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晶硅组件电池片基本都采用金属焊带连接。这种连接方式有三个比较明显的缺陷:一是金属焊带和电池片间隙占用组件正面的受光面积;二是金属焊带存在线损;三是焊带受温度变化周期热胀冷缩容易发生断裂和腐蚀,这三种方式均对组件的转换效率和性能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结构简单,电池片间间隙小,减少焊带损耗,且电池组件的可靠性高,光电转换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在于,提供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制备方法,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工艺步骤,成本较低,易于推广,光电转换效率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依次层叠排布,形成电池串,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至少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正面电极和第一背面电极,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均设有横向主栅和纵向副栅,所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依次层叠排布,形成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正面电极和第一背面电极,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均设有横向主栅和纵向副栅,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中的至少之一设有触点,所述触点设于横向主栅的端部;所述触点所在的纵向副栅方向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将纵向副栅隔断,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沿着所述贯穿孔的四周设有隔离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的长边重叠,形成面接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共用触点连接,然后对贯穿孔灌注主栅浆料,并通过烧结形成电池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太阳能电池片,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依次层叠排布,形成电池串,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一正面电极和第一背面电极,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均设有横向主栅和纵向副栅,所述第一正面电极、第一背面电极中的至少之一设有触点,所述触点设于横向主栅的端部;所述触点所在的纵向副栅方向上设有贯穿孔,贯穿孔将纵向副栅隔断,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沿着所述贯穿孔的四周设有隔离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的长边重叠,形成面接触;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片通过共用触点连接,然后对贯穿孔灌注主栅浆料,并通过烧结形成电池串。2.如权利要求1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为经过预处理后的整片硅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处理依次包括:在整片硅片的正背面形成绒面、扩散形成PN结、掺杂、背面抛光、正背面沉积钝化膜、背面开槽。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上设有触点,所述触点设于横向正面主栅的端部,所述贯穿孔设于触点上或触点所在的纵向副栅上,所述第一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沿着所述贯穿孔的四周设有隔离带;每一太阳能电池片的正面电极的触点设于前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背面,与前一片太阳能电池片的横向背面主栅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触点为圆形触点、矩形触点、正多边形触点或线形触点。6.如权利要求1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片还包括第二太阳能电池片,第二太阳能电池片包括第二正面电极和第二背面电极,所述第二正面电极、第二背面电极均设有横向主栅,所述第二正面电极、第二背面电极中的至少之一设有纵向主栅,所述纵向主栅与横向主栅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贯孔双面直连太阳能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结彬,林纲正,陈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爱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