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9972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05 14: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销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成型模件的凸出部件与V型槽配合形成规则的、精确的弯折角度及相邻近距离的弯折角的实现;通过改进上固定座来实现重量的减轻。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成型角度更精确、弯折角可以相近较近。

An improved bending die for bus ba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ic power and mechanical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improved bending die for bus bar, which has a lower fixing seat, an upper fixing seat, a forming die, a top rod, a lower fixing part, an upper fixing part and a pin shaft,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bearing parts. I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gular and accurate bending angles and phases are formed by the cooperation of the protruding parts of the forming die and the V-groove. The bending angle of the adjacent distance is realized, and the weight is reduced by improving the upper fixed seat.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has the following beneficial technical effects: simpler structure, lighter weight, more accurate forming angle, and similar bending ang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
技术介绍
母线排是电力领域中常用的导电载体,通常用在变电站进、进出的输电线路中、高要求的技地线、电力/电气柜等中;目前在变电一次设备安装方面,为严格落实安装规范及技术要求,硬母线的弯制应采用冷弯而不得采取热弯。但因现在各厂家安装尺寸不一,形状各异,对硬母线的弯制形状增加难度;弯制硬母线的设备已不满足现场的需求。专利号为:201220065856.3、名称为:母线排折弯机,其可以用于弯折母线排,但是,其主要存在以下缺陷:(1)弯折角度不理想,不能达到期望的要求;(2)比较笨重;(3)使用不够灵活,不能折相离较近的弯母线排。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母线排折弯机进行了改进,本申请中,申请人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销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座上具有下成型模件孔,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下固定座的近后端处具有下固定座孔;所述上固定座上具有上连接孔;所述承力部件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螺栓、固定夹板、固定螺母构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垂直,且第一连接板的轴线垂直平分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近后端中央具有上成型模件孔,上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两根连接螺栓分别从第二连接板后端表面向后延伸,固定夹板上具有供两根连接螺栓穿过的固定夹板孔;所述成型模件靠近后端具有凸出部件;所述顶杆由顶杆左前端、顶杆右前端、顶杆连接部、顶杆延伸轴构成,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之间形成V型槽,顶杆连接部位于顶杆左前端及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延伸轴位于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为一体式结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连在一起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延伸轴连接在一起的;所述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下固定块,每个下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下固定块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上下贯穿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下连接孔;所述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上固定块,每个上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固定块孔,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中连接孔;所述成型模件的下端放置在下成型模件孔中,固定部件穿过下固定部件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再穿过下固定座的下固定座孔将下固定部件与下固定座固定在一起;上固定部件的上固定块嵌入到相邻的下固定块的间隙中,销轴穿过下固定块孔、上固定块孔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固定在一起;固定元件穿过中连接孔及上连接孔将上固定部件与上固定座固定;顶杆的顶杆延伸轴穿过下连接孔、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形成的空隙并固定的压缩机械的输出轴上,顶杆连接部的直径大于下连接孔的内径,V型槽正对成型模件的凸出部件;连接螺栓穿过上固定座近后端的两侧然后穿过固定夹板孔,固定螺母固定在穿出固定夹板孔的连接螺栓上,上成型模件孔套在成型模件的上方。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销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座上具有下成型模件孔,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下固定座的近后端处具有下固定座孔;所述上固定座的近前端处具有上固定座孔,上固定座孔之间具有上连接孔;所述承力部件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螺栓、固定夹板、固定螺母构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垂直,且第一连接板的轴线垂直平分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近后端中央具有上成型模件孔,上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两根连接螺栓分别从第二连接板后端表面向后延伸,固定夹板上具有供两根连接螺栓穿过的固定夹板孔;所述成型模件靠近后端具有凸出部件;所述顶杆由顶杆左前端、顶杆右前端、顶杆连接部、顶杆延伸轴构成,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之间形成V型槽,顶杆连接部位于顶杆左前端及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延伸轴位于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为一体式结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连在一起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延伸轴连接在一起的;所述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下固定块,每个下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下固定块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上下贯穿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下连接孔;所述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上固定块,每个上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固定块孔,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中连接孔;所述成型模件的下端放置在下成型模件孔中,固定部件穿过下固定部件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再穿过下固定座的下固定座孔将下固定部件与下固定座固定在一起;上固定部件的上固定块嵌入到相邻的下固定块的间隙中,销轴穿过下固定块孔、上固定块孔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固定在一起;顶杆的顶杆延伸轴穿过下连接孔、中连接孔、上连接孔并固定的压缩机械的输出轴上,顶杆连接部的直径大于下连接孔的内径,V型槽正对成型模件的凸出部件;连接螺栓穿过上固定座孔及固定夹板孔,固定螺母固定在穿出固定夹板孔的连接螺栓上,上成型模件孔套在成型模件的上方。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上固定座都为扇形夹板。上述所述的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固定座、上固定座的材料都为钢或铁。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结构更简单、重量更轻、成型角度更精确、弯折角可以相近较近。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解剖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1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实例2在组装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所在
