池片,电池正面单耗下降30%,受光面积增加约1%,短路电流提升大于50mA转换效率提高0.1%,生产过程中银浆耗量降低40%左右,EL合格率提升约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极上设有十二条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的两端均设置成分叉结构;相连电池片上的所述两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连接;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点宽为0.6mm,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线宽为0.1mm;相邻两所述细栅线之间的主栅线上连接有小段栅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包括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电极上设有十二条相互平行的主栅线和若干条细栅线;所述主栅线的两端均设置成分叉结构;相连电池片上的所述两主栅线采用点线相连的方式连接;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点宽为0.6mm,所述点线相连的方式中的线宽为0.1mm;相邻两所述细栅线之间的主栅线上连接有小段栅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栅线的宽度为0.1mm-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细栅线的宽度为20-30u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段栅线宽度较细栅线的宽度宽5-10um。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所述的一种十二主栅电池片的制造工艺,依次包括制绒、低压扩散、刻蚀、抗PID、PECVD、背电极印刷、背电场印刷、正电极印刷、烧结、测试分选、组装成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扩散采用两步扩散,包括第一次磷源扩散和第二次磷源扩散;所述第一次磷源扩散:使内、外炉腔内的温度稳定在835±0.5℃范围内,向内炉腔内通入大氮、小氮和氧气,对晶体硅片进行第一次磷源扩散,小氮流量为1150±50sccm,小氮流量为115±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雅费春燕赵沁赵卫东赵枫朱广和李向华顾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东鋆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