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172811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2 22:51
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定位系统包括由若干个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拼装而成格构柱群和自下而上铺设在格构柱群上的反力梁和至少两层定位板,反力梁和每层定位板上均设有穿孔,且每层定位板上的穿孔与反力梁上的穿孔一一对应设置,格构柱支撑单元拼接形状与长细钢拉杆群的每个长细钢拉杆所处坐标组成的形状相适应;格构柱支撑单元包括四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竖向均匀间隔设有水平连接杆,上下相邻水平连接杆之间设有斜向连接杆,定位板水平固定在格构柱群的水平连接杆上,长细钢拉杆竖向穿过定位板,并与反力梁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格构柱群的整体稳定性及精度要求非常高,要求能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带来冲击荷载、侧压力。

A precise positioning system for long and thin steel tie rods and its positioning method

A precise positioning system for long and thin steel tie rod group and its positioning method include a reaction beam and at least two layers of positioning plates laid on the lattice column group from bottom to top by connecting several lattice column support units. The reaction beam and each layer of positioning plate are perforated, and the perforations on each layer of positioning plate correspond to those on the reaction beam one by one. The splicing shape of the lattice column support unit is suitable for the coordinates of each long and thin steel tie rod group; the lattice column support unit consists of four columns, with horizontal connecting rods evenly spaced vertically between adjacent columns, and oblique connecting rods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adjacent horizontal connecting rods. The positioning plate is horizontally fixed on the horizontal connecting rods of the lattice column group. The fine steel tie rod passes through the positioning plate vertically and is fixed with the reaction beam. The overall stability and accuracy requirements of the lattice column group of the invention are very high, and it is required to resist the impact load and lateral pressure brought by the mass concrete pouring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钢拉杆安装
,具体涉及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
技术介绍
首节钢塔和基础连接采用螺栓锚固法,即将钢塔柱底节通过预埋在基础中的大型锚固螺栓群将塔柱和基础连接。高塔有两个柱脚,每个柱脚用85根或多根钢拉杆锚固,矮塔有两个柱脚,每个柱脚用34根或多根钢拉杆锚固,钢拉杆规格为D70等强钢拉杆,有效长度8m,张拉预应力为1285KN。由于钢拉杆数量多,定位精度要求非常高,另外单根钢拉杆长度达到8m,对于D70的钢拉杆来说,刚度比较小,混凝土浇筑会对钢拉杆造成扰动,需要采取可靠的措施确保钢拉杆的位置不发生偏移或者偏移值在控制范围以内。目前桥梁基座与塔柱锚固区的钢拉杆安装采用的是固定钢支架的方法。有以下两者安装思路:1)工厂组拼方案:在工厂精确加工钢拉杆和格构柱群,组装成整体运输到现场后整体吊装定位;2)现场组拼方案:在现场先安装定位支架,然后钢拉杆逐根进行吊装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及其定位方法,要解决现有技术只能定位34根以下的钢拉杆群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易破坏杆外壁的无粘结层,影响张拉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由若干个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拼装而成格构柱群和自下而上铺设在格构柱群上的反力梁和至少两层定位板,反力梁和每层定位板上均设有穿孔,且每层定位板上的穿孔与反力梁上的穿孔一一对应设置,格构柱支撑单元拼接形状与长细钢拉杆群的每个长细钢拉杆所处坐标组成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格构柱支撑单元包括四根立柱,相邻立柱之间竖向均匀间隔设有水平连接杆,上下相邻所述水平连接杆之间设有斜向连接杆,所述定位板水平固定在格构柱群的水平连接杆上,所述长细钢拉杆竖向穿过定位板,并与反力梁固定。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定位板为两层,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所述反力梁为定位槽钢,所述定位槽钢固定在最底层水平连接杆上,所述定位槽钢距地面420mm~620mm,其中,用于固定带有测力计的长细钢拉杆的定位槽钢距地面比用于固定没有带测力计的长细钢拉杆的定位槽钢高200mm。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支撑包括竖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相邻格构柱支撑单元立柱之间的水平连接支撑,上下相邻水平连接支撑之间设有斜向支撑。进一步地,所述长细钢拉杆包括拉杆和设于拉杆端部的螺旋筋套,所述拉杆露出螺旋筋套的端部穿过反力梁并通过垫板、垫块和螺母固定。进一步地,穿孔直径为130mm。进一步地,所述立柱底部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件焊接固定,所述预埋件包括预埋板和并排设置在预埋板底部的至少三排预埋钢筋,所述预埋钢筋为几字形。此外,所述立柱为HW200*200工字钢,所述连接支撑、水平连接杆和斜向连接杆均为L90角钢。更加优选地,每个格构柱支撑单元内设置一个长细钢拉杆,格构柱支撑单元截面为正方形,高8.5~10m。