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207532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包括钢壳、电芯、USB座和帽头部件,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平行于电芯高度方向的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的两端均超出电芯,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一端分别与电芯负极端镍带相连接,第一金属带的另一端连接负极引出导线,第二金属带的另一端与钢壳相连接,电芯正极端镍带与正极引出导线相连接,正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负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电芯以负极端朝下的方式配套置于钢壳内,USB座的外壳配套套在钢壳上端内并部分外露,帽头部件配套卡罩住USB座的USB接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二次锂离子电池,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稳固性较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二次锂离子电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二次电池,特别涉及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发展,二次电池的性能有了快速的提升,同时其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尤其是二次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可循环使用的特点,因而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二次电池中的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手机、笔记本电脑、照相机的主要供电电池,并且在许多一次电池的传统应用领域例如遥控器、手电筒、玩具等,二次电池也逐步在将一次电池替代。通常情况下,二次电池替代一次电池进行使用,首先需要对二次电池进行包装,例如采用二次聚合物锂离子电芯作为基础来进行包装,将二次聚合物锂离子电芯塞入到外壳中,并且设置必要的部件如帽头部件,将帽头部件与外壳进行装配。通常的电池组装过程,往往依靠压接、铆接等方式来实现电池内部的电连接,考虑到电芯尺寸的偏差,以及塞入钢壳时为保证负极金属带与钢壳接触良好,往往要将负极金属带折叠,以使得电芯装入钢壳内部的时候,负极金属带能够与钢壳内壁形成一种紧接触,但是这种紧接触很难把控,若负极金属带折叠次数过多,则电芯加上负极金属镍带的最大总直径可能远大于钢壳内径,电芯则难以塞入钢壳;反过来,如果负极金属待折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壳、电芯、USB座和帽头部件,所述USB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PCB板,所述底座外壳的顶部设置USB接头,所述USB接头的正极输入端与PCB板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的负极输入端与PCB板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外罩有USB接头外壳,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平行于电芯高度方向的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的两端均超出电芯,所述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一端分别与电芯负极端镍带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另一端连接负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另一端与钢壳相连接,所述电芯正极端镍带与正极引出导线相连接,所述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二次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壳、电芯、USB座和帽头部件,所述USB座包括底座外壳,所述底座外壳内设置有PCB板,所述底座外壳的顶部设置USB接头,所述USB接头的正极输入端与PCB板的正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的负极输入端与PCB板的负极输出端相连接,所述USB接头外罩有USB接头外壳,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平行于电芯高度方向的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所述第一金属带和第二金属带的两端均超出电芯,所述第一金属带、第二金属带的一端分别与电芯负极端镍带相连接,所述第一金属带的另一端连接负极引出导线,所述第二金属带的另一端与钢壳相连接,所述电芯正极端镍带与正极引出导线相连接,所述正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正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负极引出导线与USB座中PCB板的负极输入端相连接,所述电芯以负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宏兵陈晓峰陈鹏飞胡顺华龚颖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储能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