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185064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1-23 0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浇口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进浇口。针对上述自动化进浇口做大与做小很难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导致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浇口和进浇流道,所述浇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浇口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浇口和进浇流道之间设置有异形流道,所述异形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异形流道在水平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异形流道的横截面积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注塑产品的生产。

An Automatic Gate

The utility model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injection moulding gate, in particular to an automatic gate. Aiming at the problem that it is difficult to find a relatively stable balance point between the size and size of the above-mentioned automatic gate, which leads to the difficulty of ensuring the product quality,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as follows: including the gate and the gate, the shape of the gate is rectangular, the length direction of the gate is set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there is a special-shaped runner between the gate and the gate.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the width of the special-shaped runner decreases along the injection direction, while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the width of the special-shaped runner increases along the injection direction, and the cross-sectional area of the special-shaped runner decreases along the injection direction. The utility model is suitable for the production of injection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化进浇口
本技术属于注塑浇口
,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化进浇口。
技术介绍
自动化进浇口是一种在注塑完成开模后能够自动拉断的浇口,现模具上的自动化进浇口常见的有针点浇口、潜伏式浇口、香蕉式浇口等,自动化进浇口的浇口如果太大,导致浇口残留与产品的结合过于牢固,会导致结合处难以自动拉断,拉力过大时浇口残留容易拉高,浇口背面容易拉凹陷。因此,现有的自动化进浇口为了使得开模后浇口容易拉断,浇口一般都设置得很小,但是浇口做小会导致成型压力损失大、特别是表面外观产品成型工艺选择范围窄难以调机。浇口做大与做小很难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导致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自动化进浇口做大与做小很难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导致产品品质难以得到保证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其目的在于:通过改进浇口的形状、尺寸和排布,使得小浇口具有更宽的工艺选择范围,降低了调机难度,同时又避免了使用大浇口带来的浇口不易拉断的问题,从而增强了产品的质量。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包括浇口和进浇流道,所述浇口的形状为长方形,浇口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浇口和进浇流道之间设置有异形流道,所述异形流道在竖直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异形流道在水平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异形流道的横截面积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开模顶出时,由于竖直方向即为浇口残留与产品之间的受力方向,采用该技术方案后,竖直方向上浇口的宽度较水平方向的长度短,因而易于折断。因此,这种形状的浇口能够比传统的圆形浇口做得更大,从而使得浇口既有大浇口工艺选择范围的优点,同时又具有小浇口易拉断、拉断时对产品作用力小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选择大浇口还是小浇口的难题。为了避免胶料自长方形的浇口喷出时速度不一,产生湍流等,从而导致的产品外观问题。需要使得浇口与常规的圆管状进浇流道相匹配,本技术方案中异形流道采用渐变的形式,逐渐使得横截面由圆形变为长方形。这样胶料自浇口喷出时,各点速度均一,保证了产品的外观和品质。优选的,浇口的横截面的长度为2-4mm,浇口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2-1.5mm。该范围为优选的浇口规格,兼具大浇口和小浇口的优点。优选的,浇口有多个,多个浇口分为多组,每一组浇口等间距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同一组的浇口与同一个异形流道连通。当产品较大需要设置多个浇口时,通过分组设置,使得多个浇口共用一个异形流道,这样能够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同时由于浇口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竖直方向上浇口横截面的总长度,因而开模顶出时,浇口断裂的阻力增加不大,仍然能够实现浇口残余与产品的自动化分离。优选的,还包括下模芯,下模芯上设置有型腔,所述浇口设置在型腔的壁上,所述异形流道设置在下模芯中。采用该优选方案后,开模时通过顶出产品自动拉断浇口残余,效率较高。