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975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包括主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所述基础部分的主体由底板和四周侧墙构成,所述四周侧墙包括前侧墙体、右侧墙体、左侧墙体和后侧墙体,所述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后侧墙体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的前侧墙体共面,所述后侧墙体上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预埋有钢管,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顶面洞口采用盖板进行封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安全性强,适用性好,可靠性高、灵活紧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
本技术涉及充电桩设施
,具体为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在国家“绿色能源”政策的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充电桩设施的基础建设已进入快速发展的道路。充电桩设备的运行需要可靠的基础结构做为依托。此结构基础不仅要满足安全性的要求,更要满足适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生产充电桩设备的厂家众多,根据不同的充电桩功率,其对应的设备外形尺寸也是多种多样。并且大部分充电桩建设的选址为现有普通停车位,因此充电桩设施的建设面临施工场地有限的问题。那么缺乏一种基础结构在满足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要做到灵活紧凑的特征。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所述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具有安全性强,适用性好,可靠性高、灵活紧凑的特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包括主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所述基础部分的主体由底板和四周侧墙构成,所述四周侧墙包括前侧墙体、右侧墙体、左侧墙体和后侧墙体,所述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后侧墙体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的前侧墙体共面,所述后侧墙体上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预埋有钢管,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顶面洞口采用盖板进行封盖。优选的,所述基础结构的侧墙和底板其尺寸为200mm。优选的,所述主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顶面高出自然地坪200mm,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地面标高同自然地坪。优选的,所述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的后侧墙体预埋一根直径为175mm的钢管作为基础结构与外部电缆进出的通道。优选的,所述盖板可采用混凝土预制盖板或新材料成品盖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上述结构设计,安全性强,适用性好,可靠性高、灵活紧凑。附图说明图1为充电桩基础结构的平面图;图2为图1的A-A剖面图;图3为图1的B-B剖面图;图4为图1的左右侧立面图;图5为图1的前侧立面图;图6为图1的后侧立面图。图中标号:1前测墙体、2右侧墙体、3左侧墙体、4后侧墙体、5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左侧墙体、6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右侧墙体、7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8充电桩设备本体、9集水坑、10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顶面盖板、11基础底板、12预埋钢管、13预埋设备安装螺栓、14柔性封堵材料、15设备电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一具体实施例,主要由位于前部的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1,2,3,4)、和位于后部的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5,6,7,8,10)组成。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后侧墙体(4)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前侧墙体(4)为共面部分,二者通过共同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二者的基础底座同样共用一块底板,此底板将二者的底部连接成一个整体。前部的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四周外墙中心线与实际设备的外轮廓线重合,四周外墙外扩实际设备的外轮廓线100mm。后部的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外轮廓的宽度同前部的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宽度为100+B+100mm(B为充电桩设备外轮廓宽度),其内部净长度为1m。上部由电缆沟盖板(9)封盖。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四周外墙的厚度同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为200mm厚。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顶面预埋螺栓(13)用于固定上部充电桩设备。预埋位置及个数可根据充电桩厂家的要求设置。集水坑可设置在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中部。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A-A剖面图。如图2所示,充电桩基础上部结构的总长度为100+L+100+1000+200mm(L为充电桩设备外轮廓长度),基础底板的总长度为上部结构的总长度+基础两边出挑长度(150mm)。上部结构前部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顶面超出自然地坪200mm,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顶面标高同自然地坪标高。基础底板厚度为200mm,由基础底板(11)和四周墙体(1、2、3、4、5、6、7)共同围和成一个内部空腔用于设备电缆(15)的安装和检修。此空腔的净高可根据设备电缆的具体型号设置为800~1200mm。集水坑的长度、深度、宽度均为400mm。有条件时,可预埋一根排水管将集水坑与场地附近的雨水井连接起来,更加有效的排除基础结构内的积水。场地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可定期采用移动水泵进行人工抽出。由于连接前后部分的墙体(4)上开方孔使得墙体高度较小,因此可按照结构梁进行设置。在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7)上预埋直径175的镀锌钢管(12)作为设备电缆(15)进出的孔洞。待设备电缆施工安装完毕后刻采用柔性防火泥(14)进行封堵。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B-B剖面图。如图3所示,充电桩基础上部结构的总宽度为100+B+100mm(B为充电桩设备外轮廓宽度),基础底板的总宽度为上部结构的总宽度+基础两边出挑长度(150mm)。本图中其他具体构造的说明可参见图1、图2的说明部分。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左右侧面图。如图4所示,本图中充电桩基础结构的组合部分不再一一详述,具体可参见附图说明和图1、图2、图3的内容。图4主要反映了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左右侧面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图5、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前、后侧面图。如图5、图6所示,本图中充电桩基础结构的组合部分不再一一详述,具体可参见附图说明和图1、图2、图3的内容。图5、图6主要反映了充电桩新型基础结构的前后侧面各个组成部分的连接关系。其他具体实施例可在保持基础结构整体构造不变的前提下,细部具体尺寸可调整。本技术仅提供一种较优化的参考尺寸。工作原理本技术的施工可以按照现场浇筑和工厂预制现场安装两种。按照现场浇筑的施工方法,主要施工过程可分为:基坑开挖—基础垫层浇筑—基础底板模板安装—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基础四周墙体模板安装—基础四周墙体混凝土浇筑—基础养护—模板拆除—基坑回填—基础内外粉刷。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上部的盖板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板,也可采用市场上其他新型材料盖板。为了保证技术结构的整体性,工程材料采用混凝土。也可以按照构造要求在混凝土内配置相应的钢筋来提高基础结构的强度和刚度。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包括主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所述基础部分的主体由底板和四周侧墙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侧墙包括前侧墙体(1)、右侧墙体(2)、左侧墙体(3)和后侧墙体(4),所述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后侧墙体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的前侧墙体共面,所述后侧墙体(4)上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预埋有钢管,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顶面洞口采用盖板进行封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充电桩的新型基础结构,包括主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所述基础部分的主体由底板和四周侧墙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周侧墙包括前侧墙体(1)、右侧墙体(2)、左侧墙体(3)和后侧墙体(4),所述体设备安装的基础部分的后侧墙体和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的前侧墙体共面,所述后侧墙体(4)上开设有连接通道,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底板上设置有集水坑,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的后侧墙体预埋有钢管,所述设备进线电缆的检修井部分顶面洞口采用盖板进行封盖。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亚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