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辊道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727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3: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辊道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辊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安装座、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传动连接,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采用磁耦合联轴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与普通联轴器进行密封,耦合联轴器为非接触式联轴器,将真空腔室与大气环境完全隔离,形成真空密封;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相比,磁耦合联轴器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且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更长,能够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同时也不会出现真空泄漏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辊道驱动机构
本技术涉及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辊道驱动机构。
技术介绍
自在Roll-to-Roll(卷对卷制程)设备中,辊道的驱动结构设计对于设备的整体精度非常重要。辊道的设计,通常会影响到设备的收放卷的精度,设备运行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工艺,及成膜的均匀性等。通常由于电机的特殊属性,电机置于真空镀膜设备的大气侧,而辊道位于真空镀膜设备的真空侧,故在电机与辊道之间的驱动传送设计必须使用到磁流体密封轴。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11安装在安装座31上,辊道41两端为轴承承载,通过磁流体密封轴22实现大气和真空的隔离,再通过联轴器21与电机11的轴连接,实现动力的传输。采用本方案使用到磁流体密封轴,而磁流体密封轴对于使用环境要求非常严格,一般磁流体密封轴的使用温度要求在80℃以下,对使用环境要求较高,否则磁流体密封轴的磁液会失效,形成真空泄漏。在恶劣的环境中使用的寿命有限,维护周期短,从而导致设备维护成本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一)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辊道的驱动结构使用磁流体密封轴,磁流体密封轴在恶劣环境在工作寿命短,从而导致设备维护周期短,增加设备运行成本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安装座、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内形成容纳腔,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传动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辊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安装座、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所述驱动电机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传动连接,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采用磁耦合联轴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与普通联轴器进行密封,耦合联轴器为非接触式联轴器,将真空腔室与大气环境完全隔离,形成真空密封;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相比,磁耦合联轴器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且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更长,能够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同时也不会出现真空泄漏的问题。进一步地,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包括内罩、外罩和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的隔离罩,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磁体,所述内罩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隔离罩套设在所述内罩的外侧,外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隔离罩的外侧。进一步地,所述外罩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外罩之间通过第一平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罩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相连,且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和所述内罩之间通过第二平键传动连接。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机连接法兰,所述电机连接法兰套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外侧,且所述电机连接法兰通过第三螺钉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板、内部形成第一腔体的第一圆筒段和内部形成第二腔体的第二圆筒段,所述第一圆筒段和所述第二圆筒段固定在所述连接板的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板上设有用于连通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第一通孔,相连通的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构造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安装在所述第一腔体内。进一步地,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辊道本体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壁之间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圆筒段的内壁与所述辊道本体的外表面之间设有第二轴承。进一步地,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设有呈阶梯轴状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内径逐渐缩小的第一限位段、第一配合段、第二限位段、第二配合段和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配合段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第二限位段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另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配合段和第一限位段均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第一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二配合段的外侧,并抵靠在所述第二限位段的端面上;所述第二轴承套设在所述第一配合段的外侧,并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段的端面上。进一步地,还包括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用于对所述磁耦合联轴器进行散热。附图说明本技术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现有技术中所述辊道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中所述辊道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1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1、驱动电机,21、联轴器,22、磁流体密封轴,31、安装座,41、辊道。图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安装座,11、连接板,111、第二螺钉,112、第二平键,113、电机连接法兰,114、第三螺钉,115、第一轴承,12、第一圆筒段,121、第一腔体,13、第二圆筒段,131、第二腔体,132、第二轴承,2、驱动电机,21、输出轴,211、第一螺钉,212、第一平键,3、支撑座,31、第三轴承,32、轴承内挡圈,4、辊道本体,41、第一限位件,42、第二限位件,43、轴承外限位圈,51、内罩,52、外罩,53、隔离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辊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安装座1、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4,所述驱动电机2固定在所述安装座1上,所述安装座1内形成容纳腔,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辊道本体4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4的一端传动连接。本技术提供的辊道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2、安装座1、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4,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4传动连接,实现动力的传输;通过采用磁耦合联轴器替代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与普通联轴器进行密封,耦合联轴器为非接触式联轴器,将真空腔室与大气环境完全隔离,形成真空密封;并且与现有技术中的磁流体密封轴相比,磁耦合联轴器对使用环境要求较低,且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更长,能够降低使用维护的成本,同时也不会出现真空泄漏的问题。优选地,如图2所示,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包括内罩51、外罩52和与所述安装座1固定连接的隔离罩53,所述内罩51和所述外罩52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磁体,所述内罩51与所述辊道本体4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隔离罩53套设在所述内罩51的外侧,外罩52与所述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隔离罩53的外侧。在使用时驱动电机2的输出端带动所述外罩52转动,所述外罩52转动过程中,通过内罩51和外罩52上相对应的磁体带动内罩51转动,进而将驱动电机2的动力和传递给内罩51,通过内罩51带动辊道本体4转动,所述隔离罩53隔离真空侧和大气侧没具体的所述隔离罩53和所述外罩52之间为大气侧,所述隔离罩53和所述内罩51之间形成真空侧,即所述隔离罩53和所述内罩51之间形成密封空间;在传动过程中,隔离罩53将内罩51和外罩52隔开,磁力线是穿过隔离罩53将外罩52的动力和运动传给内罩51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安装座、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内形成容纳腔,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电机、安装座、磁耦合联轴器和辊道本体,所述驱动电机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座内形成容纳腔,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磁耦合联轴器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传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耦合联轴器包括内罩、外罩和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的隔离罩,所述内罩和所述外罩上设有相互配合的磁体,所述内罩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传动连接,所述隔离罩套设在所述内罩的外侧,外罩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并套设在所述隔离罩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通过第一螺钉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相连,且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和所述外罩之间通过第一平键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罩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相连,且所述辊道本体的一端和所述内罩之间通过第二平键传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连接法兰,所述电机连接法兰套在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的外侧,且所述电机连接法兰通过第三螺钉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辊道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板、内部形成第一腔体的第一圆筒段和内部形成第二腔体的第二圆筒段,所述第一圆筒段和所述第二圆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铂阳顶荣光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