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定位长细钢拉杆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预埋件和反力梁:根据设计需要在混凝土层内预埋预埋件,混凝土浇筑养护完成后,测量人员根据长细钢拉杆坐标放点放线,在钢拉杆孔位处布置垫块,吊装反力梁至垫块上就位,并用5mm垫片调平;S2、安装格构柱支撑单元:将未焊接固定最底层水平连接杆的格构柱支撑单元吊装至施工地,确保每个格构柱支撑单元的立柱对应一个预埋件放置,测量各立柱位置的标高,以最高的位置为标准,用钢垫板将各个立柱调平,并将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根据设计标高水平放置在格构柱支撑单元的格构柱群上;S3、模块焊接:由测量人员及技术人员复检格构柱群整体水平方向误差、高程误差及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安装所在的水平连接杆的高程误差,确认后方将立柱与预埋件进行可靠焊接,同时将相邻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焊接形成格构柱群;S4、最底层水平连接杆焊接:将最底层水平连接杆焊接固定,以支撑定位槽钢,同时去除定位槽钢下方的垫块;S5、安装定位板:将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吊装至设计位置,使用铅锤工具确保定位槽钢、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的孔位一致且孔位坐标与设计长细钢拉杆坐标相符后,进行可靠焊接工作,所述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的穿孔内均设有用于调整长细钢拉杆的卡板,所述卡板为楔形,用于卡固在穿孔内壁与长细钢拉杆之间;S6、逐个安装长细钢拉杆,将拉杆穿过定位槽钢、中层定位板和顶层定位板的穿孔,当拉杆端部距定位槽钢800mm时,将螺旋筋套套装在拉杆上继续下方拉杆,待拉杆穿过定位槽钢的穿孔后,在拉杆端部顺次放置垫板和垫块后用螺母固定,对长细钢拉杆进行调整校正,直至所有长细钢拉杆安装完毕,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定位长细钢拉杆群完毕。更加优选地,所述步骤S1钢垫板选用5mm和10mm两种规格,并控制各立柱标高误差在5mm以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可荷载大体量长细钢拉杆群;格构柱群的整体稳定性及精度要求非常高,要求能抵抗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带来冲击荷载、侧压力。本专利技术具有局部调整功能;长细型钢拉杆柔性较大,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振捣、工人操作等会对其造成扰动;中层及上层定位板设有卡板可以在混凝土分层施工过程中,针对钢拉杆的偏位进行调整。本专利技术格构柱群架设至钢拉杆顶端,本专利技术格构柱群一直架设到钢拉杆顶端的位置,最上层有定位板,可以保证在全过程施工中,保证稳定,并在大体积混凝土整体施工完成后,再切割顶部格构柱群。本专利技术中层及上层定位板孔径较大,避钢拉杆在安装过程中发生钢拉杆外壁的碰撞,造成无粘结层的损伤,保证张拉顺利进行。本专利技术具有安全、适用等特点,有很好的推广和实用价值,广泛的推广应用后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定位槽钢底部垫设垫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格构柱支撑单元为焊接最底层水平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定位槽钢固定在最底层水平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拉杆初始向定位槽钢方向穿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拉杆与定位槽钢固定后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拉杆与穿孔之间垫设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立柱;2-水平连接杆;3-斜向连接杆;4-预埋件;41-预埋板;42-预埋钢筋;5-中层定位板;6-顶层定位板;7-水平连接支撑;8-斜向支撑;9-拉杆;10-螺旋筋套;11-垫板;12-垫块;13-螺母;14-定位槽钢;15-穿孔;16-卡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专利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及本专利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如图1所示,定位系统包括由若干个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拼装而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由若干个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拼装而成格构柱群和自下而上铺设在格构柱群上的反力梁和至少两层定位板,反力梁和每层定位板上均设有穿孔(15),且每层定位板上的穿孔(15)与反力梁上的穿孔(15)一一对应设置,格构柱支撑单元 拼接形状与长细钢拉杆群的每个长细钢拉杆所处坐标组成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格构柱支撑单元包括四根立柱(1),相邻立柱(1)之间竖向均匀间隔设有水平连接杆(2),上下相邻所述水平连接杆(2)之间设有斜向连接杆(3),所述定位板水平固定在格构柱群的水平连接杆(2)上,所述长细钢拉杆竖向穿过定位板,并与反力梁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系统包括由若干个格构柱支撑单元通过连接支撑拼装而成格构柱群和自下而上铺设在格构柱群上的反力梁和至少两层定位板,反力梁和每层定位板上均设有穿孔(15),且每层定位板上的穿孔(15)与反力梁上的穿孔(15)一一对应设置,格构柱支撑单元拼接形状与长细钢拉杆群的每个长细钢拉杆所处坐标组成的形状相适应;所述格构柱支撑单元包括四根立柱(1),相邻立柱(1)之间竖向均匀间隔设有水平连接杆(2),上下相邻所述水平连接杆(2)之间设有斜向连接杆(3),所述定位板水平固定在格构柱群的水平连接杆(2)上,所述长细钢拉杆竖向穿过定位板,并与反力梁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为两层,包括自下而上顺次设置的中层定位板(5)和顶层定位板(6),所述反力梁为定位槽钢(14),所述定位槽钢(14)固定在最底层水平连接杆(2)上,所述定位槽钢(14)距地面420mm~620mm,其中,用于固定带有测力计的长细钢拉杆的定位槽钢(14)距地面比用于固定没有带测力计的长细钢拉杆的定位槽钢(14)高20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撑包括竖向均匀间隔设置在相邻格构柱支撑单元立柱(1)之间的水平连接支撑(7),上下相邻水平连接支撑(7)之间设有斜向支撑(8)。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长细钢拉杆包括拉杆(9)和设于拉杆端部的螺旋筋套(10),所述拉杆(9)露出螺旋筋套(10)的端部穿过反力梁并通过垫板(11)、垫块(12)和螺母(13)固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15)直径为130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底部与预埋在混凝土内的预埋件(4)焊接固定,所述预埋件(4)包括预埋板(41)和并排设置在预埋板(41)底部的至少三排预埋钢筋(42),所述预埋钢筋(42)为几字形。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为HW200*200工字钢,所述连接支撑、水平连接杆(2)和斜向连接杆(3)均为L90角钢。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长细钢拉杆群精确定位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格构柱支撑单元内设置一个长细钢拉杆,格构柱支撑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何辉斌刘长宇张雪鹏肖扬平张仕睿丛阳范红菊于洋李根深李飞张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