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201700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5 2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其包括液压油缸以及与液压油缸的活塞杆连接固定的成型模芯;底部成型限位模块,其与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的活塞杆连接固定;可旋转夹持模块,其包括旋转夹持块以及固定轴;毗邻所述的底部成型限位模块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PIC控制模块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采用PIC自动控制,可自动化、程序化生产;使用位移传感测量,能够精确控制构件位移从而精确控制角度;液压油缸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能够精密控制成型模芯的进给;中间加压方式与可调节成型速度,材料变形均匀、平行度高。

A Shaping Device for Anti-vibration Bar of Nuclear Power Evaporato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haping device for anti-vibration bars of nuclear power evaporators, which comprises a shaping die core connected and fixed with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nd the piston rod of the hydraulic cylinder; a shaping limit module at the bottom, which is connected and fixed with the piston rod of the cylinder device at the lower part of the equipment; a rotating clamping module, which includes a rotating clamping block and a fixed shaft; and a shaping limit module at the bottom adjacent to the said device. The displacement sens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PIC control module. The anti-vibration bar form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PIC automatic control, which can be produced automatically and programmatically; displacement sensing measurement is used to accurately control the displacement of components and thus precisely control the angle; hydraulic cylinder is driven by servo motor, which can precisely control the feed of the forming core; the middle pressure mode and the adjustable forming speed are used, and the material deformation is uniform and the parallelism is hig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
本技术涉及核电设备
,特别设计一种应用于第三代核电蒸汽发生器领域的抗振条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AP1000是我国首次引进的由美国西屋公司设计的第三代蒸汽发生器非能动压水反应堆,相比法国设计我国自主转化的CPR1000反应堆具有第三代先进轻水堆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但是相对CPR1000蒸汽发生器的抗振条,AP1000的抗振条数量多,角度多,尺寸差别大,CPR1000抗振条仅仅有3个角度,而AP1000抗振条有489个角度;参见图1所示的抗振条100,其底部的弯制区的半径是固定的,而多个抗振条的角度A不相同,即图中的D、E的尺寸不同。这就对抗振条的尺寸、角度、弯角处增厚区的厚度均匀度与抗振条整体平面度有很高的要求,尤其重要的是对于弯制区域R区的平面度要求≤0.025mm。弯制后R区不可避免要增厚,传统弯管机弯制的抗振条是固定一边进行弯制,成型过程中两边因受力不同往往不在一个平面上,这样成型过程材料塑性变形不均匀,造成R处扭曲变形,对后续上下平面增厚区打磨带来很大的困难。传统弯管机弯制不能控制材料的微小的回弹量,弯制时均需重复性的输入角度数值,不能实现程序化,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的抗振条成型装置存在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可以对抗振条的尺寸进行精准控制,提高了抗振条产品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包括设备上部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抗振条弯制区域R角的成型模芯连接固定,成型模芯与模板固定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驱动下沿导杆来回运动,导杆的上端与液压油缸的固定板连接固定,下端与下模板连接固定,底部成型限位模块与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的活塞杆连接固定,可旋转夹持模块包括旋转夹持块以及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与气缸装置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毗邻所述的底部成型限位模块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PIC控制模块连接。优选的,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伺服电机驱动。再优选的,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为电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抗振条成型装置采用PIC自动控制,可自动化、程序化生产;使用位移传感测量,能够精确控制构件位移从而精确控制角度;液压油缸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能够精密控制成型模芯的进给;中间加压方式与可调节成型速度,材料变形均匀、平行度高。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本技术前述的和其他的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所示为AP1000核电反应堆蒸汽发生器的抗振条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的成型过程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图中元件标号及名称如下:11—液压油缸,12—导杆,13—成型模芯,14—底部成型限位模块,15—可旋转夹持模块,16—位移传感器,17—气缸装置。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本技术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优点详述如下。参照图3所示的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所述的抗振条成型装置包括设备上部的液压油缸11,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112与抗振条弯制区域R角的成型模芯13连接固定,成型模芯13与模板132固定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112的驱动下沿导杆12来回运动,导杆12的上端与液压油缸11的固定板114连接固定,下端与下模板134连接固定,底部成型限位模块14与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17的活塞杆172连接固定,可旋转夹持模块15包括旋转夹持块151以及固定轴152,所述的固定轴152与气缸装置17的固定板174连接固定,毗邻所述的底部成型限位模块14设置有位移传感器16,所述的位移传感器16与PIC控制模块(未图示)连接。结合图2所示的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的成型过程示意图,开始抗振条弯制成型时,抗振条原料条放置在可旋转夹持模块15上固定,首先在控制柜的PIC控制模块的操作界面上选择要成型的角度,然后上部的液压油缸11启动,带动成型模芯13下行,成型模芯接触抗振条成型开始,底部成型限位模块14开始移动,位移传感器16开始计数,到达预设定的位置后,液压油缸11传动停止,停留一预定时间,液压油缸11带动成型模芯13向上退出,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向上将工件推出,各工作部件退回到原始状态,成型完成;然后可以进行下一个抗振条的成型。在一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液压油缸通过伺服电机驱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为电传感器。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采用中间加压双边弯制方式使抗振条成型,可编程PIC参数设置,通过控制成型模芯的进给量控制角度大小;抗振条材料水平夹持放置,成型模芯通过液压油缸装置进行移动,抗振条两边通过可根据角度旋转的固定夹持模块进行相对固定,底部成型限位模块通过连接着位移传感器的气缸装置来限制成型模芯的位移,实现弯制角度和尺寸控制。本技术的抗振条成型装置采用PIC自动控制,可自动化、程序化生产;使用位移传感测量,能够精确控制构件位移从而精确控制角度;液压油缸通过伺服电机驱动,能够精密控制成型模芯的进给;中间加压方式与可调节成型速度,材料变形均匀、平行度高。本技术并不局限于所述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即公开范围内,仍可作一些修正或改变,故本技术的权利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限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振条成型装置包括设备上部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抗振条弯制区域R角的成型模芯连接固定,成型模芯与模板固定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驱动下沿导杆来回运动,导杆的上端与液压油缸的固定板连接固定,下端与下模板连接固定,底部成型限位模块与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的活塞杆连接固定,可旋转夹持模块包括旋转夹持块以及固定轴,所述的固定轴与气缸装置的固定板连接固定,毗邻所述的底部成型限位模块设置有位移传感器,所述的位移传感器与PIC控制模块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核电蒸发器抗振条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振条成型装置包括设备上部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的活塞杆与抗振条弯制区域R角的成型模芯连接固定,成型模芯与模板固定并在液压油缸的活塞杆的驱动下沿导杆来回运动,导杆的上端与液压油缸的固定板连接固定,下端与下模板连接固定,底部成型限位模块与设备下部的气缸装置的活塞杆连接固定,可旋转夹持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大凤邵兴明刘威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华合金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