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架和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17793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7: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架和托架。排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至少两根第一竖梁和至少一根第一加强斜梁;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分别设置在第一竖梁的两端;第一加强斜梁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连接,且第一加强斜梁的两端还同时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竖梁连接。托架包括底架和多个上述任一项的排架;排架设置在底架上;多个排架平行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横梁对桥底面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横梁对第一竖梁和第一横梁进行支撑,通过第一加强斜梁增加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一竖梁之间的连接强度,进而保证了排架对桥梁的支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架和托架,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安装省时省力,提高了作业效率。

Bent and bracket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bridg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bent and a bracket. The bent includes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second cross beam, at least two first vertical beams and at least one first reinforced inclined beam;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are located at both ends of the first vertical beam;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einforced inclined beam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ross beam and the second cross beam,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first reinforced inclined beam are also connected with the two adjacent first vertical beams at the same time. The bracket comprises a chassis and a bent of any of the above items; the bent is arranged on the chassis; and a plurality of bents are arranged in parallel. The invention supports the bottom of the bridge by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first vertical beam and the first cross beam by the second cross beam, and increases the connection strength between the first cross beam, the second cross beam and the first vertical beam by the first reinforced skew beam, thereby ensuring the support of the bent to the bridge. The bent and bracke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adjustment, time-saving and labor-saving installation, and improves opera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架和托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架和托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国家铁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铁路桥梁施工数量日益增多,而连续梁挂篮施工技术具有设备少、支架少以及不受跨度限制等优势被广泛运用于铁路桥梁的建造中,连续梁的施工工艺也日趋成熟,但是在施工过程中,0#块施工往往是桥梁施工的重点、难点。常规大跨度连续梁0#块施工采用落地钢管柱支架法,该方法受地形条件影响较大,对水中墩钢管柱支架施工难度大,成本高;常规水中连续梁主墩0#块施工鹰架法施工或三角托架施工。而常规的三角托架结构施工连续梁0#块时托架顶部常采用钢管支架或碗扣架作为受力支承结构,支架搭设时每根支架支撑底部必须放置在下部托架上保证受力良好,且碗扣架搭设完还需标高调整并在支架顶托上布置方木支撑连续梁底模,采用此方法施工费时费力,标高调整难度大,支承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架和托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排架,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至少两根第一竖梁和至少一根第一加强斜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斜梁的两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至少两根第一竖梁和至少一根第一加强斜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斜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且两端还同时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竖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至少两根第一竖梁和至少一根第一加强斜梁;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所述第一加强斜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所述第二横梁连接,且两端还同时分别与相邻的两根第一竖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的长度不同;各个所述第一竖梁的长度均不相同,且平行设置;最长的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一端连接;最短的所述第一竖梁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梁的另一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适应架;所述适应架设置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端部;且所述适应架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组成的平面为同一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适应架包括延长梁、底梁、第二竖梁和第二加强斜梁;所述延长梁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横梁的一端连接,且与所述第一横梁设置在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竖梁与所述第一竖梁平行设置;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林段君良付超徐刚何莉莉薛国强孙俊丽陈虹坤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