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903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散热装置,所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和贯穿机壳的转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座、骨架和扇叶,所述基座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骨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呈L型,所述骨架从机壳的正面延伸至机壳的侧面,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散热筋,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之间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位于机壳内。采用这样的方案后,无刷电机在保证自身密封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
本技术涉及无刷电机领域,尤其指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
技术介绍
无刷电机是现在市场上常用的一种电机,相比较与有刷电机,无刷电机具有噪音小,免维护,耗电少,寿命长等诸多优点而被广泛使用。无刷电机在使用的过程中通常会面临发热的问题,尤其是无刷电机中的控制器和定子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无法散发出去,会导致无刷电机内部温度升高,影响无刷电机的正常运行。目前,对于无刷电机冷却最常用的方式是风冷。通过添加扇页来加快无刷电机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带走无刷电机传递到空气中的热量。但是这种散热方式存在的弊端在于只能带动小范围内的空气流动,且由于无刷电机的机壳与空气接触的面积过小,导致散热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在无刷电机内设置风扇,在无刷电机的机壳上设置通孔,通过风扇的转动将无刷电机内部的热量散发出来,虽然散热效果有一定的提升,但是杂质和水分容易通过通孔进入无刷电机的内部,影响无刷电机的正常运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该无刷电机在保证自身密封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散热装置,所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和贯穿机壳的转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座、骨架和扇叶,所述基座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骨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呈L型,所述骨架从机壳的正面延伸至机壳的侧面,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散热筋,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之间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位于机壳内。采用这一结构,在电机运行时,转轴的转动带动扇叶的转动,扇叶的转动带动机壳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散热;扇叶呈L型,因此机壳的侧面和正面的空气均能流动,同时机壳侧面设有散热筋,进一步增大了机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管位于机壳内,机壳内部的热量能更快捷地传导至散热管上,并通过扇叶促使空气流动将热量散发出去。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直径为6mm—10mm,所述通孔的数量至少为8个。采用这一结构,能保证散热效果。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采用这一结构,能方便无刷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的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与安装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机壳为铸铝件。采用这一结构,能加快无刷电机内部的热量的传导。进一步的:所述骨架的数量至少为8条。进一步的:所述无刷电机还包括编码器,所述机壳上设有凹槽,所述编码器固定于凹槽内,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用于封闭凹槽的保护盖,所述保护盖与机壳螺纹连接,所述保护盖上与机壳接触的一侧设有弹性垫。采用这一结构,能提高无刷电机中编码器的抗潮能力。进一步的:所述保护盖的侧面设有用于辅助保护盖旋转的助力件。采用这样的方案后,无刷电机在保证自身密封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外散热式无刷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外散热式无刷电机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保护盖未安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机壳,2、转轴,3、基座,4、骨架,5、扇叶,6、编码器,11、散热筋,12、通孔,13、散热管,14、安装板,15、安装孔,16、凹槽,17、保护盖,18、助力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图1—图3所示,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包括电机主体、散热装置,所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1和贯穿机壳1的转轴2,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座3、骨架4和扇叶5,所述基座3与转轴2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骨架4的一端与基座3固定连接,所述扇叶5与骨架4固定连接,所述骨架4呈L型,所述骨架4从机壳1的正面延伸至机壳1的侧面,所述机壳1的侧面设有散热筋11,所述机壳1的侧面设有通孔12,且所述通孔12之间连接有散热管13,所述散热管13位于机壳1内。采用这一结构,在电机运行时,转轴2的转动带动扇叶5的转动,扇叶5的转动带动机壳1表面的空气流动,从而加快散热;扇叶5呈L型,因此机壳1的侧面和正面的空气均能流动,同时机壳1侧面设有散热筋11,进一步增大了机壳1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提升散热效率;散热管13位于机壳1内,机壳1内部的热量能更快捷地传导至散热管13上,并通过扇叶促使空气流动将热量散发出去。另外的,为了保证较好的散热效果,通孔12的直径为6mm—10mm,通孔12的数量至少为8个,骨架4的数量至少为8条。其次,机壳1为铸铝件,能加快无刷电机内部的热量的传导。为了便于无刷电机的安装,机壳1上设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设有安装孔15,机壳1与安装板14可以为一体结构。无刷电机通常还包括编码器6,为了避免编码器6受潮而影响正常工作,机壳1上设有凹槽16,编码器6固定于凹槽16内,并用保护盖17来封闭凹槽16,保护盖17与机壳1螺纹连接,保护盖17上与机壳1接触的一侧设有弹性垫。为了便于旋转保护盖17,在保护盖17的侧面设有用于辅助保护盖17旋转的助力件18。采用这样的方案后,无刷电机在保证自身密封性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保证电机的正常运转。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散热装置,所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和贯穿机壳的转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座、骨架和扇叶,所述基座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骨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呈L型,所述骨架从机壳的正面延伸至机壳的侧面,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散热筋,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之间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位于机壳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主体、散热装置,所述电机主体包括机壳和贯穿机壳的转轴,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基座、骨架和扇叶,所述基座与转轴的后端固定连接,所述骨架的一端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扇叶与骨架固定连接,所述骨架呈L型,所述骨架从机壳的正面延伸至机壳的侧面,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散热筋,所述机壳的侧面设有通孔,且所述通孔之间连接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位于机壳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的直径为6mm—10mm,所述通孔的数量至少为8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散热式无刷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海峰胡少枚李俊凯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盛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