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216940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8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该侵染性克隆载体是将分段扩增的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方式,连接至含有双35S启动子和核酶HDV‑RZ的pCB301‑2x35S‑HDVRZ‑NOS载体而获得。通过冻融法将此载体转入农杆菌EHA105感受态细胞,并通过农杆菌接种西方烟草和葡萄验证其侵染性。本发明专利技术构建的GINV侵染性克隆能够在农杆菌EHA105菌株中稳定、高效表达,并能成功侵染西方烟草和葡萄寄主。GINV侵染性克隆的获得,使得GINV的研究易于在DNA水平上操作,为后续开展GINV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
,具体涉及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克隆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1984年于日本巨峰葡萄上首次发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最早称花叶病),该病在日本山梨县葡萄园造成严重危害。一些敏感品种(如巨峰、先锋、立川无核、康拜尔早生)感染该病后,植株生长减弱,春季萌芽延迟,并且表现茎内坏死、短节、花叶、果粒小、果外变色和果内坏死等症状。病株摩擦接种菎诺藜后,发现了一种大小为740×12nm的线形病毒,命名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Grapevineberryinnernecrosisvirus,GINV)。GINV属发状病毒属(Trichovirus)的成员之一,其基因组由3个开放阅读框组成,分别编码复制酶(RP)、移动蛋白(MP)和外壳蛋白(CP)。2016年,该病毒在我国葡萄上首次报道,并初步表明GINV与葡萄表现褪绿斑驳和环斑症状发生相关。对来自我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95个葡萄样品进行GINV检测,结果显示GINV在我国葡萄上的检出率为35.9%,在表现明显环斑症状的葡萄上的检出率为94.1%,已严重影响了我国葡萄的产量和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1‑4978位所示的DNA片段和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4962‑7229位所示的DNA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方式连接至植物表达载体中,得到含有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即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的构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1-4978位所示的DNA片段和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第4962-7229位所示的DNA片段通过无缝克隆方式连接至植物表达载体中,得到含有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重组表达载体;所述重组表达载体即为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侵染性全长cDNA克隆;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基因组全长cDNA序列如序列表中序列1所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含有35S启动子;所述35S启动子用于启动所述葡萄浆果内坏死病毒全长cDNA的表达。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含有核酶基因。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表达载体为p...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旭东董雅凤张尊平任芳胡国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