进一步优选的,型腔下部设置有产品升降板,所述产品升降板下方设置有产品顶针。设置产品升降板能够降低产品顶针的压强,避免产品表面被产品顶针顶出划痕等,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进一步优选的,下模芯侧面设置有镶件,进浇流道设置在镶件内。该优选方案将,进浇流道和异形流道设置在两个模具部件上,方便模具的加工。优选的,进浇流道下部设置有流道顶针。采用顶出进浇流道使得浇口残留和产品自动分离,由于下模芯对产品与浇口残留的连接部位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因而浇口残留和产品的连接处断裂时产生的拉力和振动对产品表面的影响更小,有利于形成外表更光亮、进浇口断口更不易察觉的产品。优选的,浇口、异形流道和进浇流道构成针点浇口、潜伏式浇口或香蕉式浇口中的一种。异形流道的走向和浇口的位置等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能够形成多种结构的自动化进浇口,适用范围广。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既有大浇口工艺选择范围的优点,同时又具有小浇口易拉断、拉断时对产品作用力小的优点。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选择大浇口还是小浇口的难题。2.通过分组设置,使得多个浇口共用一个异形流道,这样能够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同时由于浇口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竖直方向上浇口横截面的总长度,因而开模顶出时,浇口断裂的阻力增加不大,仍然能够实现浇口残余与产品的自动化分离。3.开模时通过顶出产品自动拉断浇口残余,效率较高。4.设置产品升降板能够降低产品顶针的压强,避免产品表面被产品顶针顶出划痕等,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5.进浇流道和异形流道设置在两个模具部件上,方便模具的加工。6.顶出进浇流道使得浇口残留和产品自动分离,由于下模芯对产品与浇口残留的连接部位具有支撑和保护的作用,因而浇口残留和产品的连接处断裂时产生的拉力和振动对产品表面的影响更小,有利于形成外表更光亮、进浇口断口更不易察觉的产品。7.异形流道的走向和浇口的位置等根据产品的实际需求设置,能够形成多种结构的自动化进浇口,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本技术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左视图。其中,1-型腔,2-产品升降板,3-产品顶针,4-下模芯,5-异形流道,6-浇口,7-进浇流道,8-镶件,9-流道顶针。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下面结合图1至图3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包括浇口6和进浇流道7,进浇流道7下部设置有流道顶针9。所述浇口6的形状为长2mm、宽0.2mm的长方形,浇口6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浇口6和进浇流道7之间设置有异形流道5,所述异形流道5在竖直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异形流道5在水平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异形流道5的横截面积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即异形流道5采用渐变的形式,逐渐使得横截面由圆形变为长方形。本实施例开模顶出时,浇口残留很容易会沿着浇口6的长度方向折断。优选的,为了方便加工,本实施例还包括下模芯4,下模芯4上设置有型腔1,所述浇口6设置在型腔1的壁上,所述异形流道5设置在下模芯4中。型腔1下部设置有产品升降板2,所述产品升降板2下方设置有产品顶针3。下模芯4侧面设置有镶件8,进浇流道7设置在镶件8内。根据产品的类型、大小等参数可选择使浇口6、异形流道5和进浇流道7构成针点浇口、潜伏式浇口或香蕉式浇口中的一种。图1和图2展示的为香蕉式浇口的结构。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浇口6有多个,浇口6的尺寸为长4mm、宽1.5mm,所有浇口6每四个分为一组,每一组浇口6等间距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间距值为2-3mm,同一组的浇口6与同一个异形流道5连通。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和图3所示。通过分组设置,使得每四个浇口6共用一个异形流道5,这样能够降低模具的加工难度。同时由于浇口6数量的增加并没有增加竖直方向上浇口6横截面的总长度,因而开模顶出时,浇口6断裂的阻力增加不大,仍然能够实现浇口残余与产品的自动化分离。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包括浇口(6)和进浇流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6)的形状为长方形,浇口(6)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浇口(6)和进浇流道(7)之间设置有异形流道(5),所述异形流道(5)在竖直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异形流道(5)在水平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异形流道(5)的横截面积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包括浇口(6)和进浇流道(7),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6)的形状为长方形,浇口(6)的长度方向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浇口(6)和进浇流道(7)之间设置有异形流道(5),所述异形流道(5)在竖直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异形流道(5)在水平方向上宽度沿注塑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异形流道(5)的横截面积沿注塑方向逐渐减小。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6)的横截面的长度为2-4mm,浇口(6)的横截面的宽度为0.2-1.5mm。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化进浇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6)有多个,多个浇口(6)分为多组,每一组浇口(6)等间距设置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同一组的浇口(6)与同一个异形流道(5)连通。4.按照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甘涛杨清明李青春周龙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万顺达模具零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