人员能方便地实施本专利,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中附图标号代表的含义如下:1—下固定座、2—上固定座、3—承力部件、4—成型模件、5—顶杆、6—下固定部件、7—上固定部件、8—销轴、11—下成型模件孔、12—下固定座孔、21—上固定座孔、22—上连接孔、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连接螺栓、34—固定夹板、35—固定螺母、311—上成型模件孔、341—固定夹板孔、51—顶杆左后端、52—顶杆右后端、53—V型槽、54—顶杆连接部、55—顶杆延伸轴、61—下固定块、62—下固定块孔、63—下固定部件定位孔、64—下连接孔、71—上固定块、72—上固定块孔、73—中连接孔。实施实例1请见图2,并参考图1,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1、上固定座2、成型模件4、顶杆5、下固定部件6、上固定部件7、销轴8,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3;其中:所述下固定座1上具有下成型模件孔11,成型模件孔11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下固定座1的近后端处具有下固定座孔12;所述上固定座2上具有上连接孔22;所述承力部件3由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连接螺栓33、固定夹板34、固定螺母35构成,第一连接板31与第二连接板32相垂直,且第一连接板31的轴线垂直平分第二连接板32,第一连接板31的近后端中央具有上成型模件孔311,上成型模件孔311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两根连接螺栓33分别从第二连接板32后端表面向后延伸,固定夹板34上具有供两根连接螺栓33穿过的固定夹板孔341;所述成型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销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座上具有下成型模件孔,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下固定座的近后端处具有下固定座孔;所述上固定座上具有上连接孔;所述承力部件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螺栓、固定夹板、固定螺母构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垂直,且第一连接板的轴线垂直平分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近后端中央具有上成型模件孔, 上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两根连接螺栓分别从第二连接板后端表面向后延伸,固定夹板上具有供两根连接螺栓穿过的固定夹板孔;所述成型模件靠近后端具有凸出部件;所述顶杆由顶杆左前端、顶杆右前端、顶杆连接部、顶杆延伸轴构成,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之间形成V型槽,顶杆连接部位于顶杆左前端及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延伸轴位于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为一体式结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连在一起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延伸轴连接在一起的;所述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下固定块,每个下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下固定块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上下贯穿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下连接孔;所述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上固定块,每个上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固定块孔,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中连接孔;所述成型模件的下端放置在下成型模件孔中,固定部件穿过下固定部件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再穿过下固定座的下固定座孔将下固定部件与下固定座固定在一起;上固定部件的上固定块嵌入到相邻的下固定块的间隙中,销轴穿过下固定块孔、上固定块孔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固定在一起;固定元件穿过中连接孔及上连接孔将上固定部件与上固定座固定;顶杆的顶杆延伸轴穿过下连接孔、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形成的空隙并固定的压缩机械的输出轴上,顶杆连接部的直径大于下连接孔的内径,V型槽正对成型模件的凸出部件;连接螺栓穿过上固定座近后端的两侧然后穿过固定夹板孔,固定螺母固定在穿出固定夹板孔的连接螺栓上,上成型模件孔套在成型模件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销轴,其特征在于还具有承力部件;其中:所述下固定座上具有下成型模件孔,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下固定座的近后端处具有下固定座孔;所述上固定座上具有上连接孔;所述承力部件由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连接螺栓、固定夹板、固定螺母构成,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相垂直,且第一连接板的轴线垂直平分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的近后端中央具有上成型模件孔,上成型模件孔靠近后端部分是凸出的,两根连接螺栓分别从第二连接板后端表面向后延伸,固定夹板上具有供两根连接螺栓穿过的固定夹板孔;所述成型模件靠近后端具有凸出部件;所述顶杆由顶杆左前端、顶杆右前端、顶杆连接部、顶杆延伸轴构成,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之间形成V型槽,顶杆连接部位于顶杆左前端及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延伸轴位于顶杆右前端的前方,顶杆为一体式结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左前端与顶杆右前端连在一起的,顶杆连接部是与顶杆延伸轴连接在一起的;所述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下固定块,每个下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下固定块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上下贯穿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下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下连接孔;所述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相互之间具有间隔的上固定块,每个上固定块具有左右贯穿的上固定块孔,上固定部件上具有前后贯穿的中连接孔;所述成型模件的下端放置在下成型模件孔中,固定部件穿过下固定部件的下固定部件定位孔,再穿过下固定座的下固定座孔将下固定部件与下固定座固定在一起;上固定部件的上固定块嵌入到相邻的下固定块的间隙中,销轴穿过下固定块孔、上固定块孔将下固定部件、上固定部件固定在一起;固定元件穿过中连接孔及上连接孔将上固定部件与上固定座固定;顶杆的顶杆延伸轴穿过下连接孔、上固定座与下固定座形成的空隙并固定的压缩机械的输出轴上,顶杆连接部的直径大于下连接孔的内径,V型槽正对成型模件的凸出部件;连接螺栓穿过上固定座近后端的两侧然后穿过固定夹板孔,固定螺母固定在穿出固定夹板孔的连接螺栓上,上成型模件孔套在成型模件的上方。2.一种改进的母线排弯折模具,具有下固定座、上固定座、成型模件、顶杆、下固定部件、上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波吴忠平彭沛博刘天慈冯波余文强李宜彬刘飞徐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随州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