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984年于日本巨峰葡萄上首次发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最早称花叶病),该病在日本山梨县葡萄园造成严重危害。一些敏感品种(如巨峰、先锋、立川无核、康拜尔早生)感染该病后,植株生长减弱,春季萌芽延迟,并且表现茎内坏死、短节、花叶、果粒小、果外变色和果内坏死等症状。病株摩擦接种菎诺藜后,发现了一种大小为740×12nm的线形病毒,命名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berryinnernecrosisvirus,GINV)。GINV属发状病毒属(Trichovirus)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由3个开放阅读框组成,分别编码复制酶(RP)、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2016年,该病毒在我国葡萄上首次报道,并初步表明GINV与葡萄表现褪绿斑驳和环斑症状发生相关。对来自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95个葡萄样品进行GINV检测,结果显示GINV在我国葡萄上的检出率为35.9%,在表现明显环斑症状的葡萄上的检出率为94.1%,已严重影响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1‑4978位所示的DNA片段和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4962‑7229位所示的DNA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方式连接至植物表达载体中,得到含有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即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1-4978位所示的DNA片段和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4962-7229位所示的DNA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方式连接至植物表达载体中,得到含有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即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含有35S启动子;所述35S启动子用于启动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表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含有核酶基因。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为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任芳,胡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