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9413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解决制冷剂从接管经过集流管到扁管分配不均的问题。包括:集流管,集流管内限定出集流腔;以及,扁管,扁管连接于集流管上并与集流腔连通;以及,接管,接管连接于集流管上相对扁管接入端的一侧,接管上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分流孔,分流孔位于集流腔内且限定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扁管的进液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接管连接于集流管上相对扁管接入端的一侧,且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扁管的进液方向,相较于将开孔开在扁管同侧或扁管相邻侧,制冷液有更多的时间在集流管内分布,制冷液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后在进入各个扁管,从而使换热器中各个扁管散热更加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换热器,尤其是微通道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微通道气液进出基本采用接管与集流管对接的方式,接管与集流管垂直接入,当液(气)体从接管流入集流管时,有一部分液(气)体直接进入扁管孔,导致分液(气)不均;当液(气)体从扁管流出到集流管内部时,有一部分液(气)体直接进入接管,导致分液(气)不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器,能够有效解决制冷剂从接管经过集流管到扁管分配不均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内限定出集流腔;以及,扁管,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腔连通;以及,接管,所述接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相对所述扁管接入端的一侧,所述接管上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位于所述集流腔内且限定所述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所述扁管的进液方向。优选的,所述接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部分为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端部封闭,所述分流孔开在插入部的侧壁上。优选的,所述插入部的端部通过堵头封堵。优选的,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轴向方向直线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周向方向圆周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形成单向螺旋分布或者双向螺旋分布;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单个分流孔,所述单个分流孔成扇形。优选的,换热器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在集流管外侧壁上,所述连接块上开有与开孔相通且倾斜设置的通孔,所述接管穿过通孔伸入集流管内。优选的,所述通孔的轴线与集流管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优选的,所述接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长度小于集流管的内径的半径。优选的,接管包括接管本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固定于所述集流管的管壁上,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集流腔的部分设置所述分流孔,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集流管外的部位连接所述接管本体。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顶住集流管的外侧壁。优选的,所述分流孔的出液方向与扁管进液方向垂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接管连接于集流管上相对扁管接入端的一侧,且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扁管的进液方向,相较于将开孔开在扁管同侧或扁管相邻侧,制冷液有更多的时间在集流管内分布,制冷液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后在进入各个扁管,从而使换热器中各个扁管散热更加均匀。所述接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部分为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端部封闭,所述分流孔开在插入部的侧壁上。让制冷液从侧壁流出直接沿背向扁管的集流管侧壁流动,最大限度的使制冷液均匀在集流管内分布后再进入扁管。所述插入部的端部通过堵头封堵。对于已有接管的改造使用堵头封堵能最大节约成本,并且简单易操作。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轴向方向直线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周向方向圆周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形成单向螺旋分布或者双向螺旋分布;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单个分流孔,所述单个分流孔成扇形。分流孔有多种排列分布方式,都可以让制冷液均匀的先分布在集流管内再流向扁管,而分流孔成扇形时,制冷液可以向外散射,同样利于制冷液在集流腔内的扩散。换热器还包括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在集流管外侧壁上,所述连接块上开有与开孔相通且倾斜设置的通孔,所述接管穿过通孔伸入集流管内。另一种实现制冷剂均匀分布在集流管内的方案,不用在接管上额外开孔,利用连接块,将接管倾斜设置,让接管端部分流孔喷出的制冷剂不会直接进入扁管内,而是在集流管内分布后再进入扁管,实现制冷剂均匀进入扁管。所述通孔的轴线与集流管轴线的夹角小于等于45度。夹角太大时接管喷出的制冷剂还是会有部分直接进入扁管,角度越小制冷剂分布越均匀。所述接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长度小于集流管的内径的半径。增加分流孔与扁管入口的间距,给制冷剂的均匀分布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接管包括接管本体和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贯穿固定于所述集流管的管壁上,所述连接管伸入所述集流腔的部分设置所述分流孔,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集流管外的部位连接所述接管本体。第三种实现制冷剂均匀分布在集流管内的方案,接管本体不直接伸入到集流管内,而是通过连接管实现制冷剂输送到集流管内,相对来说采用连接管过渡比直接接管本体与集流管对接要更加牢固,从而提高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管的外周壁上设有台阶,所述台阶顶住集流管的外侧壁。通过台阶进行定位,扩大了连接管和集流管进行固定连接时的接触面。所述分流孔的出液方向与扁管进液方向垂直。从分流孔喷出的制冷液会先沿背向扁管的集流管壁进行分布,最大的实现了集流管内制冷液的均匀分布。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C处局部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中D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为:集流管1、接管2、扁管3、开孔4、分流孔5、插入部6、堵头7、连接块8、通孔9、接管本体10、连接管11、台阶12、集流腔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种换热器的实施例,图中箭头方向为制冷液流动方向,以下附图相同,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所述集流管1内限定出集流腔13;以及,扁管3,所述扁管3连接于所述集流管1上并与所述集流腔13连通;以及,接管2,所述接管2连接于所述集流管1上相对所述扁管3接入端的一侧,所述接管2上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分流孔5,所述分流孔5位于所述集流腔13内且限定所述分流孔5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所述扁管3的进液方向。由于接管2连接于集流管1上相对扁管3接入端的一侧,且分流孔5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扁管3的进液方向,所谓偏转,即相对于原有接管出液方向与扁管进液方向平行的位置,使接管出液方向与扁管进液方向成一定角度,让接管的出液方向与扁管进液方向不重合也不平行,相较于将开孔4开在扁管3同侧或扁管3相邻侧,制冷剂从分流孔5流出后将在集流管1内扩散,由于处于背向扁管3一侧,所以制冷剂相对其他接管2分布方式上喷出的制冷液将离扁管3的进液口更远,制冷液有更多的时间在集流管1内分布,制冷液可以更加均匀的分布后在进入各个扁管3,从而使换热器中各个扁管3散热更加均匀。具体的参照下列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换热器,包括集流管1、接管2和扁管3,所述扁管3插装在集流管1上,所述集流管1背向扁管3侧开有开孔4,所述接管2通过开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内限定出集流腔;以及,扁管,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腔连通;以及,接管,所述接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相对所述扁管接入端的一侧,所述接管上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位于所述集流腔内且限定所述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所述扁管的进液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管,所述集流管内限定出集流腔;以及,扁管,所述扁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并与所述集流腔连通;以及,接管,所述接管连接于所述集流管上相对所述扁管接入端的一侧,所述接管上设有供冷媒流通的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位于所述集流腔内且限定所述分流孔的出液方向偏转于所述扁管的进液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管伸入集流管内的部分为插入部,所述插入部的端部封闭,所述分流孔开在插入部的侧壁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部的端部通过堵头封堵。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轴向方向直线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沿插入部的周向方向圆周阵列;或者,插入部的侧壁上具有多个所述分流孔,并且多个分流孔形成单向螺旋分布或者双向螺旋分布;或者,插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成浩吴青昊江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热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